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Archive for the ‘移民’ Category

话术

with one comment

李莫愁    2023-5-7

【哪根葱】

前阵子徐芳达在怡和轩第15届华文书籍奖颁奖仪式上,重申新加坡须坚持双语政策,并且帮助每一名学生把母语学好。徐芳达的演讲鼓励新加坡学生努力学好母语。“因为这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世界中,继续翱翔。”

这番讲话,莫愁理解为看场面而说的漂亮话,反正不会错到哪?因为自去年(2022)6月13日起,徐芳达卸下职总副秘书长的职务后,出任财政部和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他即不是掌管教育(陈振声),也不管华社(唐振辉),更不是内阁首长,所以这些话仅代表他个人观感。可是老吴(老番癫吴俊刚,下同)则捡了根鸡毛当令箭,兴奋地写了两千出字,好像是长夜漫漫,终见曙光。当然,对人民行动党政府原罪老吴只字不提,只是针对一小撮英文人,他说:

本来这些都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不过,现在看来有不少人已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进而也对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徐芳达的话是很适时的提醒: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新加坡唯一使用的语言,所以我们不是、也不能成为一个只用英语的西方社会。

报纸的老编还为他的文章加了小标题,认为要前进到双语社会,”家长学校和社群都要努力”,并为行动党政府脱罪:

双语政策的出发点至善,让我们的国民都能掌握双语,这对新加坡在国际上开拓发展空间是绝对有利的。如徐芳达所言,学好母语,“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继续翱翔。”

问题是:小徐,他算哪根葱?

【绂冕鹰犬】

最近《网络公民》的一篇文章,对正老娘的胃口,文章针对副总理黄循财的五•一发言,题目是:《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提并论,却负担得起世界上最昂贵的内阁》(Can’t afford to match the competition but can afford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abinet)。

过去莫愁就认为这是个简单逻辑的问题:你行动党要求全世界的政治最高薪,比起排老二的美国还多出好几倍,不过我们老百姓也接受了你们的解释,并且也通过选票支持了你们的要求,那么你们是否也要争气,样样给我们拿第一,拿第二、第三都“杜兰”? 阅读更多 »

八成受调查国人希望新移民能考英文 或许只是想借此调高移民门槛?

leave a comment »

红蚂蚁/李国豪    2023-4-5
https://www.redants.sg/overview/story20230404-7095

只要能给移民程序增加难度,无论是英语测试、新式英语(Singlish)测试、还是新加坡历史测试,甚至是任何测试,只要能达到提高移民门槛的效果,让新移民更难入籍,受访民众或许都会表示同意?出现这种联想,与新加坡人近年来对移民政策抱持较保守看法的风向脱不了干系。

https://s3-redants.s3.ap-southeast-1.amazonaws.com/styles/large/s3/articles/2023/04/04/20230404%20cover.jpg?itok=vQsdUSX7

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受访国人认为应该把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的遴选标准。(海峡时报)

申请入籍新加坡的新移民到底该不该通过英语测试?

亚洲新闻台近日公布的一项非正式民调显示,受访的500名本地出生公民当中,有80%认为需要。

据报道,这项民调的样本分布符合新加坡人口的结构特征。如果这项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意味着大部分国人的看法与政府相左。

2月27日,政府曾表明不会将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遴选条件

当时,反对党领袖毕丹星在国会辩论中建议,英语测试应该作为新移民的遴选条件之一,以确保新移民更容易融入本地社会,减少不必要摩擦。

代表政府作出回应的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则以三大理由,驳斥这项建议:

  1. 申请入籍者通常已在本地工作及生活好几年,能说流利英语并不稀奇,没必要再测试;
  2. 英语不流利的通常是新移民的配偶,测试这些人的英语程度,很可能会令新移民产生一种新加坡不欢迎他们配偶的错觉;
  3. 新加坡也有一些不会讲英语的居民,但这不意味着他们融入本地社会的程度比不上其他人。
毕丹星抛出的英语测试建议引起不小回响。(通讯及新闻部)

毕丹星抛出的英语测试建议引起不小回响。(通讯及新闻部)

