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反对党’
反对党的前景:新加坡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身份请看文章最后 2022-12-9
新加坡是东南亚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致力于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这里,政治体制稳定,政府管理高效,商业环境繁荣,民生水平持续改善。新加坡是目前全球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少反对党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反对党是否能在新加坡取得成功?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来探究反对党在新加坡的前景。
首先,就政治而言,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专制的。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反对党的角色相当有限,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政治氛围中存在着压制非政府党派的趋势,而且政府一直都把反对党视为政治威胁,常常采取一些措施来削弱反对党的力量。因此,新加坡的政治体制及其长期专制作风,是反对党在新加坡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碍。
其次,就社会而言,新加坡的社会环境对反对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新加坡的社会有着高度的统一性,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团结友爱是当地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这种文化环境下,人们对反对党持保守态度,认为反对党仅仅是为了政治获利,而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反对党在新加坡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批评,这也影响了反对党的发展。 阅读更多 »
对总理先生说不!
梁文辉(新加坡前进党非选区国会议员) 2022-11-15
https://www.facebook.com/leongmwofficial/posts/559102916025667

梁文辉
我不同意李显龙总理在11月6日在行动党干部大会上的发言,我从以下四个方面陈述:
首先,选民绝对可以在继续让人民行动党执政的情况下,让更多反对党议员进入国会
我们必须始终记得管理学中的老话:“没有检查机制,事情就不会办的好”。检查与制衡对于良好的管理和治理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检查自己”的做法并不符合检查与制衡的要求。人民行动党不需要超级多数去进行有效的治理。除了宪法之外,所有法案只需要半数的票再加一票就可以通过。而且,即使我们想要让人民行动党在必要时有修宪能力,67%的国会席位(63席)就已经足够,不需要像目前一样给予它90%的国会席位(83席)。
您只需要看看每次“选举挫败”后人民行动党作出的重大政策改变,就可了解你为何可以得到两全其美的结果。如果没有制衡,执政团队的治理水平只会因为集体盲思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同质化程度极高的日本人深谙此道,因此认定了需要“外压”(外部压力)以争取内部改变。在新加坡政治环境里,这种外部压力就来自于反对党。
第二,新加坡有足够人才来组建替代政府
事实上,如果我们睁开眼睛看看,会看到我国有很多在事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才,还有更多的有被栽培潜质的国人。人民行动党不享有人才上的垄断。
当然,很多这样的人才在加入反对党之前会有所犹豫,因为他们和家人可能因此背负诸多的个人负担和风险。几乎没有人会不认同,反对党政客在行事上会面对比较大的困难,尤其是跟执政党政客那种舒适和安逸相比。考虑到我们的未来,新加坡人应该鼓励更多人才站出来服务人民,而最好的鼓励方式就是选择让更多反对党候选人进入国会。
当我们有足够多的政治保质期足够长的反对党议员进入国会时,这会激励更多人上前。这也会鼓励反对党人互相合作,组建团队来组成新的政府。 阅读更多 »
吴俊刚为行动党人的独裁统治涂脂抹粉
伍依 2022-11-16
行动党政权打压在野党国会议员的行动是没有休止的,不管是左派还是中间派、右派,假如威胁到行动党的执政地位,逮捕关押有之,逼走逃亡有之,威胁有之,谩骂丑化有之。总之一句话,耍尽一切手段,务使在野党噤若寒蝉,何曾有让在野党监督执政党的诚意?
前人民行动党国会议员吴俊刚的《别以为行动党会一直执政》(2022年11月16日,《联合早报》),从字面上看,是在提醒行动党人“别以为行动党会一直执政”,实质是警告选民,别以为“不管自己怎么投,行动党总会再度执政”。
吴俊刚是行动党的小卒,但忠心耿耿,不时为行动党献谋献策,提醒行动党领导人注意民心所向,“政府当务之急还是在于尽量出台各种利民政策,解民之忧,纾民之困,安民之心”。不知道消费税明年1月1日调高到8%,2024年1月1日再上调到9%,是不是“利民政策”,每个公民获得几百元的“援助配套”,在百物价格飞腾之下,能“解民之忧,纾民之困,安民之心”吗?
吴俊刚清醒地认识到,“新加坡的政治将会朝更加激烈的政党竞争发展”,于是就借“政治领导人一再向国人发出‘预警’:不能假定人民行动党必定会赢得下一届大选并继续执政”。那么,怎么办呢?
