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Archive for the ‘语文政策’ Category

周末二题

leave a comment »

殷素素     2024-4-14

【壹】

老吴(老翻癫吴俊刚,下同)在4月10日的文章里这么说:

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都能从它们的经典中找到宽容、和平、友爱的依据。多数不同宗教的信徒,相信也会认为自己的宗教是倡导宽容的。但揆诸当今之世,我们却可以看到在很多地方,宗教不仅变成不宽容,还崇尚保守、极端、排他和原教旨主义。这是为何?

这是老吴为了文章后面唱衰马来西亚而立的歪论,不惜扭曲事实。任何稍微有接触宗教史的人都知道,历来宗教都存在不宽容和具排他性的;主要就是教主往往都要求教徒信奉“真神唯一”,这种排他性涵盖在这些宗教的教义和经文中,以及信徒的信仰实践中。在基督教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圣经》中的十诫中,“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埃及记20:3),强调了上帝的绝对独一性。在伊斯兰教中,“真主”(阿拉)也是唯一的真神,信徒通过“伊斯兰五功”来展示对真主的崇拜和服从。在犹太教中,上帝被描述为“雅威”,也是唯一的真神,犹太人通过遵守《摩西五经》中的戒律来表达对上帝的忠诚和崇拜。因此,以《旧约》为例,里头有许多故事描绘了上帝对不忠诚者的惩罚,这些惩罚通常以严酷和毁灭性的方式呈现。例如,以色列人对待迦南人的侵略、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都被描绘为上帝的行动。在这些故事中,上帝的审判和报复常常被解读为对异教徒的不宽容。

通过对《圣经》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宗教并非始终以宽容示人。旧、新约中都存在着对异教徒、不信者和背叛者的严厉惩罚和排斥。虽然圣经中也有强调爱与宽恕的内容,但其中的不宽容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该以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视角来看待宗教,并警惕宗教可能带来的不宽容和排斥。

所以说《联合早报》的言论版主任叶鹏飞也是饭桶一个,对于一篇立论扭曲的文章给予刊登,并且还题为《宗教是怎样变成不宽容的?》,实在是贻害读者。叶鹏飞和老吴可说是另一个“魔法思维”(magical thinking)的绝佳例子。然而,这也让我们看到《联合早报》的用途,根据主子的眼色行事。让素素再举两个例子:

1、严孟达(《联合早报》4月10日)的《部落认同的善与恶》:

最近新加坡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人道援助不断加码,总值已超过千万元,而且还派陆军和空军的联合救援队伍,到加沙进行人道救援的空投行动,做得比两个回教邻国还热心。跟以色列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新加坡,一向强调在以巴之间推行平衡外交,新加坡对其他不幸回教徒的同情必须做到有目共睹,让国际听得到看得到,也让我们的回教社群感受得到。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4月 15, 2024 at 4:21 下午

新加坡的华文/华语

leave a comment »

殷素素    2024-2-4

庄永康说:

地方戏发展的难题,跟讲华语运动或有关系,但关系不大。传统剧种的职业剧团难以生存,是个世界性的现象。即使是上世纪初粤剧戏班曾一度林立的香港,到了电视媒体崛起的七八十年代,广东大戏就要让路给电视连续剧,粤曲就要逊位粤语流行K歌,吕文成、唐涤生人渐淡忘,顾嘉辉、黄沾成为新宠。香港人都不会说粤语了吗?当然不是。

写这段是有其目的的,虽然拗得有点勉强。庄永康在退休前,就是个拥护“讲华语消灭方言”的鹰派,利用他作为报人的影响力,发表了很多文章。现在说本地地方戏曲的没落和“讲华语运动”关系不大,就是他死不认错的明证。诚然,大陆和香港都面对地方戏发展的难题,但有着不同的理由和情境(庄永康最厉害就是持平来说:国情不同)。“讲华语运动”是李氏老太爷的虚晃一招,杀死的何止地方戏,连“讲华语”本身也被弄死了。

