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吴俊刚’
话术
李莫愁 2023-5-7
【哪根葱】
前阵子徐芳达在怡和轩第15届华文书籍奖颁奖仪式上,重申新加坡须坚持双语政策,并且帮助每一名学生把母语学好。徐芳达的演讲鼓励新加坡学生努力学好母语。“因为这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世界中,继续翱翔。”
这番讲话,莫愁理解为看场面而说的漂亮话,反正不会错到哪?因为自去年(2022)6月13日起,徐芳达卸下职总副秘书长的职务后,出任财政部和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他即不是掌管教育(陈振声),也不管华社(唐振辉),更不是内阁首长,所以这些话仅代表他个人观感。可是老吴(老番癫吴俊刚,下同)则捡了根鸡毛当令箭,兴奋地写了两千出字,好像是长夜漫漫,终见曙光。当然,对人民行动党政府原罪老吴只字不提,只是针对一小撮英文人,他说:
本来这些都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不过,现在看来有不少人已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进而也对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徐芳达的话是很适时的提醒: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新加坡唯一使用的语言,所以我们不是、也不能成为一个只用英语的西方社会。
报纸的老编还为他的文章加了小标题,认为要前进到双语社会,”家长学校和社群都要努力”,并为行动党政府脱罪:
双语政策的出发点至善,让我们的国民都能掌握双语,这对新加坡在国际上开拓发展空间是绝对有利的。如徐芳达所言,学好母语,“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继续翱翔。”
问题是:小徐,他算哪根葱?
【绂冕鹰犬】
最近《网络公民》的一篇文章,对正老娘的胃口,文章针对副总理黄循财的五•一发言,题目是:《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提并论,却负担得起世界上最昂贵的内阁》(Can’t afford to match the competition but can afford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abinet)。
过去莫愁就认为这是个简单逻辑的问题:你行动党要求全世界的政治最高薪,比起排老二的美国还多出好几倍,不过我们老百姓也接受了你们的解释,并且也通过选票支持了你们的要求,那么你们是否也要争气,样样给我们拿第一,拿第二、第三都“杜兰”? 阅读更多 »
吴俊刚为行动党人的独裁统治涂脂抹粉
伍依 2022-11-16
行动党政权打压在野党国会议员的行动是没有休止的,不管是左派还是中间派、右派,假如威胁到行动党的执政地位,逮捕关押有之,逼走逃亡有之,威胁有之,谩骂丑化有之。总之一句话,耍尽一切手段,务使在野党噤若寒蝉,何曾有让在野党监督执政党的诚意?
前人民行动党国会议员吴俊刚的《别以为行动党会一直执政》(2022年11月16日,《联合早报》),从字面上看,是在提醒行动党人“别以为行动党会一直执政”,实质是警告选民,别以为“不管自己怎么投,行动党总会再度执政”。
吴俊刚是行动党的小卒,但忠心耿耿,不时为行动党献谋献策,提醒行动党领导人注意民心所向,“政府当务之急还是在于尽量出台各种利民政策,解民之忧,纾民之困,安民之心”。不知道消费税明年1月1日调高到8%,2024年1月1日再上调到9%,是不是“利民政策”,每个公民获得几百元的“援助配套”,在百物价格飞腾之下,能“解民之忧,纾民之困,安民之心”吗?
吴俊刚清醒地认识到,“新加坡的政治将会朝更加激烈的政党竞争发展”,于是就借“政治领导人一再向国人发出‘预警’:不能假定人民行动党必定会赢得下一届大选并继续执政”。那么,怎么办呢?
吴俊刚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反对党”。这一句话让我们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打压社会主义阵线和工人党的残酷手段,最终把社阵消灭,“由此保持人民的委托,并让行动党能不断赢得未来的大选”。这一招果然有效,造成行动党的议会里,长期没有在野党,使行动党可以为所欲为,一党独裁。
吴俊刚为行动党人的独裁统治涂脂抹粉,说行动党人的打压在野党,不是“基于狭隘的政党利益考量”,而是“要尽可能做到新加坡的民主政体能够持续健全发展,有效操作,不管未来哪个政党当家作主,都能保持高标准,确保新加坡能得到一如既往的善政和良治”。这是事实吗? 阅读更多 »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李莫愁 2022-11-8
建屋局涉嫌“卖乖”,年年财报都是赤字,上一个财年更创下一个最高43亿元的亏损,敢情是改朝换代要来了,为博取国人对行动党政府的感恩之情,正如老吴(老番癫吴俊刚,下同)所说的,其实是一项政治决定:
政府把国有土地拿出来建组屋,把房子卖给人民,在计算地价时,是应该按市价还是按当年的征用价?这其实已超越了经济学的争论,而是近乎政治的争论了。这类似政府每年应动用多少国家储备金净投资回报,最终是个政策决定。
所谓“赤字”,很快就被有识之士“看破手脚”:
