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我的中华情意结

with one comment

忠    2023-5-8
https://afield2022.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html

我的阿公(北方人称爷爷)从中国同安英村来新加坡,我阿公早年往生,父亲也没有多提,所以我认识不多。

父亲二战前在新加坡出生,在本地经历了二战和新马合并分家的年代。他书读得不多,小学也不知道有没有毕业,但是当时在“革命进步”的思潮下,受到一些新青年的影响,但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也是一知半解的,还是对中国为家乡,有些梦幻理想的期盼。我们在中国也没有直接有亲属关系或者联系的亲人,所以父亲也没有探亲或者回乡的概念,最后在新加坡终老。

我算是新加坡第三代移民。因为我们祖辈是中国移民,我们在新加坡政府人口统计上归类为华族。我们家居多讲福建话(闽南话?河洛话?),在政府“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政策下,与同学朋友开始转用华文华语沟通。除了在学校必须使用英语外,我多使用方言和华语沟通,直到八十年代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英文教育和通用语政策。

除了使用华文华语外,我在高中参加了中文学会,大学进入中文系念书,还参与了当年大学中文系同学会的草创期。因此我可以说是受到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成长。那个年年代,对于我来说,华文、华语、中华文化历史,都是一种文化历史种族的传承,是一种不涉及与政治经济的单纯背景。我就是在这样的华文华语的背景下长大。

大学毕业我工作了好几年,在2002年我辞职进行三个月的独自背包旅行。那时刚好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我旅行的时候,碰到的很多欧洲人都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像美国一样霸权世界。我根据中国近代史向他们说明,中国在近代史上几乎是被英美、俄国、日本等国家欺负。如果放眼更早的年代,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以朝贡的方式进行邦交。如果从这样的脉络来看,中国崛起大概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太大的问题。

大概是因为中国加入WTO的关系,经济渐渐发展起来。中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增加,在国外出了一些丑。大概就是吃自助餐抢着吃好料,然后带着鲜肉或者蔬菜,想要从机场出关,被查获就现场和工作人员闹。这些状况跟80和90年代,刚刚富起来的新加坡人一样。当时新加坡人出外旅行,也因为吃自助餐打包和带走酒店饭店住处的电器或者毛巾,令人诟病。所以我其实对于这类新闻是一笑置之的。

渐渐的,了解了台湾、香港、西藏、新疆等课题,对于中国政府对人民的一些处理方式表示不理解和反感。当然,如果看看美国或者其他西方的政府,社会上同样的人权民主暴力事件也是不断。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别人别的社会有行为偏差,就等同自己也可以一样。相对的,美国和西方因为个人、媒体和新闻相对自由,所以很多社会上的坏事,都可以自由的报道,然后社会就可能凝聚力量,使事情有转变的可能性。中国的个人、媒体和新闻相对管制就比较多。所以对于社会事件,相对的没有这样透明,有诟病的可能性就增加,还有社会的参与性就相对减少。更不要说对于言论的控管,只要是上面不允许的课题,网络媒体就自然消音。人民只能用一些英文简写或者同音字,私底下流传讨论。

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是,管控言论网络的有关当局,对于极端民族主义的问题视而不见。网民对于一些让他们不舒服的事件,都可以炒作成为辱华事件。我觉得最夸张的一件事是因为某台湾明星因为吃意大利面,引起网民愤怒,觉得他是台独份子,只因为某美国官员当时访问台湾,而恰恰那位官员有一些意大利的血统。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连结,也能被网民炒作,然后要台湾明星道歉。而本来有管制权的当局可以控管的极端言论却视而不见,我感觉是间接的鼓励了极端民族主义的言论。

我们回来谈新加坡,在很多中国网民人民眼中,新加坡拥有75%华族后裔的这个独立的国家为“坡县”,仿佛新加坡就是中国的一个单位。而且有一种言论在流行着,如果新加坡的国策外交等,甚至新加坡人的言论如果和中国不同,就像是背叛祖先,欺世忘祖一般,应该被谴责。仿佛世界上的华裔华族,因为传承了华文、华语、中华文化历史,就有责任义务和中国有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加坡政府很用力的国民教育下,我非常清楚自己的国籍是新加坡,我只是因为阿公是来自中国而被人口统计上归类为华族。独立的新加坡和人民本来就要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与社会文化,决定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我们的华文、华语、中华文化历史,也都是一种文化历史种族的传承罢了。

