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公共交通’
外包 (Outsourcing)
从夜暮到黎明 2019-8-2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9/08/outsourcing.html
照顾人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是政府的责任,外包不论得当与不当,都会对民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或许三十年前颠覆国际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有必要调整,譬如增加第五项“社会责任与良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昌伟的〈把公共服务与管理外包的迷思〉发表于《怡和世纪》第38期2019年1月,文中提到:“记得二十几年前刚上大学时,正值政府开始把一些公共服务私营化,并打出“全民拥股”的口号,让国民拥有新电信的股票。当时在上一门经济学的课,教授首先问一个问题: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教授列出好几个可能性,包括通过私营化增加效率等等。在和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教授又通过各种数据推翻这些假设。最后教授得出的结论是,让全民拥股,人民和政府就形成一命运共同体,到了大选的时刻,人民在打算投反对票的时候,就会更为谨慎。”
纵观这些年来的社会变化与政策U转,公共交通外包对民生的影响最大。选票是双面刃,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和政府命运共同体”来争取选票,另一方面也可以因共同体正在沉没中而流失选票。在舆论的压力下,政府最终不得不重新接管沉沦中的公交,动用公众资源来提升公交的可靠性,结果确实看到情况在改善中,地铁南北线追上台北与香港的水平。
公共服务外包
公共服务从开始崇尚外包(outsource)到进入高峰期的时代,我都在公共机构工作。直到炒老板鱿鱼时,参与过外包项目,领导过外包项目,也到一些企业公司考察后取消拟议中的外包,对“私营化”的内部考量有些认识。细节属于“商业机密”,但谈谈大方向应该是没有碰触到底线的。
谈到公共服务外包,就不能不回溯上世纪90年代。那是个流动通讯冒起的年代,Disruptive Technology和 Disruptive Innovation是惯用的江湖术语,中文可译为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创新或者破坏性创新。Harvard Business Review常发表哈佛学者的“引导世界潮流”的文章,通过成功的个例来推动颠覆性的工商管理模式革新。新加坡的高官大多会到哈佛取经,浸濡于世界顶尖的商业脑袋几个月。
那个时候正是“世界公民”(world citizen, global citizen)冒起的年代,人才的流动性特别大,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四海为家处处家。人才对家国的观念模糊,金钱回报往往成为人生的首要考量,哪里有钱就往哪里去,硅谷(Silicon Valley)是其中一个做发财梦的例子。在那个全世界掀起移民狂潮的时代,企业往往面对人手不足的困境,随之而起的自然是“留住人才”(talent retention)的一大套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以本地来说,整个市场都缺人手,政府部门首当其冲。追究其因,虽然部长的薪金跟最高薪人士挂钩,但薪金模式并没有贯彻到下层,造成行内“贫富悬殊”的局面。公共部门行政工作繁琐,员工的薪金架构比不上跨国企业,调整的步伐过慢,不像现在高薪加花红,令许多私人企业员工眼红。
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哈佛模式可谓及时雨,理论上将公共部门的工作外包,便可以腾出人手(free up resources)来思考为国人开创新机会,做些高增值的事情。阅读全文»
新加坡oBike闪电下车:泡沫吹破的共享单车?
万宗纶 2018-7-19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257752

新加坡 oBike 不玩了!图/路透社
还我押金!
总部位在新加坡的共享单车公司oBike,自6月底闪电宣告停止星国的一切营运后,错愕的大票用户用“#RefundMyDeposit”(#还我押金)灌爆oBike的脸书专页,希望能拿回oBike帐户中的49新币押金(约1,100台币)。
面对oBike突如其来的倒闭,主管共享单车事务的陆交局(LTA)指出,将介入协助清理oBike 遗留在星岛上的1万4,000辆单车。而办公室早已人去楼空的oBike,不只待还押金总额高达630万新币(约台币1.4亿),同时积欠多笔合作厂商的债务,目前已进入“清盘阶段”(liquidation),届时将会以清还较大的债权人为优先,至于一般用户,则还在拿回押金的不明程序中挣扎。
在停止营运声明中,oBike直接点名,陆交局的新管制措施就是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真的是陆交局压垮了oBike在新加坡的营运吗?坚定“照顾”人民生活大小事的新加坡政府,是否眼里真容不下崇尚自由主义的共享单车?

