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狮城香港文化之都镜鉴

leave a comment »

刘晓义    亚洲周刊 2023/2/6-2/12 2023年06期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狮城香港文化之都镜鉴

香港和新加坡有意成为文化之都,须考虑三点:文化软基建、培养文化领袖和建立长期网络。

亚洲和东南亚的“文化之都”在哪里?我们的文化政策和战略如何解决该地区的文化交流问题呢?

一座城市被称为“文化之都”是需要根基的,而根基并不会凭空出现。这背后蕴含着历史的底蕴,也包括了官方和民间的文化战略。作为亚洲自由开放的大都会,香港和新加坡在这场文化之都的竞跑中都极有可能脱颖而出。中国国务院于二零二零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确立了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兴地位;而新加坡二零一八年公布的文化政策白皮书《Our SG Arts Plan》也将“使新加坡的全球化”(Position Singapore Globally)列为三大策略之一,并写入国家艺术理事会的使命中。

然而,建立一个文化交流中心的具体策略和挑战究竟为何?本文试以三点进行讨论。

第一,能否将更多资源投放在文化软基建?

一个文化交流中心必须拥有足够的文化“硬”基建。然而,文化基建不仅仅是增加博物馆和表演场地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文化“软”基建。对于新加坡和香港来说,更重要的是搭建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交流空间,包括培育人才的平台、文化研究的智库、合作网络的建立等等。

但拥有大大小小的艺术节和艺术中心并不等于搭建了以上的平台。若停留在“呈献节目”层面、停留在短期的绩效,这些平台顶多就是一个“活动中心”,而不能为艺术家、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艺术机构,乃至观众,提供真正可以持续学习及交流的空间。

相对于东南亚的大多数城市,香港和新加坡都拥有资源上的优势,投放大量资源在“丰富文艺内容”上。但在资源规划时,有多少百分比是着眼在长远研究与发展上,有多少百分比是投入到对外交流的软基建的呢?“节目”只能吸引来观看的观众,而优秀的软基建能带来优秀的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聚集,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之都。

第二,我们有没有在培养文化领袖人才?

文化之都需要具有文化视野的人才。香港一直都以“香港演艺学院是亚洲排名第一的表演艺术学府”而沾沾自喜,新加坡也正在筹备新的艺术大学。然而,这些艺术院校培养的,究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文化领袖,是具有跨文化视野的管理人才,还是只是基于技能的工兵型人才?

现有的艺术院校能培养得出多少个郭宝崑和荣念曾?对于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位都不仅仅是出色的艺术大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文化网络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思考和身体力行。但文化领袖的策略性思维需要多年的累积沉淀,更需要一个成熟开放的沃土去培养和支持。

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多元化国际都市的基底、语言和文化的优势,使之都有培养文化领袖的天然潜力。但香港和新加坡的艺术院校有没有为此做好准备?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资源投放在跨文化交流的课程研究、有意识地填补正规艺术院校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艺术节和艺术中心能否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教育中心?

第三,应当如何策略性地建立长期网络?

对外交流需要一个长期的网络。香港艺术发展局有“文化交流计划”向外推广本地作品;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的“市场和观众发展拨款”也支持出国巡回。但是,除了更有策略地“走出去”,我们也需要更开放兼容地“请进来”。一个文化交流中心,需要更有文化自信地担任主人的角色,去促成网络的建立。

不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大多数现有的交流也都是一次性,缺乏中长期的规划。这当然和现有的艺术拨款结构有关系。出资方总是要求看到短期的成果和绩效,而文化交流的关键却在于如何建立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网络。

二零一九年,我在“进念.二十面体”和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东南亚六个城市的田野调查。这个前哨研究,是对文化环境进行摸底,了解亚洲各地的文化政策、文化交流现状、主要的文化机构及它们面临的挑战。这些研究是进行长期策划和网络建设的第一步。香港和新加坡有无可能支持更多这样的“非演出交流”?

疫情后的文化新机遇

后疫情时代已然开始,新的流动模式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新高峰,机遇和挑战扑面而来。“文化交流中心”也好,“文化之都”也罢,当然都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倘若停留在想象,那就永远不成。香港也好,新加坡也罢,都应该大胆地拟定计划、迈出脚步。这两座城市之间除了竞争关系,又有没有可能成为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区域的文化交流网络,真正成就“亚洲文化的双城记”呢?问题是:谁来启动?谁来规划?谁来支持?谁来执行?谁来评估?

(刘晓义,新加坡艺术团体“避难阶段”的艺术总监、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二零二二驻团艺术家,在二零一六年获颁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青年艺术奖”。)

Written by xinguozhi

2月 6, 2023 在 9:48 下午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