有趣的是,商业调查公司Black Dot Research3月23日公布了一项针对毕丹星这项提议所收集到的反馈意见。该公司调查了137名新加坡居民后发现,约70%的受访者同意并支持所有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人,都应该先测试英语水平并取得合格成绩。

当调查公司进一步问受访者上述国会辩论是否左右他们的选择时,约90%依然支持把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遴选条件,甚至有47%表示更强力支持这么做。

这次亚洲新闻台的调查也显示,八成受访国人支持把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遴选条件,乍看之下又是一面倒的风向。

但如果仔细爬梳进一步数据,却能发现这未必是铁板一块。阅读全文»

Written by xinguozhi

4月 5, 2023 at 9:36 下午

如果我是移民局官员

leave a comment »

伟奇    2023-3-22

如果你是新加坡移民局官员,需要批准以下其中一人的永久居民申请,而审核标准只有一个——谁更加融入本地文化,请问你会作何选择?

A君为英国外派至新加坡的银行高管,说得一口流利英语,孩子就读国际学校,从没踏足小贩中心,也没使用过公共交通。

B君原籍中国,职业为巴士司机,生活在组屋区,英语不灵光,但也认识不少本地华人朋友,爱吃椰浆饭。

反对党领袖毕丹星建议将英语测试当作新移民的遴选条件

认真地说,就算是认识他们的人,都无法断定何者更为融入本地文化,更何况是只看申请条件的移民官员,倘若二者在申请前必须接受英语考试,B君会轻易失去申请资格。纵然这只是其中一个申请条件,但以英语能力判定一人是否真能融入本地,恐怕难言公平,毕竟应该不会有人觉得A君比B君“更加新加坡”,除非我们还活在殖民年代。

设置以上问题纯属博君一笑,目的在于反驳工人党领袖毕丹星以在国会提出以英语测试筛选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建议。

在国会发言数日后,毕丹星在其个人脸书发文对其国会的言论进一步解释: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新公民,无论来自哪个种族,都很难融入社会,很难找到工作,也很难与任何背景的新加坡人交流。我们不要他们与他人的间隙变得更大。我们希望他们能融入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大家庭。

(We do not want our new citizens, whatever the ethnic origin, to find it very hard to integrate, harder to find a job and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Singaporeans of any background. We don’t need their voids to be even larger. We want them t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Singapore family.)

这段话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可能毕丹星身边没有太多外国朋友,因此他对新加坡政府不断提高工作准证申请门槛这件事不够了解。首先能够成功申请永久居民 (PR) 的人,除了配偶以外,都需要在新加坡工作居住两年以上,且至少需要持有S pass,因此PR或公民申请者断不可能是因为英文差而找不到工作的人。其次去年九月起,申请S pass的最低月薪再度调高至3000元,一般来说薪水能达到这个水平的雇员,英文不可能有太大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英语测试可谓脱裤子放屁。从以上两点来看,英语测试实际效用可说近乎为零。那么毕丹星提出测试的初衷就很令人玩味了,他是真心觉得可以利用英语测试筛选无法融入本地社会的人,让“国人、永久居民、新公民之间培育更有效的交融”(摘自其《新明日报》的文章)吗?对新加坡稍微有点了解的政治分析员都知道不可能,更何况是身为反对党党魁的毕丹星。很明显测试就是在剑指那些能绕过一般申请流程的中国投资移民。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3月 22, 2023 at 10:37 下午

重新开放后,中国富人加速迁往新加坡

leave a comment »

华尔街日报/Jason Douglas, Keith Zhai, Stella Yifan Xie     2023-3-1
https://cn.wsj.com/articles/重新开放后,中国富人加速迁往新加坡

中国富人正离开中国前往新加坡,他们被新加坡的低税率和优质教育所吸引,同时也对中国在习近平领导下的行进方向感到焦虑。

根据一家咨询公司的估计,新加坡在2022年有大约2800名来自各国的富裕外国人涌入。(图片来源:Ore Huiying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中国富人正离开中国前往新加坡,他们被新加坡的低税率和优质教育所吸引,同时也对中国在习近平领导下的行进方向感到焦虑。