1、《联合早报》:暗指新加坡政府从宏茂桥预购组屋项目中获利,杨南强和“网络公民”接到(泼马)更正指示。/国家发展部星期五(10月14日)发文告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前首席经济师杨南强于10月4日在脸书(前译“面簿”)的贴文,及“网络公民”(The Online Citizen,简称TOC)于10月4日和5日发表的文章,都含有对建屋局的赤字及新加坡储备金的虚假且具误导性的信息。
2、默乐:怎么没有提到土地成本呢?那是主要的争论点,不是吗?现在都是关于补贴和补助的问题。所以房间里的大象在计算赤字时并不重要?这算什么简报?告诉媒体不要报道土地成本?这则报道是不可信的。尽管如此,看到一些具体的数字还是很好的——实际上这很难读懂。
其实要检验建屋局是否“年年亏损,建的越多亏损越大”?只要看看高层如何应付政府的问责(我们是问责制,不是吗?);是否要“开源节流”;高层是否要集体减薪;年底花红是否泡汤?要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的话,可见就是wayang。 阅读更多 »
认知作战
李莫愁 2022-11-6
至于“死刑讨论需要当地的声音”,内政部就推出一个说辞:“绝大部分新加坡人支持死刑”。其实“绝大部分新加坡人”都不知道这个说法有何依据。因为问卷调查需要把问题设计得有客观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互补,让受问者不去揣摩意思,要是问题本身就已经形成答案,这就不是好的问卷调查。所以莫愁说“认知作战”,行动党做的最多。
说白了,“认知作战”就是“洗脑”,所以是个贬义词,只用在形容对手,而不会用在自己身上。对手用“认知作战”来误导本国国民,自己出来辩白则是义正辞严地正确,所以才有“落地生根”来对应“落叶归根”之说。然而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双方无非都是在“认知作战”中狗咬狗而已。
此次邀请英国亿万富豪来新辩论毒贩死刑的问题,是尚穆根的一大败笔。心水清的吃瓜群众一看就知道人民行动党政府对不同的“异议者”有差别待遇,可谓双重标准。对于国内的异议者是穷凶恶极,稍不顺心就“泼马”侍候,让你“立锥地也无”,接着是官司缠身,sue到你脱裤。对于外国的土豪劣绅则是包吃包住,让你坐着头等舱来电视台“辩论”。
然而布朗森也不是吃素的,“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点常识还是有的。莫愁向来不喜这碧眼金发的红毛,就是一副土豪暴发户的作派——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不料他的回应,却是有理有据,背后应有高人指点。
首先,他认为电视辩论对于死刑课题毫无帮助。莫愁认为这和“电视认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七八十年代行动党政府用来对付政治犯,主要目的就是要羞辱他,并对电视机前的国人进行认知作战。这一招后来竟也给中共学了去。死刑的执行牵涉到很多道德的问题,“进退维谷”是道德的本质和体现,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
其他的三点几乎是戳到行动党政府集权统治的要害:1、死刑讨论需要当地的声音;2、新加坡需要长期的建设性对话;3、包括多元利益相关者并有理有据。 阅读更多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韦春花 2022-7-28
老吴(老翻癫吴俊刚,下同)7月27日的《联合早报》专栏文章《华社应继续协力推广华语》,让人不禁联想起spin doctor这个词,维基百科称之为“政治化妆师”,以及今天春花刚刚在邻国报章学到的叫做:政坛神级马屁精。老吴劈头就说:
最近,报上出现的关于华语和方言的争论令人诧异。“讲华语运动”(以下简称运动)自1979年推展至今已有40多年,在华人群体中,华语大体上已取代了方言,成为新加坡华人的共通语言,尽管方言仍在老一辈人当中流行。/因此,华语和方言之间,照理不应该还存在“生死存亡”的矛盾,须要进行如此激烈的辩论。如果说人们以为现在华语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因此可以转而振兴方言,那是大错特错的。华社今天更需要关注的,其实是华语未来发展所面对的新挑战。
老吴还说:“对这样的语文发展趋势,华社理应有一定的危机感才对,也应及时集思广益,继续协力推广华语,更应设法扭转华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颓势。但现在的情况似乎不是这样。有些团体和会馆反而更重视方言,每年花大钱落力搞起方言文化活动。/并不是说语言问题不可以讨论,语言专家和学者完全有自由对方言和华语提出诸多理论和见解,任何人绝对有自由学习任何一种或多种语言(包括方言)。但若不着眼于大局,看不到华语所面对的新挑战,那将如贤文所言:若争小可,便失大道。我们切莫因小失大。”——可能沾沾自喜自己是华社最清醒的一人,殊不知这篇文章的用心非常歹毒;首先就为人民行动党政府这57年来的所谓“双语政策”卸责,认为他们“尽力”了,而把矛头指向家长。此外又刻意曲解最近有关“华语与方言”的讨论。老吴说人们为方言“翻案”,主要是认为“华语”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因此可以转而振兴方言”——其实不然,华社之所以兴起“华语与方言”之辩,主要是意识到当年因当政者一句“讲方言妨碍华语学习”的谎言,中了毒招,而造成今天华文/华语的凋零。套句新词,这叫做“新加坡人民对政府认受性的反思”。 阅读更多 »
