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地铁危机,社会成长契机?

leave a comment »

黄浩威    2012-1-1
http://mobile-armchair.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html

安全快捷的交通系统是新加坡的建国神话,即国人建立国家认同感的重要象征之一。但神话已然破灭,国人锐气大挫。这也未必是件坏事,因为骄傲的新加坡人在批评其他国家的不足时,恐怕就得三思而行了。

12月回国度假,却赶上了地铁频发事故期间。我虽是地铁常客,但幸好几次乘车的旅程也还顺利。追踪报章新闻和部落格,聆听在车厢中受困的朋友分享经验,固然能体会地铁事故给乘客带来的诸多不便, 但整个过程所呈现出的危机意义不在于事故本身,而是事发后SMRT解决问题的方式所暴露出的体制深层问题——那恐怕才是我们必须坦然面对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地铁事故是继今年大选后另一个新加坡历史的里程碑,它所引发的关注和舆论可被解读为新加坡的社会觉醒——这是一个社会的成长契机——其中的问题可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捉襟见肘的危机管理:每次地铁系统瘫痪后,工作人员都手忙脚乱,无法有效安抚乘客,快速提供明确的指示和信息。免费载送乘客的巴士半途迷路,更显工作人员的杂乱无章。好在这一系列事故都未酿成惨祸,但SMRT公司长期对乘客做出能充分面对危机的保障,非但不攻自破,还预示着新加坡将来若发生更为严重的事故,甚至恐怖袭击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激化矛盾的沟通问题:地铁停运后,下至地铁站工作人员模糊不清的信息,上至总裁苏碧华在面对媒体质询时的高姿态,以及事后议员成汉通失言所引发的“种族风波”,都充分说明了不论是普通的工作人员、管理层或执政者都普遍存在沟通问题。他们的措辞和态度不仅无法缓和公众情绪,反而有激化矛盾的危险。让人哭笑不得的沟通方式,将进一步消解体制的威信。

三、政经体制的缺乏透明度:由于国家体制和政府企业的媾和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的利益,导致某企业如SMRT公司一旦发生问题时,公众无法准确掌握其中的信息,更甭论行使民主社会应有的问责权。体制透明度的有限,自然就构成了政府每每在面对公众质询时急于自我防卫的表现。在此次危机中,SMRT、交通部和陆交局个别必须承担的责任为何?公众是否仍要继续忍受当局高姿态的回应和有所保留的道歉?阅读全文»

Written by xinguozhi

1月 3, 2012 在 1:16 上午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