2024年讲华语运动再度举办“华语新发现!”公开讲座,聚集电台主持与演员,带领观众探索本地的华语词汇和流行网络用语。老实说,带有本地色彩的华语词汇都是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前就发明出来了。现在的本地华语就是个行将就木的僵尸语言,一年也出不了一个新词汇。反观两岸三地的华语华文就是活灵活现的生活语言,新词层出不穷,流行网络用语,连我们这些老华校生都跟得有些吃力。

新加坡出现的华文“新词”,很多都是消化不良的英译中:比如说broiler chicken,这两个字原本是指适合家庭烤炉用的嫩鸡,后来成为英文“肉鸡”的代词,素素才疏学浅,懒得去深究。可是“菁华”记者在写新闻,没叠床架屋在“肉鸡”旁加上(broiler chicken),就会觉得对不起读者。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2月 4, 2024 at 4:16 下午

leave a comment »

殷素素     2024-1-28

最近网红默乐的一篇贴文开头就很有调侃的意味,她说:

在新加坡,一切都很好。即使有坏事发生,也有值得高兴的好事。我们应该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比如有关社理会邻里购物券的新闻,而不是消费税上涨的影响。物价可能很高,但还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你总是可以选择更便宜的产品,比如职总平价和其他公司提供的产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普遍观感呢?这里头一定有“诈”。2023年《联合早报》的年度汉字就是这个“诈”字,而《联合早报》自个儿也当之无愧。人民行动党政府之所以花大钱养《联合早报》,当然就是要早报社长“将甄士隐而贾雨村言”。

《说文》曰:诈,欺也。《尔雅》曰:诈,伪也。《荀子•修身》曰:匿行曰诈——不直言真相,欺也;故作不明,假语村言,伪也,王顾左右而言他,诈也。

【画龙不成,乃文化断层问题】

龙是神兽,并没有实物可以参考,然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里,都有一只完美的龙可以作为样板,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传承。这次牛车水的那只龙灯饰被人诟病,有人说正面看像港星吴耀汉,也有人说像日本的Piko太郎,早报作为“菁华”荟萃的一个机构,竟没人能够从文化层面写一篇《早知道》,直指问题症结的所在,实在太令人惋惜了——不直言真相,欺也。

这里素素就直捣黄龙说了:眼睛。据说今年的灯饰是由13名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学生,用约9个月时间设计。在这个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为什么就没人会用中文上网搜索一下前人的经验总结:到底龙要怎么画、怎么塑才会有气势?结果却莫名其妙的给这条龙安上了一双人的眼睛。素素随便谷歌一下,就找来台湾匠师流传画龙的口诀:“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龙罢。”

【辞职和开除的不同】

易华仁因涉嫌贪污被控,调查了将近6个月,就在政府正式起诉他的时候,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折——就是总理接受了他的辞呈并让他退出行动党;那将来无论他获得怎么样的罪名和刑罚都与现内阁和行动党无关了。这在中国大陆的共产党官员来说,应该是属于双开的范畴。如候任总理黄循财所言,行动党政府对于贪腐是零容忍,那为何把这么一个杀鸡儆猴的大好机会给葬送了呢(为了保住他的退休金)?而早报却忙着为我们“科普”,说什么防止贪污法令和刑事法典第165条文大有不同——王顾左右而言他,诈也。 阅读更多 »

《大风吹》聚焦华校生 唐永健:不想他们的故事消失

leave a comment »

8视界娱乐生活志/陈秋如      2023-12-8
https://entlife.8world.com/movies-shows/a-year-of-no-significance-kelvin-tong-2314176

(图:mm2 Entertainment)

由本地名导唐永健执导的新片《大风吹》聚焦华校生在职场上所面对的困境,同时探讨亲情与爱情的故事。唐永健分享道,自己虽非华校生,但意识到那一代人正慢慢走远,于是用自己的镜头说出了他们的故事。

《大》背景设在70年代,当时英语成为商用语言,身为华校毕业生的建筑师“林诚顺”(宏荣饰)在公司受到排挤,同时亲情、爱情皆遇到问题,一场注定走向黑暗的故事由此展开。