坚定“照顾”人民生活大小事的新加坡政府,是否眼里真容不下崇尚自由主义的共享单车?图/oBike 新加坡宣传照
从蜜月期说起…
时间倒回2017年初,oBike刚进入新加坡市场,推出“随停随骑”的无桩共享单车。依照新加坡人的通勤习惯,oBike当时主打“共享单车让你的最后一哩路更为便利”的号召,似乎很得人心。
新加坡目前约有6成的家户,步行至地铁站需要不到10分钟。星国媒体访查发现,这个“黄金数字”,就是5成的年轻受访者愿意承受的步行距离,一旦需要超过10分钟走去地铁站或公车站,愿意步行的数据骤降至13.1%(11-15分钟)与11.7%(16-20分钟)。而oBike所谓的“最后一哩路”,指的就是从组屋到地铁站这一路段。
然而从2015年的家户调查来估算,新加坡仅约有3.2%的单车通勤人口。新加坡的道路本身由汽车主导,即使路上鲜少摩托车,单车骑士骑在马路侧边,也常常险象还生。换言之,新加坡的道路并非自行车友善,需要额外通过基础建设来建构自行车环境,提升人民使用自行车的意愿。

新加坡政府希望推行非动力交通工具的渊源已久。图/路透社
为了让这一哩路的走得更加便利,陆交局2013年宣布,在2020年以前,要在多个组屋市镇周遭规划长达190公里的自行车路网,让居民能够骑乘单车前往地铁站;2016年,陆交局又推出“步行、骑行、搭巴士和乘地铁运动”(Walk Cycle Ride SG Campaign),除了持续建构自行车友善环境,以及举办活动推广自行车外,大量标语开始出现在生活周遭,比如“因为我们不开车,我们无忧无虑”、“拥有来去的自由”,成功制造话题,打响政策的知名度。
在oBike这类无桩共享单车出现前,星国政府原先就选定了几个区域要作为共享单车的试办区,设置像台北Youbike那样的“有桩单车”,固定地点借还,参考伦敦、台北和杭州的做法,决定透过公私部门协力的伙伴关系制度,由政府补助资金,民间营运商绑约的方式进行。
嗅到了新加坡政府力推共享单车的氛围,中国的共享单车业者Mobike和ofo率先表明有意愿进入在亚洲具标志性意义的新加坡市场,不过,在二家中国公司进驻前,新加坡本地注册的oBike公司领先杀出,2017年1月,捷足先登新加坡的共享单车市场。
政府原先要招标推动的有桩共享单车的试验计划则是宣告暂缓,直接跟市场上的现有厂商合作。也就是说,oBike一开始进场的背景,政府相当支持共享单车。

“因为我们不开车,我们无忧无虑”、“拥有来去的自由”,星国政府力推单车政策。图为政府标语海报。图/作者万宗纶提供

新加坡本地注册的 oBike 公司领先杀出,2017年1月,捷足先登新加坡的共享单车市场。图/oBike 新加坡宣传照
SMRT总裁换人 “全球猎人”后选定前三军总长梁建鸿
卢凌之 2018-4-18
http://www.redants.sg/overview/story20180418-1396
遴选的范围如果已经扩大到天边那么远,最终却选定一位和现任总裁背景相似,又没有实际地铁经营经验的高级公务员,着实让人感到诧异和怀疑。毕竟工程专业出身,并不等于能经营地铁公司。

梁建鸿(Neo Kian Hong,右二)将从今年8月1日起,接替辞职的郭木财(左),担任SMRT总裁兼首席执行长一职。图为梁建鸿在2010年4月1日,从郭木财手中接过武装部队军旗,正式接替郭木财出任新加坡武装部队三军总长。(资料图)
从前三军总长,换成另一位前三军总长。
SMRT今天上午发文告证实,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长郭木财辞职。从今年8月1日起,郭木财的职务将由现任国防部常任秘书(国防发展)梁建鸿(Neo Kian Hong)接替。
郭木财辞职的消息昨晚经由各大报传出时,坊间反应并不让人惊讶。毕竟在大家看来,经历近两年一系列“天灾人祸”后,SMRT总裁辞职,不是“要不要”的事,而已经成了“迟早的事”。
据本地媒体报道,郭木财早在今年初就向SMRT董事会口头提出辞职。但在今年1月传出相关消息时,郭木财回应媒体“纯属揣测”。
曾是昔日媒体追逐的焦点,郭木财一夕之间沦为“明日黄花”。倒是将要走马上任的梁建鸿,引起网络热议。
梁建鸿是谁?
现年54岁的梁建鸿是武装部队海外奖学金得主,毕业自英国伦敦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也拥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硕士学位(技术管理)。
他在1983年加入武装部队,2010年至2013年出任三军总长。他在2013年加入行政服务,受委为教育部常任秘书(发展),并在去年中担任国防部常任秘书(国防发展)至今。
作为参照,三军总长出身的郭木财同样拥有工程学背景,他是在2012年9月卸下环境及水源部常任秘书的职位,隔月正式加入SMRT,接替在2011年底南北线大瘫痪后备受批评而辞职的苏碧华。
郭木财梁建鸿背景相似

