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话术

with one comment

李莫愁    2023-5-7

【哪根葱】

前阵子徐芳达在怡和轩第15届华文书籍奖颁奖仪式上,重申新加坡须坚持双语政策,并且帮助每一名学生把母语学好。徐芳达的演讲鼓励新加坡学生努力学好母语。“因为这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世界中,继续翱翔。”

这番讲话,莫愁理解为看场面而说的漂亮话,反正不会错到哪?因为自去年(2022)6月13日起,徐芳达卸下职总副秘书长的职务后,出任财政部和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他即不是掌管教育(陈振声),也不管华社(唐振辉),更不是内阁首长,所以这些话仅代表他个人观感。可是老吴(老番癫吴俊刚,下同)则捡了根鸡毛当令箭,兴奋地写了两千出字,好像是长夜漫漫,终见曙光。当然,对人民行动党政府原罪老吴只字不提,只是针对一小撮英文人,他说:

本来这些都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不过,现在看来有不少人已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进而也对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徐芳达的话是很适时的提醒: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新加坡唯一使用的语言,所以我们不是、也不能成为一个只用英语的西方社会。

报纸的老编还为他的文章加了小标题,认为要前进到双语社会,”家长学校和社群都要努力”,并为行动党政府脱罪:

双语政策的出发点至善,让我们的国民都能掌握双语,这对新加坡在国际上开拓发展空间是绝对有利的。如徐芳达所言,学好母语,“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继续翱翔。”

问题是:小徐,他算哪根葱?

【绂冕鹰犬】

最近《网络公民》的一篇文章,对正老娘的胃口,文章针对副总理黄循财的五•一发言,题目是:《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提并论,却负担得起世界上最昂贵的内阁》(Can’t afford to match the competition but can afford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abinet)。

过去莫愁就认为这是个简单逻辑的问题:你行动党要求全世界的政治最高薪,比起排老二的美国还多出好几倍,不过我们老百姓也接受了你们的解释,并且也通过选票支持了你们的要求,那么你们是否也要争气,样样给我们拿第一,拿第二、第三都“杜兰”?

文章作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组建了一支世界上最昂贵的足球队—比如曼城—你就会被期望碾压一切竞争对手。同样,世界上最昂贵的内阁也不应该被期望超越竞争对手吗?”

如今你说“力有未逮”,是不是也应该逐项给予合理的解释呢?

很不幸的,行动党政府还有一些年年吊车尾的排名,竟然让官媒闷声大发财。过去的5月3日是世界言论自由日,新加坡2023年全球新闻自由排名第129(共180个国家)。邻国马来西亚还排名73,几乎超前一半,难怪还在他们的华文报上看到有关言论自由日的两篇文章。莫愁过去一直以为世界言论自由排名是由带有左翼色彩的无国界记者组织所为,最近才知道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至今已经30周年,而今年的庆祝主题为“塑造权利的未来:表达自由是所有其他人权的驱动力”。

其实行动党政府经历了4代,已经很权力傲慢,一些最关平头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事务都好像无法有效管理了:好比小贩中心的整洁卫生问题,把问题归咎于食客,要大家“自动”不然就罚款;还有湿巴刹的食物供应链等问题;还有拥车证飙升到10万元一张,这是什么道理?还有公共住屋的供应量和价格,都让年轻人伤透了脑筋,“负担得起”越听越像一句谎言。

洪奕婷说:“政府突然让人午夜惊魂,重拳推出新一轮楼市降温措施,全面上调购买住宅房地产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其中外国买家须支付的ABSD,更是一律翻倍至60%。”——其实是她连自家的《红蚂蚁》都没有看。

《RedAnts 红蚂蚁》4月28日脸书贴文:

【降温反变“急冻”?】对那些想买房的外国人抽税高达60%的,恐怕也只有新加坡了。一套售价200万新元的公寓,打上这个60%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后,就秒变320万,足以让一颗颗狂热的买房心一下子结冰呢。……蚁粉知道吗,在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下,美国买家(必须是美国公民)其实能享有与新加坡公民同等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税率,即买第一套房产时无须支付任何ABSD。此外,新加坡与挪威、瑞士、列支敦斯登和冰岛也签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几个国家的公民或永久居民在新加坡买房时,同样享有与新加坡公民相同的对待,无需支付外国ABSD。看来,并非所有外国买家的购房欲望都会被“急冻”。