趁还有时间,说出他们的故事

唐永健透露,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了以华校生为题材拍片的想法。“我爸和我岳父岳母都是华校生,听他们讲了以前在工作时期的一些故事,就觉得其实这个题材很多人触摸过或者知晓,但很少人把它们反映出来。”

后来隔了很久,自己也步入了中年,他发现长辈们参加丧礼的次数越来越多,点醒了自己那一代人正在慢慢消失,因此决心抓紧机会,把他们的故事说出去。

切入题材的角度有很多种,唐永健在筹备剧本时也走访了多位曾经的华校生。“从当中我可以感觉到有一大部分的人很愤怒,我当然也了解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可是我的观念非常不同,因为我没有亲自经历过那个年代。可是有一件事对我很重要,那就是a sense of loss(失落感),我觉得我需要通过一部电影(把它说出来)。”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2月 8, 2023 at 10:00 下午

语言背后的歧视和隐喻

leave a comment »

林高丕(文史作者)    2023-9-9
怡和世纪 第50期 2023年8月

语言的使用其实就是个“隐喻的过程”,它能在我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早年新加坡还是“读唐人册”(华文教育)和“读红毛册”(英文教育)平分天下的年代,华校生经常被称为“是不是”。“是不是”虽然有点戏谑的意味,不过也没什么恶意,被称呼的人并不觉得受到冒犯。

后来“读红毛册”的人数逐渐超越“读唐人册”的人数,“是不是”这个华语名称也渐渐少人用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语名称“Chinese helicopter”。“Chinese helicopter”源自“Chinese educated”,指的是受华文教育者。有人利用谐音把 educated特意说成helicopter(直升机)以此来嘲笑华校生。当然也有一些华校生用这个词作为自嘲。年轻人用语音相近的词,取代原来的词,变成一种戏谑的表述,这也是民间俗语形成的路径之一。只要词义大家不以为忤,这倒无伤大雅。无论如何,这总比当年华校生不分皂白地被恶意称为“communist”(共产党人)来得好受一些。在当年的语境下,共产党人等同“反政府”、“颠覆分子”,被标签的人很容易感觉到“恐共”的敌意和被歧视的刺痛。

“Chinese helicopter”流行了好一阵子,也引起一些华校生忿忿不平,在华文报章激烈讨论。这个流行词后来修成正果,化为新加坡国民庶民语言“新语”(Singlish)的一部分。“Chinese helicopter”有幸让《牛津英语词典》的编者看上,列入词条。虽然词条的说明不到位,我们大可不必深究,毕竟作为新加坡身份象征的“新语”能融入“大英语”,新加坡子民应该与有荣焉。

“Chinese helicopter”就像一些流行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随着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它最后的归宿就是依附于词典,成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立后,随着华校生淡出新加坡历史舞台,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失去了华校生作为嘲笑的对象,新新人类转移了目标,他们把经常讲华语、穿着较朴素的人形容为“very cheena”,“cheena”在他们口中成为“老土”的代码。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9月 9, 2023 at 8:41 下午

台湾双语国家借镜新加坡?学者批:星国放弃华文,逐渐变英语国家

with one comment

钟秉哲    2023-5-28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97943

長風基金會27日以「台灣『雙語教育』的災難:面面具輸的恐龍政策」為題舉辦突破論壇,並邀請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長廖咸浩探討台灣雙語政策。(柯承惠攝)

长风基金会27日以“台湾‘双语教育’的灾难:面面具输的恐龙政策”为题举办突破论坛,并邀请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长廖咸浩探讨台湾双语政策。(柯承惠摄)

总统蔡英文政府力推2030双语国家政策,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在台北市长任内尾声曾率团考察新加坡,并以星国双语教育等政策作为主要施政参考。然而,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长廖咸浩27日出席长风基金会“台湾‘双语教育’的灾难:面面具输的恐龙政策”突破论坛时直言,台湾3大党都拿新加坡当参考,但星国早就放弃双语国家,改以英语为主,“新加坡是正在失去灵魂的国家。”