郭木财(左)与梁建鸿。(海峡时报)
翻看新旧总裁的履历表,梁建鸿和郭木财有着相似的背景:
-
- 工程专业出身;
-
- 曾任三军总长;
-
- 转战SMRT前任政府部门常任秘书;
更有趣的是,这并不是梁建鸿首次从郭木财手中接过重任。梁建鸿曾在2007年3月接替郭木财出任陆军总长,又在2010年4月从郭木财手中接过武装部队三军总长的棒子。
之前军队交班,如今SMRT交班。加上梁建鸿已是SMRT委任的第四位有武装部队背景的总裁,不禁让一些人质疑,为什么三军总长过后,又是一位三军总长,就不能找一位长期耕耘在地铁行业的专家?
类似的评论还有不少,红蚂蚁从中选取两则,供蚁粉们参考。阅读全文»
世界级的期待、落空和愤怒
龚慧婷,王昌伟 2018-3-17
怡和世纪 2018年1月–2018年3月号 总第34期
新加坡人对地铁经常失灵所表现出来的愤怒,正是因为他们允许政府“大权在握”,因此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有能力解决所有问题,满足人民日常生活上对便利和舒适的追求。一旦这样的期待落空,那人民自然会把问题归咎于政府的无能。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算得上是世界级
十几年后重返美国麻省波士顿小住一段时间,赫然发现这里的交通并没有我们记忆中的便利。路上交通能因其中一条车道不通车,就出现严重阻塞。巴士半个小时或更久才来一趟是常有的事,但真正把我们搞得团团转的,却是这里的地铁系统。
1897年开始通车运行的波士顿地铁系统,是全美国第一个通车的地铁系统,至今已经有120多年历史。地铁车厢老旧不说,同十多年前比较,误点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当岛国人民在申诉地铁总是在上下班的巅峰时刻发生故障时,其实,麻省地铁发生故障的事件也时有所闻。
一名在麻省住了好多年的新加坡朋友告诉我们,她两岁的儿子非常喜欢新加坡的地铁,因为车厢很干净,不像波士顿地铁车厢内,有时候还能嗅到尿味。毕竟东西老旧了会坏,尤其是欠缺维修坏得更快。波士顿还因为有四季,冬季的盐分让地铁看起来非常老旧,因此经常需要长时间维修和更换部件。对于在波士顿仰赖公共交通出行的我们,当地铁出现故障,行程被延误时,心急之余,心里的不快可想而知。
在新加坡,由于地铁站离住家比较远,因此我们日常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巴士。在2012年政府出巨资为新捷运和SMRT巴士公司购买新巴士,以及支付这些巴士的燃油费、维修费及巴士司机工资等营运成本以前,巴士误点和等候时间过长的现象每周总要碰上个三四次。“有钱能使鬼推磨”, 政府介入以后,情况大有改善,现在感觉搭巴士比搭地铁更可靠。
如果纯粹根据数据来做比较,李总理其实说得没错,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确实能算得上是世界级的,那为什么新加坡人还那么不知足,经常因为行程被耽误了一下,或者车厢太拥挤而大发牢骚?美国人不见得更有修养,脾气比较好,但为什么在波士顿却甚少看到乘客对公共交通营运者群起而攻? 阅读更多 »
洋专家:地铁信号系统故障 肯定有人工作时在睡觉
张丽苹 2018-3-14
http://www.redants.sg/overview/story20180314-1273
地铁信号系统拖延更替并非什么天大秘密。这次比较不同的是,当年参与地铁设计与策划的一位洋专家亲口确认了这件事,分量就不一样了。