吴俊刚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反对党”。这一句话让我们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打压社会主义阵线和工人党的残酷手段,最终把社阵消灭,“由此保持人民的委托,并让行动党能不断赢得未来的大选”。这一招果然有效,造成行动党的议会里,长期没有在野党,使行动党可以为所欲为,一党独裁。
吴俊刚为行动党人的独裁统治涂脂抹粉,说行动党人的打压在野党,不是“基于狭隘的政党利益考量”,而是“要尽可能做到新加坡的民主政体能够持续健全发展,有效操作,不管未来哪个政党当家作主,都能保持高标准,确保新加坡能得到一如既往的善政和良治”。这是事实吗? 阅读更多 »
探讨新加坡执政党未来方向的《威权政治之困境》
颜汉霖 2022-7-4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23301497069345&id=104660478933447
即便两位作者基于人民行动党的利益而提出改革的方式,但人民行动党真的会愿意进行改革吗?在这种情况下,相信人民行动党会因此自我改革,在我来看,未免也过于乐观。关键依旧是新加坡公民社会以及在野党的步步紧逼,唯有让人民行动党处于不得不改革的境地,才能够让他们有改革的动机。
《威权政治之困境》是PAP vs PAP: The Party’s Struggle to Adapt to a Changing Singapore的中文版本,作者是施仁乔(Cherian George)和刘浩典(Donald Low),译者则是季风带主编邝健铭。
施仁乔曾经是新加坡《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记者,也曾经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新闻媒体系任教,现已经移居香港,在香港浸会大学担任传理学院副院长(研究及拓展)。另一位作者刘浩典曾是政府高阶公务人员,也曾在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担任副院长,现在也同样已经移居香港,在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学部担任高级讲师及实践教授与新兴市场研究所所长。
所以这两位作者都曾经可以在非常近的位置观察新加坡的政治结构,而之后也一样远离政治结构,到另一个常常被拿来跟新加坡相提并论的地域教学。这种距离上的变化,好处自然是可以从更抽离的位置来仔细观察自己的故土,但坏处也非常明显,在愈加右倾的世界里,“离开”本身就是一个罪名,两位作者的议论是否能够被新加坡社会乃至于人民行动党接受,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这本评论集的英文原版出版于2020年9月,恰好是在2020年7月新加坡大选结束后。而在这场大选,虽然人民行动党依旧获胜,获得国会总共93个议席中的83席,但其整体得票率为61.24%,这对人民行动党而言并非佳绩。相较之下,新加坡在野党工人党取得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继2011年后,再度成功于一个集选区获胜,国会席位也增加至10个。
从大选的结果也不难看出,自李光耀去世、新加坡进入后李光耀时代后,人民行动党的威权不若以往强盛。也因此有人认为现在正是改革新加坡政治的最好时机。 阅读更多 »
学者:黄循财出任总理或许不必“大斧在手” 但必要时必须坚定不移
红蚂蚁/许耀泉 2022-5-25
https://www.redants.sg/overview/story20220525-6236
黄循财在最近到印度尼西亚的访问结束前,接受随行新加坡媒体的访问。(联合早报)
人民行动党在4月15日宣布黄循财获选为下一任总理人选,标志着党内领导层更替的新篇章。
作为第四代领导班子的领军人物,黄循财要如何带领新加坡迎向更美好的未来?