新加坡华裔像世界各地的华族后裔一样,虽然继承了源自中国的中华语言、文字和文化,但是都因为在地化,这些语言、文字和文化都产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食物,很多新加坡华人食物,包括福建面和海南鸡饭等,虽然都冠上中国地方名称,但是味道和中国的食物都不同,甚至在中国也没有这种味儿。新加坡的中文更是掺杂了马来文和英文。像市场叫巴刹,电单车叫摩托车,出租车叫德士。

就像著名学者王赓武教授在一次演讲提到,国家和文化需要有分别。国家有主权、地域等的规范,就像中国政府发言人爱说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文化会随着时间和地域性,有所流传和变化。文化像语言一样,是约定俗成的,是没有办法被制约的。一个人要被其他人尊重,就要先尊重别人。一个国家要别人尊重它的主权和文化,必定也同样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与文化。

中国现在强大起来,也越来越多人民也分散各地旅居。亚细安和亚洲其实也可能跟着抬头挺胸,也是大家乐见的。但是我希望中国在崛起的时候,能够尊重每个国家和各地区的民族文化自主和决定,也能够制约一些极端民族主义。

在停笔前,在谈谈我去年底在寮国(又称老挝)旅行的经验,作为结语。

当时我们在寮国龙坡邦(又称琅勃拉邦)想乘搭从中国云南西双版勐腊的磨憨站直通寮国永珍(又称万象)站的磨万铁路到永珍。询问了一下,才知道火车票只在专卖火车票的小站购买。买的时候还要携带护照,据说常常一票难求。冲着新加坡人的怕输精神,我们马上就去购买,可惜当时三点多已经过了售票时间。隔天早上再次距离开门前三十分钟前往,售票小站已经大排长龙,其中还不少是外国游客。好不容易等到我们,售票员说不能用现金,只能用中国银联信用卡(Union Pay),其他国际通用的威士卡(VISA)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都不能收。因为岳父是老人家,我们好说歹说才预订了票。隔天在善心人士的协助下,百转千折的才完成了购票程序。很多外国游客也对购买火车票的繁琐感到失望。据说这铁路的管治权全归中国。我对原本期望很高的一带一路跨国的“旨在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拥抱更美好的未来”,还有磨万铁路感到失望。

想起我多年前在背包旅行的时候,拍胸口跟欧洲人说中国崛起不会像美国一样霸权世界。现在看了这些光怪陆离的事件,我开始感觉心寒。

广告

Written by xinguozhi

5月 10, 2023 在 9:06 下午

一条回应

Subscribe to comments with RSS.

  1. 个人心态各异,不做评论。唯独作者提到在老挝买火车票不方便的情况,并因为“据说这条铁路的管治权全归中国”,所以对中国更加没有好感云云。
    好奇地搜索了一下老挝买火车票是否真的拒绝VISA和Master信用卡,发现在tripadvisor的2023年1月讨论里确实有人如此说,只能用中国银联卡。但是3月份的泰国报纸Bangkok Post就报道说,老挝的这条铁路有一个LCR APP,能用VISA卡,银联卡,微信和支付宝等多种方式支付,并支持老挝语、英文和华文三种语言,进站和乘车使用手机购票的二维码,和英国与中国火车一样。https://www.bangkokpost.com/world/2530976/travelling-by-china-laos-railway-becomes-more-convenient-with-new-online-ticketing-app

    作者所提1月份的经历,看来是当时这条铁路刚开通,先以货物运输为主的情况,2个月后APP上线,按照bangkok post的报道,似乎手机购票和乘车都还方便。

    至于作者因为一句谣言认为“据说这条铁路的管治权全归中国”,所以对自己的华族情节再次失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Jurong East

    5月 14, 2023 at 5:34 上午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