82岁的布鲁诺1984年加入地铁管理局建造67公里长的南北与东西地铁线路。最先竣工的路段就是他身后的大巴窑站至杨厝港站之间的轨道。(海峡时报)
新加坡地铁信号系统近年老发生故障,乘客一直纳闷究竟怎么回事,这个星期终于知道答案。
原来该信号系统是在1987年地铁建成时开始启用,服务寿命是15年,2002年必须更换成新的信号系统。不知何故,地铁公司迟迟未付诸行动,直至2016年才决定替换信号系统,足足拖延了至少14年。
这也难怪乘客会经常无缘无故遇见“姑丈”。原来我们都错怪了地铁信号系统,不是它闹脾气罢工,是它已经被迫超时工作约14年,早已风烛残年。
曾参与我国地铁线路建设规划的资深交通顾问布鲁诺(Bruno Wildermuth),近日向《海峡时报》反馈如何简化本地易通卡的无现金充值做法时,爆出了关于地铁信号系统当年的内幕。该报道于本月12日(周一)刊出。
82岁的布鲁诺说:“当年我们设计地铁系统时,就已经明确说明信号系统必须在15年后替换。”对于新的地铁信号系统一直到2016年才开始更换,今年(2018年)中才能替换完毕的做法,布鲁诺只总结出一句话:
肯定有人工作时在睡觉。(Someone must have been sleeping on the job.)
“在睡觉”其实是比较文雅的说法。老先生的意思其实是指有人在偷懒,明明该做的事情却没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bo zo gang”。(没做工)
有本地社交媒体非常敏锐地揪出了这个深埋在文章中的内幕消息,用醒目赚人眼球的标题写道:“肯定有人工作时在睡觉”——说服李光耀兴建地铁线路的专家爆料,信号系统早该在2002年升级”。
虽然目前仍不清楚布鲁诺老先生所说的“工作时在睡觉的人”是谁?对方已经睡醒了吗?但红蚂蚁判断,如果是布鲁诺老先生所爆的料,那应该是可靠的。
其实,本地中英文报章过去几年也曾以不同方式,或暗示或引述或总结,先后提及地铁信号系统已超时工作,却迟迟未更换的情况。
《联合早报》2015年底曾引述工人党传媒组副主席严燕松的话,将地铁故障问题归咎于老旧的地铁资产的更替有所拖延。严燕松说,根据地铁公司网站的资料,“地铁信号系统使用期为10年,但现在却已超出10年。供电轨是经常导致地铁故障的缘由,而它的使用期限是30年,期限快到了。”
《海峡时报》交通专线高级记者Christopher Tan去年11月撰写的一篇题为“MRT可以从纽约地铁得到的教训”的评论里也提及:1997年曾宣布要提升地铁信号系统,并在2002年完成。但这个项目到了去年才开始、2018年中才能完成,足足晚了16年。
可见,地铁信号系统拖延更替并非什么天大秘密。这次比较不同的是,当年参与地铁设计与策划的一位洋专家亲口确认了这件事,分量就不一样了。
当年说服建国总理建地铁的就是布鲁诺
据报道,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地铁系统其实是这名瑞士工程师据理力争后才说服建国总理李光耀同意兴建地铁。否则80年代末,我们就坐不到地铁了。
目前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布鲁诺1972年来到新加坡为地铁系统的建立进行可行性分析。当时,我国政府正在探讨是否该兴建地铁系统来改善交通状况。布鲁诺于是向政府提议建造一个贯穿全岛、四通八达的地铁交通线路。

