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中国’
非共而不反共——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根源
许剑虹 2023-5-7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85026
无论是李光耀还是李显龙,都认为一个稳定的两岸局势符合新加坡的利益,因此他们坚决反对台湾走上法理台独路线。当然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只要台湾不走上法理台独或者中共强大到足以把美国从印太地区驱逐出去,“非共不反共”的政策就能持续推行下去,让下面好几个世代的新加坡人持续在美国、中共还有台湾三边得利。

位于新加坡滨海公园里的反共产主义纪念碑,纪念与马共斗争的国家先烈,但这不表示新加坡要与中共交恶。(作者提供)
提到新加坡这个东南亚小国,最成功之处就是懂得如何在美国与中共两大强权之间左右逢源,一方面以南洋理工大学为对岸培育下一代的执政精英,另一方面则将樟宜港提供给进出南海的美军舰艇使用。此种军事靠美国,经济靠中共的政策,赋予了新加坡极大的外交活动空间,进而成为面积最小却最为富裕的东协国家。
甚至我们还能从马英九前总统“亲美、友日、和陆”的战略中,看到些许新加坡的影子。而新加坡之所以能成功,关键的因素在于李光耀总理从冷战时代以来就采取“非共而不反共”的外交政策。所谓“非共”,意即新加坡共和国拒绝采取共产主义制度,并对以马来亚共产党为代表的国内共产主义份子施以坚决打击。
然而在外交路线上,李光耀却不像两蒋父子执政下的台湾那般排斥共产主义国家,相反的却积极同苏联、中共、北韩以及北越往来。不过在与苏联、中共、北韩和北越往来的同时,新加坡又与英美、南韩以及南越维持邦交,并同台湾维持实质关系。新加坡也因为这个政策,得以成为辜振甫、汪道涵、马英九、习近平、川普以及金正恩会晤的地点。
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以扮演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为荣,可这样的国家政策却不是始自于新加坡。最早实施“非共而不反共”政策的国家,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大日本帝国。大家都知道,大日本帝国是一个反共产主义的国家,严厉镇压日本、朝鲜以及台湾的共产主义运动,可其实却与苏联维持着友好关系。
直到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派出T-34大军向东北、北韩以及库页岛南部发起进攻以前,双方依据《日苏中立条约》彼此都还在对方的首都设有大使馆。日本与苏联甚至还相互承认彼此在中国扶持的傀儡政权,东京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莫斯科也承认满洲国,双方的关系紧密而友善,完全就是李光耀“亲共而不反共”政策的翻版。

