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Posts Tagged ‘吴庆瑞

部长住豪宅(二)

with 2 comments

李莫愁     2023-5-21

尚穆根和维文的房租虽然是自己掏腰包,但是这次他们住的是公家的产业,而不是自己真金白银买的。如果在取得这些庄园豪宅的过程中有猫腻,或者价格低得不敢相信,节省了大笔的产业费,是不是也算侵占公帑,要纳税人买单?

莫愁在上一篇文章里,说因为尚穆根和维文住在以英亩计的庄园豪宅,人民行动党的“人设崩了”。果不其然,《网络公民》就出了一篇文章《戳破人民行动党审慎节俭形象》(Punching a hole in the PAP’s image as prudent and frugal),因为这苦心经营“白衣白裤”形象是他们自己吹的。

而且这种“廉洁奉公”的故事可说是随手抓来一大把:

1、有这样一个故事:新加坡的建国元勋——吴庆瑞博士在一次国外旅行中对他在伦敦海德公园酒店的分配房间感到不满。他发现房间太大,太奢华了。吴博士要求换到更简陋的房间。当他被告知英国安全部门希望他留在分配的房间里时,他才被说服留在原地。对吴博士来说,奢侈的生活令人厌恶。即使是单纯的酒店房间的大小和豪华程度也让他感到厌恶。

2、另一个故事是,吴博士在开车经过一所学校时,突然陷入沉思。他说,他在想,完成教育的人是否会有工作机会。他首先是人民的一份子,然后是一个政治家,他从骨子里感受到人民的感受,他尽力而为,但知道他没有所有的答案。

3、有人说建国元勋李光耀是人民行动党的一面明镜。他是一个谨慎、节俭的人。他从20世纪40年代到2015年去世前一直居住在欧思礼路38号的家中,很多照片都显示那里仍拥有几十年前的家具和地板,十足简陋的生活空间。

4、李光耀出国公干,自己洗内衣以节省酒店的洗衣费,他穿打补丁和修补过的衣服,他让他的员工在海外旅行时穿借来的冬装,他训练他的孩子节省水和电。

5、连总理夫人何晶对服装的奇葩品味,也被列入节俭的范畴。说她避开了设计师的东西,宁愿穿露趾凉鞋参加国事访问和官方活动,并携带自闭症患者设计的恐龙图案的小包。

6、李总理本人在一封特别信件中提醒他的同僚:”我们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7、4G领袖偶尔也来凑一脚,据说陈振声部长他满足于一辆二手日本汽车,多年来一直佩戴同一块卡西欧手表,甚至在脸书上分享他找到新表链的“快乐”。

而且执政党连同官媒对于处理这件事的压抑和沉默,让莫愁想到更多的问题:

1、为什么部长不能、不要、不会替自己辩护?部长几乎周周都要发表各式官方演讲,还有接见选民时替他们写信仗义或伸冤,为何事到临头,却不提起笔来申述一番呢?

2、几时新加坡的国会变成讨论肮脏家事的避风港? 阅读更多 »

纪念“二•二”大逮捕六十周年

leave a comment »

伍依     2023-2-5

“二•二”大逮捕,使左翼组织丧失了杰出的领导人和干部,之后的接班的领导班子已不具备领导能力,作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内部纷争不断,逐渐走向式微,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今年是“二•二”大逮捕六十周年,一甲子了,如果二十岁时被捕,今年也就是八十岁了;二十多岁被捕,八十多岁了。垂垂老矣,尚能饭否?