据搬迁顾问和律师称,随着中国的重新开放允许更自由的跨境流动,富人更容易举家迁往海外并从国外管理其资产,因此上述趋势将加速发展。在此之前,中国进行了近三年的严格新冠疫情防控,几乎与外部世界隔绝。

Bayfront Law的主管Ryan Lin称:“三年的时间确实让他们思考中国是否是个好地方。”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为外国富人在新加坡设立了大约70个家族办公室来管理他们的财富。

新加坡政府不公布新居民的国籍数据,但富裕移民的顾问说,在寻求定居的人中,中国人占了很大比例,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去年夏天,一位来自上海的42岁女子带着她14岁的女儿搬到了新加坡。在过去的几年里,她和丈夫对中国的学术环境越来越不满,他们感觉国内学术环境已经变得不那么开放,因此决定让孩子到国外上学。这位要求只透露名字为Lisa的女子说,官员不鼓励她女儿之前所在的国际学校使用西方教材。

https://images.wsj.net/im-732174?width=700&size=1.5005861664712778&pixel_ratio=1.5

Lisa和她的女儿在新加坡住宅的游泳池游泳后。(图片来源:Ore Huiying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中国严格的新冠防疫政策以及去年上海为期两个月的封控更加坚定了他们出国的决定。Lisa说,她和丈夫觉得如果不早点离开,可能就永远也走不了了。

现在Lisa的丈夫还留在上海,他们希望最终能送女儿去美国上学。Lisa说,她相信新加坡是个合适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等到期待中的美中关系最终缓和。

Lisa说,新加坡是个完美跳板。

根据研究机构New World Wealth的估计,2022年约有10,800名中国富人离开中国。该研究机构追踪世界高净值公民的流动和消费习惯。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3月 1, 2023 at 3:31 下午

“本土化”与“跨国性”交织,新加坡华人新移民身份认同如何嬗变?

leave a comment »

中国新闻网/吴侃 2023-1-4
https://www.chinanews.com.cn/dxw/2023/01-04/9927613.shtml

作为华人占多数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国家,新加坡对于思考华人新移民社会认同和跨国主义间不断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个案。近年来中新两国合作不断深化,在带来巨大经济机遇的同时,也使当地社会对华人新移民更关注,推动并强化独特的新加坡华人身份认同成为新加坡族群政策的重中之重。

在新加坡“多元一体”的族群政策下,近十年来华人新移民的社会认同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华人新移民的“本土化”与“跨国性”进程如何交织互动?中华文化如何影响华人身份认同的构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暨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近日就此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新加坡“多元一体”的族群政策有怎样的背景、内容和特点?新加坡的“多元一体”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何不同?

刘宏:我认为新加坡的族群政策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和追求。“多元一体”这个概念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他从三个层面阐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汉族在从分散的多元向一体转变过程中扮演了核心凝聚作用;不同层次的认同并行不悖,各自发展自身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新加坡街头的春节灯光秀。Ore Huiying摄

新加坡的“多元一体”跟中国有些类似,但也存在显着差别。新加坡是中国以外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多元种族国家。华人占总人口的75%左右,但华人及其语言文化并未作为从多元到一体的凝聚者,新加坡在保留多元种族语言的基础上,采用英语作为通用语并以多元文化为核心来凝聚整个国家。易言之,新加坡的“多元一体”,“多元”是种族、语言、文化、宗教上的多元,“一体”是指一体的国家身份认同。这不仅是多元族裔社群融合的基础,也构成国家对新移民社群的总体政策框架。

新加坡政府的移民政策有两个逻辑,一是经济和人口逻辑,新移民可以补充对新经济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也能协助应对持续的低生育率带来的挑战。二是政治和身份认同驱动的逻辑,它要求新加坡确保新移民紧密地融入本国具有多元种族特征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以上述两种逻辑为考量,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新移民的政策,全力推动包括华人在内的新移民融入多元种族社会中,推动并强化独特的新加坡华人身份认同,同时也鼓励他们与中国及其他海外华人社群建立跨国商业网络。 阅读更多 »

“香港是帅男友,新加坡是好老公” 人才狂潮直击:星国为何突然这么红?

leave a comment »

天下杂志/卢沛桦,陈一姗     2022-12-27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4177

亚洲富豪、私募基金、币圈金童与创业家,各种高阶人才,大疫之后,都勇闯新加坡。“出门5分钟,能见到所有需要见的人!”不只抢人,还开始提高挑人的门槛。蕞尔小国,如何变身星级人才大国?