日军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的宣传画。(作者提供)
新加坡和中国,会互免签证吗?中国何时会对新加坡护照恢复免签?
狮城Talk 2023-5-11
一直以来,中国对新加坡护照是免签的,但这个持续了20年政策,疫情中暂停了,到现在也没有恢复。所以,很多在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朋友,都在关心中国何时会对新加坡护照恢复免签。另外,中国和新加坡也在商讨是否达成互免的事宜,话说,中新中间实现互免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相关链接:
黄循财访中 星学者:新加坡盼在美中找到发展缝隙
中央社/侯姿莹 2023-5-13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5130205.aspx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今起访问中国,将分别拜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及副总理丁薛祥等高层。学者分析,新加坡维持与美中高层互动,希望在美中之间找到生存且能发达的缝隙。
黄循财日前受邀至日本参加G7财长会议,今天转往中国访问。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新闻稿表示,黄循财今天至17日访问上海及北京,在上海期间,将会晤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上海市长龚正。
另外,黄循财访问北京期间将分别拜会李强、丁薛祥、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李干杰及中国财政部长刘昆。
被视为星国总理李显龙接班人的黄循财去年升任副总理,对于这趟访问中国的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庄嘉颖指出,黄循财本身在外交、安全方面的经验较少,希望藉由出访增加国际事务经验;这趟访问也显示新加坡希望跟中国在经济、金融方面拉近距离,希望有合作机会。
庄嘉颖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表示,中国近几个月来一直向某些国家示好并主打“经济牌”,看似希望重建关系,特别是疫情期间曾发生摩擦的国家,包括欧洲、澳洲及新加坡等。 阅读更多 »
我的中华情意结
忠 2023-5-8
https://afield2022.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html
我的阿公(北方人称爷爷)从中国同安英村来新加坡,我阿公早年往生,父亲也没有多提,所以我认识不多。
父亲二战前在新加坡出生,在本地经历了二战和新马合并分家的年代。他书读得不多,小学也不知道有没有毕业,但是当时在“革命进步”的思潮下,受到一些新青年的影响,但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也是一知半解的,还是对中国为家乡,有些梦幻理想的期盼。我们在中国也没有直接有亲属关系或者联系的亲人,所以父亲也没有探亲或者回乡的概念,最后在新加坡终老。
我算是新加坡第三代移民。因为我们祖辈是中国移民,我们在新加坡政府人口统计上归类为华族。我们家居多讲福建话(闽南话?河洛话?),在政府“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政策下,与同学朋友开始转用华文华语沟通。除了在学校必须使用英语外,我多使用方言和华语沟通,直到八十年代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英文教育和通用语政策。
除了使用华文华语外,我在高中参加了中文学会,大学进入中文系念书,还参与了当年大学中文系同学会的草创期。因此我可以说是受到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成长。那个年年代,对于我来说,华文、华语、中华文化历史,都是一种文化历史种族的传承,是一种不涉及与政治经济的单纯背景。我就是在这样的华文华语的背景下长大。
大学毕业我工作了好几年,在2002年我辞职进行三个月的独自背包旅行。那时刚好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我旅行的时候,碰到的很多欧洲人都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像美国一样霸权世界。我根据中国近代史向他们说明,中国在近代史上几乎是被英美、俄国、日本等国家欺负。如果放眼更早的年代,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以朝贡的方式进行邦交。如果从这样的脉络来看,中国崛起大概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太大的问题。
大概是因为中国加入WTO的关系,经济渐渐发展起来。中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增加,在国外出了一些丑。大概就是吃自助餐抢着吃好料,然后带着鲜肉或者蔬菜,想要从机场出关,被查获就现场和工作人员闹。这些状况跟80和90年代,刚刚富起来的新加坡人一样。当时新加坡人出外旅行,也因为吃自助餐打包和带走酒店饭店住处的电器或者毛巾,令人诟病。所以我其实对于这类新闻是一笑置之的。 阅读更多 »
中国防部:中国与新加坡4月下旬举行海上联合军演
中央社 2023-4-24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4240111.aspx

图为中国解放军海军导弹护卫舰玉林舰。(中新社)
中国国防部今天公布,中国与新加坡将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举行海上联合军演,中国解放军将派出两艘军舰参加。
中国国部防官方微博今天发布,根据2023年国际军事合作计划和中星双方共识,中国解放军海军导弹护卫舰玉林舰、猎扫雷舰赤壁舰将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赴新加坡参加“中新合作-2023”海上联合演习及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
中国国防部表示,活动期间,解放军海军代表团将观摩海事防务展,并参加国际海事安全研讨会。
美中竞逐,东南亚被视为双方角力战场之一。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9日表示,美国和中国在香港、新疆及西藏议题上存有分歧,但最危险的潜在冲突热点在台湾议题上。
他说,新加坡和中国是好朋友,和台湾也是老朋友。星国奉行其“一个中国”政策,持续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掏空•摇摆
李莫愁 2023-4-23
【掏空】
王赓武发表《何谓新加坡华人?》,不是为了丰富“新加坡华人”的内涵,而是为了掏空它。他说:
新加坡从一开始就奉行一项非凡的原则,即承认在这里出生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多元社会将是这个新国家的基础,就我所知,这在其他国家绝无仅有。其他任何国家一开始都说,谁占多数,谁就决定立国的基本原则,而所有其他人,无论如何,都必须服从或保持二等少数民族地位,直到他们能扭转局面,成为主要群体。
这是当年李光耀内阁的狡黠,为了在马来海洋生存,他们把国语定为马来语,把国歌用马来文来唱,把英国人留下来的马来总督捧作第一任共和国总统。此外,对马来族进行了很多的让利,给他们特别的教育辅助,当年雷厉风行的计划生育运动也把他们排除在外。或许现在回头再想,也许无可无不可,可是到了王赓武口里,却成了“非凡的原则”——是不是老年痴呆了?
另外,继续掏空“新加坡华人”内涵的,还有他的徒孙沈颖,她说:“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即便英语是我们的工作语言,不少新加坡华人也掌握一定的华语能力。”——新加坡华人的华语能力也就这样了。
最被人诟病的,莫过于这句:“汉人不抗拒外族统治者”
几个世纪以来,汉人都不抗拒接受非汉人的统治。在整个中国被蒙古人征服之前,中国北方的汉人一直被突厥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统治,而自17世纪以来,则是被满族人统治。对大多数居住在北方的汉人来说,他们只在明朝时期,生活在汉人的统治下。在上个千年的其余时间里,他们一直生活在征服王朝的统治之下。……尽管如此,所有的朝代都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中华文明。他们为共享一段连续的历史感到自豪,也乐意使用文言文来统治中国。即使是使用自己的语言多于其他语言的蒙古人,也接受了中国历史的主导地位。满族人尤其成功地运用了中国的文化制度。
王赓武的哪壶不开提哪壶,颇耐人寻味。他是不是要说“华人”都是唯利是图,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谁给饭吃谁就是大爷? 阅读更多 »
星马领导人接连访中学者分析:北京积极拉拢各国
中央社/侯姿莹 2023-3-27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3270292.aspx
就星、马角度而言,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庄嘉颖指出,新加坡、马来西亚处于国际价值链环节上,必须跟中国、美国都保持良好关系。星、马在美中两边都有利益,“要保住自身利益”,新加坡、马来西亚领导人访中,藉以强化和中国的关系。