《海峡时报》5月25日刊登了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卓越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萨稀•贾古玛博士撰写的一篇评论,题为“人民行动党领导层更替的新篇章”。萨稀•贾古玛通过四个方面,分析黄循财接下来可能面对的挑战,以及他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萨稀•贾古玛来头不小,是新加坡前国务资政贾古玛之子。2011年,还曾在建国总理李光耀的授意下,花了十年撰写《人民行动党历史(1985年至2021年)》一书,熟悉党内的结构与运作。
1. 领袖风格
萨稀•贾古玛认为,在黄循财正式出任总理前的这段时间里,乃至接任总理后,他固然是同侪之首,但也将成为领军人物。他必须以自己的方式来展现并树立威信。
接下来就看这位新出炉的第四代领军人物如何行使权威,并选择在什么时候这么做。
2. 与反对党较量
反对党会在国会辩论中,抓住每个机会来考验这位下一任总理人选,并设法一早就给他一个下马威。
黄循财已在好几个场合展现出他的口才。他能用自己的方式有效地与反对党议员展开辩论,有交锋却不落下风,尤其是在辩论与政策相关的课题时。
但日后在国会殿堂里或外头跟反对党交手(如竞选期间跟反对党候选人短兵相接)时,无可避免的,他将需要用到完全不同的技巧,并展现出另一种个人魅力,才能游刃有余。

竞选期间的交锋,对黄循财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海峡时报)
作为总理,黄循财和他的团队与对手交锋时,或许可以尝试用年轻一代比较能接受的就事论事方式,通过辩论传递信念与热忱,引起对方的共鸣。阅读全文»
《新加坡未来政治想象》推荐序: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精英应松绑容许国家民主化
作者:P•W•普雷斯顿 译者:邝健铭 2022-2-1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2372/fullpage
施仁乔与刘浩典续指,在去全球化的新趋势下,对市场以及对韧性(resilience)之重视,应予以调整。若要更重视国家韧性,便需更为着重非精英的看法。精英决策有不尽善之处,例如,过分强调预算盈余的税收制度,对富裕阶级有利,因此,增加这类阶级的税收,提供全民社会福利保障,是应为之事。再者,人民行动党受其洞见局限,在其眼中,经济成长是唯一重要的目标,资源分配、生活质素、民主化等其他目标会因而被边缘化。
2015年3月,李光耀逝世。群众的凭吊人龙,反映李光耀在现代新加坡历史之中的地位。与人民行动党一众奠基者一样,李光耀是具有分量的政治人物。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的治绩广受称颂,但这也得力于不同脉络因素,当中包括:一,英帝国力量受太平洋战争冲击;二,日帝国占领新加坡;三,新加坡之去殖,本土精英相互逐鹿政权。
事后孔明地看,今天新加坡繁荣、稳定与广受称誉,与数十年前情况大为不同。在1940与1950年代,政治竞争不断,极端暴力行动随之而来。当时仍为殖民地港口的新加坡受战争破坏,人口减少。但重要的是,新加坡仍然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与其开埠时地位并无二致。数十年来,人民行动党一直着力维护新加坡的此一地位。
新加坡研究文献回顾
二战之后,新加坡成就非凡,这也成为很多学者乃至民众的经济、社会政策与政治研究焦点。施仁乔与刘浩典的这本新书为众多研究增添了新的点缀。
他们的书写以政治为焦点,并思考人民行动党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不同挑战,例如:2008至2010年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国崛起,中美角力,以及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按《经济学人》报导,疫情已致使上千万人死亡。评论者认为,疫情已触发“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其早期特征颇为清晰,其影响范围却仍有待观察。
一方面,施仁乔与刘浩典对人民行动党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不无保留,另一方面,他们也肯定人民行动党善的一面,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建议。他们认为,人民行动党需要改革自身,广开言路,不应视公众批评为威胁。
有关人民行动党政的讨论,既非新事,相关文献亦不少。从新加坡独立建国开始,相关研究便已开展,当中大部分由新加坡本地学者主持。例如陈庆珠(Chan Heng Chee)研究“行政国家政治”(politics of an administrative state)。Peter Chen研究混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人民行动党政策。于较近期,杨淑爱与江莉莉研究国家的文化地理。也有研究来自新加坡以外的学者,例如,加里・罗丹(Gary Rodan)探讨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学,卡尔・特罗基(Carl Trocki)与迈克尔・巴(Michael Barr)则承袭此一路径。
有部分研究专门研究李光耀一生,其观点颇具批判性。这类研究认同李光耀作为新加坡奠基者的地位,但也可被分为两类派别:第一类专注于李光耀与人民行动党的关系;第二类则专注于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之间的关系。不如此分类,便容易误以为新加坡政治皆系于一人之言行。
研究政党与国家是较为合适的进路。这些研究的共通点,是新加坡皆被置于历史、区域、全球脉络中研究,因为新加坡与权力、生产、资本、文化之流通关系密切。毕竟,人民行动党继承的,并非如其所言,仅为“资源匮乏”之地。一直以来,新加坡都是全球贸易枢纽。
新加坡的后殖时代发展
在解殖时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主要领袖崛起,但其过程细节,不同回忆对之有不同诠释。一方面,从大都会角度回望,过程相当直接了当——英人撤出,一旗降下,另一旗升起,新管治精英上场,承继英殖遗产管治。这种角度并不恰当。
帝国瓦解过程并不平坦,在其当中,不同精英团体相互角力,在帝国版图之中争取政治权力。另一方面,从官方有时颇为边缘的角度回望,这是无可避免的过程。大陆马来精英顽固不化,新加坡本土的亲共力量带来威胁,在此脉络下,“白衣人”人民行动党成员需要力挽狂澜,拯救新加坡。 阅读更多 »
幸灾乐祸
韦春花 2022-2-20
兔死狐不悲是个愚蠢的境地。一方面是“嫉恶如仇”,另一方面则要“大度包容”;春花觉得李显龙的“恶之欲其死”是真的,即便自己的同胞,甚至兄弟姊妹,如此缺乏同理心,你觉得他能体天下之物,达“民胞物与”的境界吗?