长风基金会27日以“台湾‘双语教育’的灾难:面面具输的恐龙政策”为题举办突破论坛,并邀集学者、专家进行讨论。廖咸浩指出,人的学习能量有限,不要有狂想能让国民兼顾2种语言,台湾在双语政策中常以新加坡作为标竿国家,但新加坡自1978年就放弃双语国家的目标,改用英语为主、母语为辅。

“新加坡正在失去灵魂”  廖咸浩:早放弃双语变英语国家

“新加坡的真相是什么,这是台湾不敢面对的。”廖咸浩批评,台湾3个主要政党都宣称要以新加坡为典范,但星国早已放弃双语国家变成英语国家,星国华人的华语程度大概为小学程度,甚至华人家庭仅剩38%还使用母语,星国政府也放弃华文书写转向听说读,“基本上新加坡是正在失去灵魂的国家。”

长风基金会突破论坛27日邀请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长廖咸浩(前排左起)、东海大学外文系讲座教授何万顺、台师大英语系退休教授周中天、台师大英语学系兼任教授张武昌、全教总文宣部主任罗德水等人,共同探讨台湾双语政策。(柯承惠摄)

长风基金会突破论坛27日邀请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长廖咸浩(前排左起)、东海大学外文系讲座教授何万顺、台师大英语系退休教授周中天、台师大英语学系兼任教授张武昌、全教总文宣部主任罗德水等人,共同探讨台湾双语政策。(柯承惠摄)

廖咸浩提到,新加坡的友人曾向他说,星国人的英文学得很好,但付出的代价是很多东西都逐渐流失,尤其新加坡有殖民背景的英语需求,但台湾没有英语环境,可见双语政策有着难以调和的根本性错误,甚至恐对台湾未来的学童、国家发展都有显著影响,所以民众应该集体站出来阻止错误政策的制定。

台师大英语学系兼任教授张武昌直指,台湾在推动双语政策的迷思,是觉得新加坡能成功推动双语教育,台湾也一定能达标,但事实是新加坡在英语教育做得很成功,双语是否都成功就要打上问号,且新加坡是多语国家,有曾被殖民的背景,英语恰巧就是团结不同族群间的工具。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5月 31, 2023 at 7:40 下午

八成受调查国人希望新移民能考英文 或许只是想借此调高移民门槛?

leave a comment »

红蚂蚁/李国豪    2023-4-5
https://www.redants.sg/overview/story20230404-7095

只要能给移民程序增加难度,无论是英语测试、新式英语(Singlish)测试、还是新加坡历史测试,甚至是任何测试,只要能达到提高移民门槛的效果,让新移民更难入籍,受访民众或许都会表示同意?出现这种联想,与新加坡人近年来对移民政策抱持较保守看法的风向脱不了干系。

https://s3-redants.s3.ap-southeast-1.amazonaws.com/styles/large/s3/articles/2023/04/04/20230404%20cover.jpg?itok=vQsdUSX7

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受访国人认为应该把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的遴选标准。(海峡时报)

申请入籍新加坡的新移民到底该不该通过英语测试?

亚洲新闻台近日公布的一项非正式民调显示,受访的500名本地出生公民当中,有80%认为需要。

据报道,这项民调的样本分布符合新加坡人口的结构特征。如果这项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意味着大部分国人的看法与政府相左。

2月27日,政府曾表明不会将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遴选条件

当时,反对党领袖毕丹星在国会辩论中建议,英语测试应该作为新移民的遴选条件之一,以确保新移民更容易融入本地社会,减少不必要摩擦。

代表政府作出回应的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则以三大理由,驳斥这项建议:

  1. 申请入籍者通常已在本地工作及生活好几年,能说流利英语并不稀奇,没必要再测试;
  2. 英语不流利的通常是新移民的配偶,测试这些人的英语程度,很可能会令新移民产生一种新加坡不欢迎他们配偶的错觉;
  3. 新加坡也有一些不会讲英语的居民,但这不意味着他们融入本地社会的程度比不上其他人。
毕丹星抛出的英语测试建议引起不小回响。(通讯及新闻部)