要纪念“二•二”大逮捕六十周年,不能只站在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岛上看,也不要只从美西方鼓吹的“民主、人权、自由”去看,更不要寄希望于反动势力的道德自省。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民主、人权、自由”只能是幻想。“民主、自由、人权”解决不了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所以,我们应该以国际视野和劳动人民的立场来看。为什么呢?因为资本压迫和统治的国际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形式上看,首先是在一国范围内进行,但从内容上看,从来就是国际性的。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会喊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要从本质上看“二•二”大逮捕,得追溯到1848年2月21日,《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从此,“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最本质的原因是社会主义运动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剥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属性。

1871年3月28日,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但是仅仅战斗了72天就失败了。在战斗中,公社社员牺牲了3万人,约2万人被枪杀,被捕监禁约5万人,被驱逐到法属太平洋岛屿约7000人,一些公社社员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公社社员墙边被枪决,数千人被临时拼凑的简易军事法庭判决并枪杀。

从巴黎公社开始,一连串的工人阶级运动在欧美国家中就接连出现了。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在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5月1日的游行,遭到军警镇压,发生了“干草市场暴乱”(Haymarket Riot)或称“干草市场屠杀”(Haymarket Massacre)。在暴乱中,6人被枪杀,4人被绞死,1人坐牢自杀。

五一国际劳动节至今年已经133周年了。 阅读更多 »

李显龙对陈志成的赞誉

with one comment

伍依     2022-12-20

陈志成

2022年12月17日,陈志成死了。《联合早报》记者蓝云舟和李显龙均加以盛赞。

蓝云舟报道陈志成是“创党成员”错误的报道。

根据曾贵明撰写的《陈志成忆述》:陈志成,1932年生于新加坡。陈志成没受多少正规教育。

人民行动党的创党成员是李光耀、杜进才、卡鲁辟亚、李玉成、哥文达三美、莫花拉弟、陈维经、陈维忠、沙末•伊斯迈、帝凡纳、拉惹勒南、曾超卓、林清祥、方水双、詹姆斯•普都遮里、兀哈尔、拉惹古玛、林福寿和傅树介。

这些人都是或有地位,或是大学生,年仅22岁,“没受多少正规教育”的陈志成哪能挤进这些圈子里。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也没有陈志成的大名,什么“创党成员”显然是记者或者不懂得这段历史,或者是为了拔高陈志成。

早报的记者的水平的确很有问题。在引述李显龙“致函陈志成遗孀陈贞爱,悼念这位上星期六(17日)逝世的行动党创党成员。他在信中说,陈志成在‘没人能保证行动党能成功、更遑论兴盛的时候,投身这项使命’”。前句是“没人能保证行动党能成功”,意思很明确,陈志成在“没人能保证行动党能成功”就“投身这项使命”;后句“更遑论兴盛的时候”“投身这项使命”,陈志成变成是投机分子了。

早报的报道说“李总理说,和许多其他人一样,陈志成面对转换阵营的巨大压力。‘许多人屈服了,他们认为亲共产派系太强大,必定胜出。但志成从未动摇。他勇敢且坚定不移,极度忠诚且绝对可靠。’”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2月 20, 2022 at 5:34 下午

《武器奇才》:以色列如何利用军售,与中国、新加坡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

leave a comment »

作者:雅科夫・卡茨(Yaakov Katz)、阿米尔・鲍伯特(Amir Bohbot)    译者:常靖      2022-4-25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5472

(新国志按:本文只摘录有关新加坡的部份,读者可点击上面的链接阅读全文)

一架以色列空军的F-16于2014年于以色列南部的一处基地起飞。Photo Credit: 燎原出版提供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国防上的外交关系,尤其是军备销售关系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只是替以色列经济赚进几十亿美元这么明显的原因而已。以色列被阿拉伯世界的敌国包围,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与军事专业,与平常回避了这个犹太人之国的国家——例如俄罗斯、中国、新加坡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

这些国家感到兴趣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国家相当钦佩以色列建国与兴起的过程,想要复制这样的成功;有些则面对与以色列类似的威胁,其敌国和以色列边界上的国家一样,也是操作苏联制的武器,因此想要从以色列在多年冲突与战争的经验中学到一些东西。

……

新加坡是以色列另一个先建立军事关系、后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新加坡后来成了以色列的重要盟友,根据各种不同的报导,该国甚至还参与了以军最先进的几套武器系统的研发。今天的星国武装部队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之一,而且占据星国总预算的两成。

新加坡与以色列的关系,要从一九六五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说起。当时的新加坡没有象样的军队,虽然英国正在协助马来西亚建立军队,这样的提议却没有套用到新加坡身上。这个国家需要协助,而且迫在眉睫。