“兔死狐悲”这句成语,无论你找哪本成语词典,它都会告诉你:同义词是“物伤其类”,反义词是“幸灾乐祸”。
“同类”是什么呢?比如说大家都投身政治,凭着自己的政治理念出来替民众发声/服务。在时间的长河里,很难免会遇上丑闻、绯闻、背叛、污蔑、迫害、贪污等事袭身,因此看到别人被卷入如此事件,难免要戒慎恐惧,警惕自己,同情受害者。而“幸灾乐祸”者则认为自己高于一切,这些事都不会发生在己身。挖个坑让人跳,还对那人说:“为了证明你的清白,请你就跳下去吧。”
最近莎谎门被执政党拿来质疑毕丹星作为党魁的领导能力。因为选人不当,其实人民行动党也发生过好几回,远的就不说,就说2020年那场疫中大选,那个林绍权通过了行动党所有的(精英)遴选机制,被推出来当候选人。岂料在出现的头一天,就被网民认出他就是在职场和军中臭名昭著的衰人,大家纷纷上网揭露他的丑行,四天后他就退选了。当时李显龙还说要彻查,并在选后公布结果,结果在官媒不敢追问下,这件事就扫入地毯底下了。当时李显龙对林绍全还十分客气:“感谢你的来函(退选信)。我接受你退出本届大选的决定。围绕你出现争议,是不幸的。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针对这些指控进行公正和慎重的考虑。不幸的是,竞选的性质使我们没有时间彻查。这些指控像野火般在网上蔓延开来,遮盖了我们应正视的严峻生存问题。我尊重你退选的决定。我很遗憾你和你的家人在这段期间不得不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希望新加坡人能给予你和你的家人恢复心绪的宁静和隐私空间,并欢迎你对社会继续做出贡献。秘书长李显龙”——从遴选失当到调查不公开,李显龙的领导能力是不是也该放在显微镜下考核? 阅读更多 »
政治评论员:工人党虽处危机 却有逆境反弹潜力
8视界新闻网 2022-2-18
https://www.8world.com/singapore/political-commentator-on-worker-party-1731861

辣玉莎和工人党三名领导——秘书长毕丹星、主席林瑞莲及副主席莫哈默费沙。图:gov.sg/YouTube
前工人党议员辣玉莎撒谎事件恐导致该党陷入危机,不过,政治评论员认为,历史证明,创党多年的工人党具备在逆境中反弹的潜力。
国会本周二(15日)通过动议,接受特权委员会针对辣玉莎撒谎事件的调查和处罚建议,即辣玉莎需要缴交3万5000元的罚款,至于党秘书长毕丹星和副主席费沙则将交由总检察署进行调查。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许林珠博士,在新传媒英文新闻频道CNA一个访谈节目中指出,工人党是一个在面对逆境时,有毅力反弹的政党。
对于工人党主席林瑞莲驳斥国会特权委员会,指她提供对毕丹星不利证据的说法,许林珠认为,这显示该党并没有出现不团结的情况。
“工人党应该有一些思考和策略,确保党内其他议员不会被过度卷入其中。”
许林珠博士认为,这也可能是一道“防火墙”,以便让工人党趁势组成新一批的领导人。
工人党可利用“声誉资本”?
另外,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强调,接下来几个月对工人党的关键考验是,工人党是否会善用前秘书长刘程强所累积下来的“声誉资本”。
早在1982年加入工人党的刘程强于2001年至2018年担任秘书长。在这段期间,工人党在选举的表现亮眼,并在2011年首次赢得阿裕尼集选区。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