毕丹星抛出的英语测试建议引起不小回响。(通讯及新闻部)

有趣的是,商业调查公司Black Dot Research3月23日公布了一项针对毕丹星这项提议所收集到的反馈意见。该公司调查了137名新加坡居民后发现,约70%的受访者同意并支持所有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人,都应该先测试英语水平并取得合格成绩。

当调查公司进一步问受访者上述国会辩论是否左右他们的选择时,约90%依然支持把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遴选条件,甚至有47%表示更强力支持这么做。

这次亚洲新闻台的调查也显示,八成受访国人支持把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遴选条件,乍看之下又是一面倒的风向。

但如果仔细爬梳进一步数据,却能发现这未必是铁板一块。阅读全文»

Written by xinguozhi

4月 5, 2023 at 9:36 下午

CNA调查:约八成受访国人赞成将英语测试作为新移民遴选条件

leave a comment »

8视界新闻网     2023-4-3
https://www.8world.com/singapore/english-test-new-citizens-pr-application-survey-2095501

https://onecms-res.cloudinary.com/image/upload/s--rINF0kpx--/c_fill,g_auto,h_780,w_1390/f_auto,q_auto/v1/8world/images/2022/02/06/2022-01-29t000000z_1426494733_mt1nurpho000bu7d5q_rtrmadp_3_health-coronavirus-singapore.jpg?itok=RJNddnVV

人潮。(图:路透社/NurPhoto/Joseph Nair)

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约80%受访国人认为英语测试应该作为新移民的遴选条件之一。这项由CNA和新传媒旗下市场研究机构MRC展开的非正式的民意调查(dipstick survey)上个月8日到15日展开,共有500名在本地出生的18岁到69岁公民参与。调查显示,78%的国人认为新移民能够用英语交流很重要,而53%国人则表示,如果他们不能用英语交流,应拒绝他们的公民权申请。

至于申请者应该具备何种程度的英语水平,52%国人认为,他们至少应该能够用英语交谈,不需具备阅读和书写的能力;41%的人则认为他们应该精通英语,包括口语、阅读和书写能力。7%认为他们应该能用流利的英语交谈、阅读和书写。

也是反对党领袖的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今年2月底在国会参与预算案辩论时,建议将英语测试作为新移民或永久居民的遴选条件之一。

对此,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回应说,虽然有关当局也会考虑申请者融入新加坡的能力,但当局不会使用入籍测试或面试,因为“所有的测试都有陷阱”。

新加坡的街道。(图:法新社)

专家反对将英语测试纳入移民要求

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副教授Shannon Ang表示,他不赞成将英语测试列为新移民的遴选条件之一,因为这可能有利于那些拥有更多资源的人。他建议我国可以尝试创造一个环境,让新移民看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价值。

持相同看法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恩赐指出,虽然可以把英语测试设为“常识性水平”,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申请者是否表现出融入新加坡社会的一些显着证据,以及接受我国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

Shannon Ang副教授也表示,在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新移民中,中国新移民的英语水平最低,达到61.8%,而中国新移民可能觉得不需要学习另一种新语言,因为他们可以跟大部分本地人沟通,但是本地少数民族就无法跟他们沟通。

“问题不是来自中国的移民因为语言障碍而无法融入本地,但他们威胁到我们的多种族包容观念,而英语是这个观念的基本工具”。

乌节路。(图:CNA/Hanidah Amin)

受访国人:英语测试有助于确定新公民能否适应我国文化从事物流的Irfan Suhairi接受CNA访问时说,每当他遇到不懂英语的外国同事时,他都需要请同事帮他翻译,或者使用谷歌翻译。“我们有讲正确英语运动(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以鼓励新加坡人说和写标准的英语。那么为什么不在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留申请过程中实施?新加坡人会说双语,如果新公民或永久居民也能说双语就好了。”

自由工作者Dylan Wong则指出,进行英语测试将有助于确定新移民适应新加坡文化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与本地人交朋友。

Written by xinguozhi

4月 3, 2023 at 1:35 下午

发表在 语文政策

Tagged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