新加坡-銀行-創投-攬才-區塊鏈-中國-投資-移民

疫后人才大迁徙!有钱、有脑的人,为何都跑去新加坡?图片来源:谢佩颖摄

对50岁的美国上市私募基金亚洲负责人Andy而言,移民新加坡,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顶大财金研究所毕业,龙头寿险公司投资部出身的他,到这家公司已经10年。这位孝顺、重感情,在台湾朋友超多的金融家,之前常常台港两地飞,会议集中时甚至当日来回,每周回高雄看父母。

但“如今,真的没有选择,”他形容,新加坡就是5年前的香港。走出去5分钟,可以见到所有需要见的人,但当天来回不可能。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决定投资1亿美元的临门一脚助攻下,Andy公司总部决定设立新加坡分公司,他只能举家搬迁。

新租的办公室位处莱佛士坊地铁站,是旧金融区;往西南走,就到主权基金──新加坡投资公司大楼,这是Andy的投资人;往东南走是新金融区,海埔新生地上的滨海湾。莱佛士坊─城中─滨海湾,这个地铁金三角有如香港中环。

疫情后,传统银行开始混合式办公,不用天天到办公室,最近甚至讨论一周上班4天。但释出的办公室,马上被涌入的私募基金、币圈金童、还有扩编的私人银行部门装满,租金已回到疫前水准。

磁吸效应》有如5年前的香港
亚洲疫后人口唯一成长国家,钱潮也跟来

9月一连串的活动,更让Andy下定决心,“因为不去不行,人都在那,机会不等我。”

第一个活动,是首度由香港移师新加坡的创投与私募基金业盛会SuperReturn Asia,紧接着是美国传奇债券投资人米尔肯研究院的论坛,两场活动都超过5000人。周末,他受淡马锡之邀去看F1赛车,在各个观赛包厢里,挤满大大小小的基金合伙人、投资人,一边喝香槟、聊天看赛车,有如在香港看7人制橄榄球赛的盛况。

F1赛车吸引了33万人,车身贴满赞助商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商标。再隔周,上万人的加密货币最大集会Token 2049也在此举办。“SuperReturn已经跟金沙酒店签了3年约,回不去香港了,”Andy认为,亚洲资金中心势必转移,因为在新的国际局势里,欧美资金不会再投中国基金,即使团队在中国,总部也得搬到新加坡。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月 1, 2023 at 9:12 下午

属意狮城制度、避经济及防疫控管中国富人争相赴星置产

leave a comment »

美国之音/林柏宏     2022-12-2
https://www.voachinese.com/a/wealthy-chinese-lead-home-purchases-in-singapore-sending-prices-soaring-20221201/6858720.html

中国房地产企业佳登宝公司在广西桂林的一处没有完工的住宅楼建筑工地。(2022年9月17日)

中国房地产企业佳登宝公司在广西桂林的一处没有完工的住宅楼建筑工地。(2022年9月17日)

中国反封控示威遍地开花,“润”不出去的民众努力争取在国内的自由,不过,专家指出,早在中共实施封控前,中国中上阶层已做好在海外置产等“出逃”准备,近期更大举锁定在新加坡购买房产;据统计,星国今年前8月豪华及私人公寓最主要外国买家群体来自中国。

观察人士表示,这与中国严格防疫与经济控管、香港金融地位骤降,及星国今年整体房价上涨有关,但中国买家争相至当地买房,并非其房价骤升主因,中国热钱涌入还可能有助星国新市镇发展。

中国近期最受国际关注的事件,莫过于包含上海、北京、武汉等数十个大城市爆发的“白纸革命”。上周四(11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一场造成至少10人死亡的致命大火,引发全国多地民众自发性举行悼念活动,随后演变成反清零抗议,许多人纷纷举起空白A4纸,提出解封、复工、复产等诉求,甚至有人高喊“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等口号,被外界视为是中国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英国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缪莹