布鲁诺当年为建造地铁展开辩论时的电视转播。(海峡时报)
晴时追尾雨翻船,抱残守缺遭雷劈
殷素素 2017-11-22
新加坡时局已经进入十分微妙的境界,在许仙看管下的公共交通,不仅人怨,如今还牵涉更高的存在:天怒。而李显龙还是一如既往,继续其抱残守缺。
自从许仙出言不慎,得罪了向来陪跑的主流媒体,虽然他们也没怎么样,不过有关地铁新闻都报得巨细靡遗,图表、历年记录齐出,唯恐报迟了,已经让有关当局相当的“吃力”。而《联合早报》新成立的子公司《红蚂蚁》传媒,也像尝试了新的高分子聚合体超薄卫生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自由。
李显龙的治国理念,由于过度强调“任人唯贤”,变异成“官官相护”,成了自己的绊脚石。诚如他自己说的,他们要汲取教训,然后继续前进;实际上,“汲取教训”在国人耳中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磨出老茧,哪儿有汲取教训啦?哪儿有轻装前进啦?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许林珠博士认为:地铁可靠度、民选总统制的改革,甚至是李总理与家人的争端等,这些关键议题都需要时间解决或平息。毕竟,要解决问题,第一步是承认有问题,就先谈民选总统制和李家纠纷两项,有解决吗?非但没有,如今还把自己的侄子控上法庭,你以为全国老百姓都是瞎的吗?所以话转回来,以为把两个议题拿到自己主场——国会wayang一番,就是透明治国,这根本就是否认(denial)状态下的守缺。
地铁“姑丈”,李显龙和许仙都说过“这些事件不应该发生”,这里给它个深究其义。为什么“不应该发生”呢?还不是因为有“贤人”在位。那么还是发生了怎么办呢?当然还是要“贤人”来搭救啊。 阅读更多 »
MRT整天坏GST又要起 行动党下届大选有多少票?
沈泽玮 2017-11-21
http://www.redants.sg/perspective/story20171120-793
如果说,老天爷在上一届大选帮人民行动党创造一个好的吸票时机,那么下一届选举要如何在战略和战术上扩大优势,就要看行动党的政治智慧和判断,以及党内部能有多团结,能否上下一条心“做好政治”了。

李显龙总理在行动党大会上以秘书长身份出席并演讲。(联合早报)
终于,李显龙总理在11月发表了一场迟来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
8月份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以糖尿病、学前教育和无现金交易为三大主题,让许多关心时政的新加坡人大跌眼镜。总理昨天(19日)在人民行动党两年一度的党大会上大谈国家大事,这一场的内容才更符合国庆群众大会演说的格局,红蚂蚁和大家一样,有一种走入时光隧道的错觉。
.jpg)
李显龙总理与夫人何晶在大会上与工会成员合影。(海峡时报)
总理也是行动党秘书长,他从外交到内政谈了六大点,有两点最抢眼,一个是首谈闹得民怨沸腾的地铁故障;另一个是明示将增加税收,一个可能是增加消费税(GST)。
MRT和GST将成“票房毒药”
在红蚂蚁看来,这两项是彻头彻尾的“票房毒药”。要不要打赌?民众骂完MRT整天坏之后,接着一定大骂政府是吸血鬼,加完水价,现在又要增加GST,简直是夭寿啦,PAP不愧是Pay & Pay。所以头脑简单、四肢不发达的蚁族大胆预测,下一届大选不会那么快来,至少明年不会来,大家不用猜,蚂蚁肯定对。《联合早报》的报道也说,总理以华语致辞时说,距离下届全国大选仍有两三年时间,但“努力的时间是现在”。
下一届全国大选最迟必须2021年初举行。GST越快提高对政府越有利,没有一个政府会傻到在选举年或选举之前的一年增税。假设政府明年提高GST,那么“白衣白裤人”还有大约两年的时间去消化GST的冲击。MRT + GST,蜡烛两头烧,大选估计要拖到最后阶段才举行,然后选前的惯用伎俩是,给选民一些回扣之类的甜头,看看能不能安抚情绪。
《海峡时报》一篇分析稿认为,总理把演说重点放在“信任”两字。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信任很重要,因为只有人民信任政府,才能减轻不受欢迎的政策如增加税收对政府所造成的冲击。《联合早报》则转述总理的话说,“行动党几经艰苦才赢取人民的信任,不能把人民的信任视为理所当然,或把它挥霍掉”,要同时落实几项政策,就必须“做好政治”,让人民能支持和信任行动党,“知道行动党关心他们,竭力改善他们的生活。”
做好政治!有信任才有票
传统媒体喜欢这些“高大上”的内容和“九曲十三弯”式的表达手法。在红蚂蚁听来,总理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想问一问在场的2000名党员:“选民在下届大选中还投不投票给行动党?”什么信任不信任只是华丽的辞藻,只是外衣,脱掉外衣,内在核心就是,有没有票?信任了会怎么样?信任就投票给PAP啊,不信任就不投啊,就这么简单。所以总理向党员疾呼:“做好政治!”精英不能与民众脱节,主流政党必须代表普罗大众的利益。
行动党在下一届选举会有多少票呢?这个问题问得还太早,但我们不妨先看看总理昨天晾晒的“中期考”成绩单,有哪些是加分,哪些减分?
总理谈的六大要点:
一、地铁事故不应发生须彻底纠正
总理表示,上个月碧山地铁隧道积水和几天前两地铁列车在裕群站碰撞的事故不应发生,各方必须从事件中汲取教训,“追根究底、彻底纠正”。总理还说,数据显示,地铁延误和失灵的情况其实已有改善,但他能明白民众感观不同的原因。“一个理由是,在公众的意识中,像碧山积水和裕群碰撞事故是严重的问题,深刻破坏了他们的信心。

