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移民局官员
伟奇 2023-3-22
如果你是新加坡移民局官员,需要批准以下其中一人的永久居民申请,而审核标准只有一个——谁更加融入本地文化,请问你会作何选择?
A君为英国外派至新加坡的银行高管,说得一口流利英语,孩子就读国际学校,从没踏足小贩中心,也没使用过公共交通。
B君原籍中国,职业为巴士司机,生活在组屋区,英语不灵光,但也认识不少本地华人朋友,爱吃椰浆饭。

反对党领袖毕丹星建议将英语测试当作新移民的遴选条件
认真地说,就算是认识他们的人,都无法断定何者更为融入本地文化,更何况是只看申请条件的移民官员,倘若二者在申请前必须接受英语考试,B君会轻易失去申请资格。纵然这只是其中一个申请条件,但以英语能力判定一人是否真能融入本地,恐怕难言公平,毕竟应该不会有人觉得A君比B君“更加新加坡”,除非我们还活在殖民年代。
设置以上问题纯属博君一笑,目的在于反驳工人党领袖毕丹星以在国会提出以英语测试筛选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建议。
在国会发言数日后,毕丹星在其个人脸书发文对其国会的言论进一步解释: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新公民,无论来自哪个种族,都很难融入社会,很难找到工作,也很难与任何背景的新加坡人交流。我们不要他们与他人的间隙变得更大。我们希望他们能融入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大家庭。
(We do not want our new citizens, whatever the ethnic origin, to find it very hard to integrate, harder to find a job and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Singaporeans of any background. We don’t need their voids to be even larger. We want them t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Singapore family.)
这段话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可能毕丹星身边没有太多外国朋友,因此他对新加坡政府不断提高工作准证申请门槛这件事不够了解。首先能够成功申请永久居民 (PR) 的人,除了配偶以外,都需要在新加坡工作居住两年以上,且至少需要持有S pass,因此PR或公民申请者断不可能是因为英文差而找不到工作的人。其次去年九月起,申请S pass的最低月薪再度调高至3000元,一般来说薪水能达到这个水平的雇员,英文不可能有太大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英语测试可谓脱裤子放屁。从以上两点来看,英语测试实际效用可说近乎为零。那么毕丹星提出测试的初衷就很令人玩味了,他是真心觉得可以利用英语测试筛选无法融入本地社会的人,让“国人、永久居民、新公民之间培育更有效的交融”(摘自其《新明日报》的文章)吗?对新加坡稍微有点了解的政治分析员都知道不可能,更何况是身为反对党党魁的毕丹星。很明显测试就是在剑指那些能绕过一般申请流程的中国投资移民。
不论是国会发言、脸书贴文,毕丹星都清楚表明英语是大部分新加坡本地人的共同语以及工作语言,因此想要成为新加坡人或永久居民的外国公民必须通过英语测试。从这点来看,在毕丹星的眼里新加坡的确是英语国家。但为何他在3月10日在《联合早报》的文章却要特地点出“新加坡不是英语国家”呢?若不了解其思路,确实很容易被这番自相矛盾的说法搞乱。但梳理近年来语言相关的争议新闻,我们便能看出毕丹星的思想脉络,他代表的是非华族对中国新移民越来越多的恐惧,他们担心新加坡变成一个华语为主的国家,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会逐渐成为一个异乡人。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把毕丹星的话解读为“新加坡还不是英语国家,但应该成为英语国家”/“新加坡本来是英语国家,但现在逐渐变成华语国家”。坦白说,这样的担忧有其道理,但与此同时其实也有不少担心政府去华化、企图抹除华文华族的声音。如果我们真的在意社会和谐,就不该只在意一方的意见而忽略其他。
笔者认为既然要谈国民融合,那最好必须先定义何为新加坡主体文化、哪一些人事物能代表新加坡,而非简单粗暴用单一条件去排除任何事物。新加坡不是美国式的大熔炉,而是整个社会都能包容多元文化、语言、宗教的国家,国民之间会互相包容互相妥协,这才是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