英国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缪莹

对此,英国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缪莹表示,这显示虽然中国在社交媒体上吹起“润学”(Runxue,意指研究如何离开中国并移民到发达国家的网路用语)浪潮,但仍有许多无法“润”的老百姓,只能努力在家乡争取应有自由。然而,中产阶级或上流社会人士,可能早在中国实行严格防疫封控之前,已抢先一步做好在海外置产等规画,为中国可能面临的社会或经济动荡做好万全准备。

中国防疫、经济控管逼中上阶层加速外逃

缪莹告诉美国之音:“‘润’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个比较drastic(激烈的)应对,就它还是比较极端的,意味着一个人要背井离乡,要重新开始,那对大多数人来说,总的来说,还是希望自己的故乡变得更好嘛。你想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它其实也不是个很简单的选择,它是需要一种长期打算、有一种策略性的规划。(中国)国内的话它是有外汇管制这种政策,所以就算是有钱,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渠道、途径和资源,它才能做到(‘润’)这种情况。如果说是中产阶级以上的话,他们动用的资源肯定会比普通社会阶层的那些人比较多一点,然后对他们来说,它是一种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因为他们相对来说的选择就比较多一点,比如说海外增加房产(等方式),看一下两边(指中国跟国外)今后的情况发展,因为没有人知道接下来的情况会怎么发展。假如说现在有海外置产的这些中产以上(人士)的话,应该都是提前考虑好的,不是一种临时、冲动性的一种决策。”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2月 10, 2022 at 9:14 下午

打压之下中国亿万富翁扎堆新加坡,加速财富转移

leave a comment »

加美财经     2022-11-16
https://www.caus.com/detail/68143

彭博社报道,中共二十大和严格的新冠疫情管控,迫使中国富豪和企业家出走海外,新加坡成为他们新的聚集点。当地的豪车销售和房价上涨,这个趋势不会停下来。加美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对中国亿万富翁来说,最热门的葡萄酒俱乐部之一不是在上海的办公大楼顶上,也不是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而是在新加坡市中心。它位于一条六车道高速公路旁一栋不起眼的黑白平房里。

走过布满酒瓶背景墙的接待台后,访客进入一个两层楼的建筑内,摆着藤椅和桌子,银行家和加密货币企业家在这里聚集。

Circle 33俱乐部是中国富豪在新加坡的据点。来源:谷歌地图

要客们被护送到一条花园小路,经过复制的秦始皇兵马俑,来到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只站在龟背上的仙鹤雕像,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

据熟悉这个俱乐部的人说,对于新来的富人来说,位于Scotts路的Circle 33的私密酒吧间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仪式。来自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会员在这里讨论价值数亿美元的交易,时间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他们喝着波尔多酒、抽古巴雪茄和玩扑克。

因为大众点评网联合创始人张涛,Circle 33这个私密俱乐部的名气越来越大,它成为中国的超级富豪们携带钱财前往其他国家的最新迹象。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暂时的举动,以避免新冠疫情的限制和潜在的高税收。对其他人来说,这是永久性的。

在上个月的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进一步收紧了对经济的控制,财富的外流有望加速。原本曾经拥护邓小平的格言“致富光荣”的企业家们,在习近平的“共同富裕”的推动下,正在涌向像新加坡这样更受欢迎的地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客座高级研究员德鲁•汤普森说:“对于中国的私营部门来说,这确实是在走下坡路,问题只是这个坡有多陡。这将加速财富迁移和庇护海外财富的努力。”

一些亚洲最富有的家庭转移到新加坡几乎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个城市国家有安全和稳定的低税率堡垒的声誉,长期以来成为从泰国到印度尼西亚的富人的区域中心。

自2019年香港的抗议活动使这个城市失去吸引力以来,新加坡对中国富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并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封锁事件后聚集了大量人气。

惠理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谢清海说:“大量资金正从大中华区流入新加坡”,这家香港资金管理公司正在这个城市国家增加员工。“家庭办公室正在扩大,人们将新加坡视为他们资金的安全避风港。”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1月 21, 2022 at 11:34 下午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