洪奕婷顾着捧政府的大腿,她说:“我国政府向来高瞻远瞩,在做任何决策前,想必已经对各种可能情景做了设想和权衡,在稳定本地楼市走势的务实技术考量,经营新加坡品牌形象和号召力的国家治理考量,以及缓解一般民众仇富排外情绪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考量之间,不得不根据迫切性做出取舍。……我们真的没有排外的本钱,更没有拒绝外资的理由。尤其当这些富有的外国人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财,还有他本身具备的才能专长,或是个人创立的企业所开拓的科研技术和就业机会,甚至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人脉网络。若老百姓都认同未来政府必须投入更多资源,来强化社会安全网,如何帮助政府开源,积攒这些资源来回应社会需要,是新加坡人的共同挑战。”

“仇富排外”几乎是《联合早报》维护主子的永恒主题,“社长”李慧玲最近也说:

社交媒体集中突出负面和矛盾的部分,经过迅速的传播,民众更容易产生排外仇富交织的情绪。在这之外,有的政党人物和意见领袖为了“反映民情”,表示自己代表不满的民众发声,再进一步放大这些造成不满的原因,引起对立。执政者为了平复民众的情绪,一方面调整政策,突显“内外有别”,另一方面,则说服民众接受他们。因为人们觉得自己的利害受损,因此执政者做的,就是动之以“利”,强调这些高质量的迁移者能够给社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据她们的理解,行动党政府政策上之所以觉得碍手碍脚,乃因贱民“仇富排外”,非不为也,实不能耳。

这些报馆里的大腕,其实都被他们的主子安排到各种委员会里,当起了官,好比这回公共交通酝酿起价,“社长”李慧玲就是理事会的成员。每次起价前他们都会推出一个公式,假意说:会起还是会降,要经公式推算才会知道?仿佛公正透明。可是明眼人都知道,每次起价前他们都会推出一个新的公式,而不是沿用一个永久的公式。这是不是可以合理怀疑:他们已经知道要起多少,才会推出公式来?你看,新闻出街当天,《联合早报》就预先打针:《计算法调整后,乘客盼压低车资涨幅》,《新明日报》也不例外:《公交车资年底料起,公众:盼小涨就好》。

“社长”李慧玲在文章写道:也因为这样,新加坡的DNA本就是开放多元,并且一直以来受惠于这样的传统。眼下地缘政治导致世界纷乱的时候,新加坡具备优势,成为更多迁移者愿意选择的目的地,按理要更加积极进取才对。如果政府能够获得更好的支持,招揽更多人才,民众也展示自信接纳迁移者,利用好这个时机,那对新加坡应该会更好才是。他们的到来,不仅能够为经济发展增值,也会丰富我们社会的故事,让我们的社会更多元。

几乎句句对应副总理的谈话,这不是为行动党在下届大选Forward Singapore宣传吗?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说,在“新加坡携手前进”(Forward Singapore)运动下,他希望能够加强社会的团结意识和责任感,建立一个以行动彰显民主的社会(democracy of deeds)。

“社长”李慧玲果然是:雨飘过后,我们把梦想与浪漫拧干,就都是现实主义者了。

广告

一条回应

Subscribe to comments with RSS.

  1. 拍掌吆拳妙巧同,笑谈采烈露春葱。
    保残华席愁凌雨,守缺炎筵苦壮风。
    双语达人零卖翠,单芳一点弄骄红。
    白衫不惜孤家尽,梦破多元会社穷。

    小贫治理岛肩邀,世界人工富水销。
    逐日龙腾红赤脸,欢山虎踞系银腰。
    菁英谁识能评政,唯有才贤独握朝。
    自诩文明多热血,可怜力逮冷丝浇。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德仁

    5月 9, 2023 at 11:11 上午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