幸灾乐祸3
韦春花 2022-2-23
老吴(老翻癫吴俊刚,下同)知悉工人党三人可能被控,后续将失去国会议席,欣喜若狂且幸灾乐祸地写了《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尽管是管子说的,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廉耻》说的比较透彻;顾炎武说:“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换句话说,“四维”的根基在于“耻”:“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白话: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
老吴说:“工人党前议员辣玉莎的‘撒谎门’,在国会特权委员会听证期间所出现的戏剧性变化,真令人惊讶。……辣玉莎‘撒谎门’已演变成工人党‘撒谎门’,相信这连执政党也始料不及。”——作为一名资深报人和老国会议员,要不是眼睛瞎了,就是无耻至极。
这场调查会是怎么展开的,看看这张图就能明白。开会的目的是要辣玉莎是否在国会撒谎,但是对辣玉莎的盘问时间,竟然比她的助理罗佩英还少将近30分钟。最可笑是三人对三人的比较;工人党三巨头的总盘问时间是18小时53分钟,对比辣玉莎和她的两位助理是7小时29分钟,还不及他们的一半。所以说这不是“始料不及”,这是制造出来的。
老吴说:“委员会的报告还指毕丹星有作伪证之嫌,费沙则屡次拒绝回答相关问题,有藐视国会之嫌,建议把两人交由总检察署另行查办。”还说:“费沙在听证会上多次拒绝回答问题,给人的印象是不愿透露一些相关实情,若能查明真相,也有助于厘清事实,消除疑点。”——老吴的这种情结,有个学名叫做“疑人偷斧情结”;出自《吕氏春秋》:“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其实这些都无需用话语辩驳,李显扬面簿上的一张漫画就足以说明一切。戏精律师唐振辉要把话塞入毕丹星和费沙口中,难道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 阅读更多 »
真战士横渡卢比孔河
韦春花 2021-10-17
【真战士】
针对本地《真相战士》(Truth Warriors)网站刊登文章称伊维菌素(ivermectin)能治疗冠病,卫生部10月15日在面簿发文:表示当局对于该网站张贴与冠病和疫苗相关的未经证实和可能具误导性的信息知情。然后呢……
关心新加坡时局的人,第一时间就会问:POFMA《防止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在哪里?——不严重吗?党报早前报道,一名65岁妇女因听信教友劝说,以为冠病疫苗有害身体,便在接种第一剂中国国药集团的冠病疫苗后,在没有医生的处方下,自行服用伊维菌素,本月2日送院治疗。卫生部因此呼吁民众不要自行服用伊维菌素;应征询医生有关正确治疗冠病的建议。所给予的忠告是“请避免揣测以及散播可能造成恐慌的错误信息,而是参考可靠的信息来源。”
有人给予“双标”的批评,担心可能引起一些追随者的误解:“既然POFMA没用在我们身上,那么我们的话说不定有道理。”——哦,原来“泼马”不是用来对付“没有科学证据,可能造成恐慌的错误信息”,该用而不用,说明只是用来掣肘人民行动党政府的异议者罢了,此乃一明证。 阅读更多 »
亦谈联合早报
亨尼曼 2021-9-30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华文大报,随着李光耀2011年自内阁退休,2015年去世后,它已日渐偏离中立。据中国方统计,新加坡自2013年起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中国以拥有14亿人口作为诱饵,掩饰共党权贵资本垄断市场,外资只有被利用无法分享市场利益的真相;2019年西方与日、韩、台醒觉大举退出中国大陆,而以李显龙与何晶领导的淡马锡控股的新加坡对华实际累计投资达1028.3亿美元,与韩国(50.4亿美元)、台湾省(35.2亿美元)、日本(33.3亿美元)、美国(27亿)比较可说明显差别,经济上深深受制于中共。
尤其近两年的武汉疫情和今日爆发的恒大地产风暴,别说赚钱汇回新加坡,能在大陆继续让那几个官老爷养老而不必遣返,可说大幸。新加坡政府何时悬崖勒马,不要继续往中国大陆无底黑洞丢钱,在政治上就才能远离中共?他们早已言明要共新加坡外资的产,上世纪外商几乎个个折翼回新加坡,血本无归。“共产”暴徒与“民主”商人原就势不两立。
已故李光耀虽然不时抨击西方媒体视他为反对自由民主的威权统治者,然而他和他同辈政治同僚,对披着民主社会主义外衣推崇暴力革命的共产主义威胁,更是诚惶诚恐十分警惕。自1963年逮捕无数良心犯进监牢以来,只要挑战他的政治异己,不被告至破产,也要以他们亲华亲共或任何欲加之罪或颠覆罪名,一个也不放过拘禁于监狱。
今年9月25日林任君发表《防止外来干预,五十年如一日》,即使文中提及所谓“报业风暴”事件涉及的负责人,都只不过是不与政治主流同污同调,在自家报章发表言论的异己,哪有干预、颠覆国家的外来身影?
要不是郑永年回归中国,暴露他是中共喉舌,恐怕《联合早报》会依然如故每周提供专栏,让他继续发表影响新加坡华语社群的言论。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