图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中央社档案照片)
中国边境开放后,星、马领导人相继赴中访问。星学者分析,北京目前积极拉拢各国,在解除疫情管控后,希望更积极补回前2年的对外关系;星、马也必须与美国、中国都保持良好关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今天抵达中国,展开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新加坡总理公署表示,李显龙预计到访广东、海南博鳌及北京;停留北京期间,他将拜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与中国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会面。
另外,去年11月上任的马来西亚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也将于本周稍晚访问中国。马媒报导,安华预计29日前往中国访问,将造访博鳌及北京。
对于星、马领导人在美中关系持续紧绷、中共20大产生的新一届中央团队就位之际前往中国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庄嘉颖今天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分析,中共目前积极拉拢各国,包括尝试向欧洲、澳洲等国示好。 阅读更多 »
王赓武: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这条线该划在哪里,新加坡必须清楚
红蚂蚁/许耀泉 2023-3-9
https://www.redants.sg/overview/story20230309-7023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也是东南亚唯一华族占大多数的国家。(海峡时报)
关注上周国会辩论的蚁粉,可能在一众关键词中,注意到“外国势力”、”干预内政“等词汇。
在大国博弈中,新加坡豆点大的一个地方,无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国势力影响。借外长维文的话来说:
世界正进入超级大国竞争、全球经济受干扰、气候变化阴影笼罩的时期,新加坡人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必须同时脚踏实地和沉着自信,既不低估外部危险,也不惊慌失措。
脚踏实地而沉着自信,这份底气该从到哪里寻找?或许历史能给我们答案。

王赓武王赓武教授。(政策研究所提供)
本地著名历史学家王赓武教授在3月8日的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纳丹系列讲座中,谈及了东南亚当地和国家文化如何与当今世上的四种现存文明(包括基督教欧洲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回教文明)共处,也免不了谈到新加坡这个华族占大多数的国家该如何应对中国在本区域的影响力:
新加坡坚决认为,新加坡公民无论出生地,都只应该响应文明相关且无国界的号召,而不是民族主义的呼吁。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说,新加坡在应对中国的影响力时,应该分辨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
新加坡的现代文化,意味着其领袖必须竭尽所能将国家文化和中华文明清楚区分开来……新加坡如果成功做到这点,其成果将能避免各方之间的许多误会。新加坡最重要的贡献,是确保新加坡华人的行为,是整个亚细安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这也会展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能如何与不同的现存文明共处。阅读全文»
相关链接:
王赓武教授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纳丹系列讲座的演讲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