11月15日上午8点20分,两列地铁在裕群站发生碰撞事故,导致36人受伤。(海峡时报)
是晴是雨都出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MRT?
沈泽玮 2017-11-15
http://www.redants.sg/perspective/story20171115-772
麻烦LTA和SMRT好好去调查一下吧。看来,才刚听完碧山地铁站隧道淹水报告,媒体朋友接下来又要听部长报告裕群站列车追尾事件了。还有什么“企业文化”的问题没有说清吗?那就再说一次。还有什么维修人员造假吗?又有多少人在“特赦”中“认罪”?就请部长一次过,统统说清楚。地毯下还有多少藏污纳垢,再重新扫一遍。还有多少人是“自愿”坐上“一把手”大位的,也不妨再透露一下 。那些该下台又不下台的,就好自为之吧。

事故现场。(互联网)
唉,不信邪都不行。
昨晚红蚂蚁临睡前都已经想好了,今天一早爬出蚁穴写稿,一定要给许文远部长唱唱赞歌。部长昨天呼吁大家给公共交通工友“尊重与掌声”,红蚂蚁很是赞赏。
怎么知道爬格子爬到一半,一则突发新闻让蚂蚁决定做回蚂蚁该做的事,继续咬!
地铁东西线两列车追尾碰撞,25人受伤。没看错,这样的事竟然发生在新加坡,而不是什么第三世界国家,震惊之余是难过。
下雨就淹水,放晴就碰撞,中邪了?

今早拥挤的环线碧山站月台。(互联网)
从10月7日到11月15日,短短五个多星期内,SMRT不论是晴是雨,都要出事。下雨就淹水,放晴就碰撞,一次又一次重创自身形象,冲击程度堪比2011年南北线大瘫痪。祸不单行的是,今早环线和东西线今在繁忙时段先后发生故障,千名乘客挤爆环线碧山站月台。刚好又碰上初级学院举行“A”水准经济学考试,相信不少考生都在唾骂SMRT。刚刚的消息说,东西线介于文礼站和大士连路站的双向列车服务从下午2点起,暂停两个小时。
来不及闪躲的两分钟
是不是中邪了?一个堂堂的区域交通枢纽,一个长期以经营世界级港口和机场为傲的国家,竟然落到如此田地。真的是要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我们的“地铁30”?今年是地铁启用30周年,原本值得敲锣打鼓庆祝,结果竟是走了衰运。
根据陆路交通管理局和SMRT发布的联合文告,今早8.18am,一辆驶向大士连站的地铁列车,因发生故障而在裕群站停下。一分钟后,8.19am,第二辆列车开到第一辆列车的后头并停下。再一分钟后,8.20am,第二辆列车“毫无预警地向前移动,触碰到第一辆列车”。23名乘客和两名SMRT职员受伤,大部分轻伤,伤者送往黄廷方综合医院或国大医院救治,陆管局和SMRT正在调查这起事件。(最新消息说,伤者增加到28人)
文告写得文绉绉。大白话就是,一辆列车撞上前方一辆停放着的列车,造成25人受伤,这整个过程就发生在短短两分钟内,从8.18am到8.20am。
据《联合晚报》报道,其中两名被送往黄廷方综合医院的乘客伤势稍颇为严重,需要坐轮椅就医。他们的情况在紧急部门被归类为“第二优先紧急”。据卫生部网上资料,他们的伤势可包括骨折、关节脱位、背部严重疼痛等。
是信号系统出问题还是人为疏忽?
陆交局有一个口号说,“ We Keep Your World Moving”。直译的话就是,我们让你的世界移动。话虽这么说,但也不可以随便乱动啊。不该动的时候千万不能动,后面那辆列车是怎么了?没看到前面有车吗?两辆列车之间的停放距离有多靠近?是不是信号系统出问题了,给列车发出错误的信号?还是其他什么人为疏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