新加坡的新任国防部长吴庆瑞秘密邀了以色列驻泰国大使莫德柴·奇德隆(Mordechai Kidron)来到新加坡。奇德隆带了一位摩萨德的代表,在新加坡独立后没有几天就到达,并且肩负着耶路撒冷的清楚命令:对这个新生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他们的提案很吸引人。以色列和新加坡同样没多久前才立国,并已成功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两个国家有许多共通点:两个国家都很小、也都被敌国包围,以色列是埃及和叙利亚,新加坡则是马来西亚和中国。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5月 9, 2022 at 9:34 下午

本可成为少将的邱永安上校

leave a comment »

王宇浩    2022-2-2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81773306467/posts/10160099516561468/

邱永安(英文:Khoo Eng Ann,1926年-1999年),马来亚槟城人。中华民国海军退役上校。曾任新加坡共和国海军第一任司令。邱永安出生于马来亚槟城,初中就读于槟城钟灵华文中学,二战后在新加坡华侨中学求学,毕业后就读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1950年以海军官校40年班第一名总成绩91.03分的成绩毕业。后任中华民国海军建阳舰第一任舰长。1974年以中华民国海军退役上校身份前往新加坡,获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任命为海事参谋长。1975年至1985年间,担任第一任新加坡海军司令。

海军官校时期

邱永安先生于1950年以91.03分的成绩,位列40年班第一名毕业。

海军军官学校40年班毕业合影,邱为该届第一名。

总统蒋中正对海军官校40年班同学点名。

赴美接舰

民国六十二年四月十八日依中美军援协定于美国圣地牙哥移交中华民国,由首任舰长邱永安上校率全体接舰官兵赴美接收,当时驻美大使沈剑虹代表签收并命名建阳军舰,舷号DD-12。邱永安在民国62年04月08日~63年02月20日间任建阳舰长。

新加坡海军历史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由马来西亚正式分离而独立,并加入了英联邦。1966年1月22日,新加坡志愿部队海事分队改名为新加坡志愿海军部队。1967年5月5日,新加坡志愿海军部队第一次升起自己的军旗,同年9月,新加坡志愿海军部队改名为人民海上防卫部队,受海上防卫司令部的指挥。1968年,海上防卫司令部改名为海事指挥部(Maritime Command, MC),即现在新加坡共和国海军部队的前身。此后海事指挥部立志于扩大海军部队的规模以更有效的防卫新加坡海域。

1975年4月1日,海事司令部正式改名位新加坡共和国海军部队,随后新加坡武装部队正式确立海陆空三军分立。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3月 25, 2022 at 9:22 下午

新加坡迈向近150万客工的历程

with one comment

余振忠(工人党前非选区议员)  2020-5-25
https://yeejj.wordpress.com/2020/05/25/新加坡迈向近150万客工的历程

当我们把我们的小都市国家搞到拥挤不堪时,像2013年小印度骚乱那样的事件就可能会发生,更不用说如果我们让客工人数爆增235%!政府现在每年收取约30亿元的劳工税。这大幅度地给雇主增加了成本,并迫使他们将工人的工资保持在低水平。让我们摆脱保罗•克鲁格曼在1990年所警告的那种“靠汗水”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同时还必须思考已故李光耀先生提出的“一个最理想的人口数量”,即我们的岛国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我们必须寻求一个更加可持续,高质量和以创新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必须带头对长期严重依赖低薪工人的领域进行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新冠病毒病例的暴增使客工备受关注。本文的目是要探讨我国是如何造成这样的一个局面:大量的低薪工人生活在与新加坡人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尽管他们实实在在地生存在我们群体当中。客工大规模涌入背后的经济考量到底是什么?

官委议员特斯拉副教授(NMP Associate Professor Walter Theseira)最近在新加坡大学政策研究所的论坛上指出,新加坡对此客工的依赖,从1970年代占新加坡总劳动力的约7%增加至今天的约38%。目前,这些客工中有72.4%持有工作准证(WP),而14%持有特别准证(SP)。从数字上看,客工人数从五十多年前的6万人增长到如今惊人的147万。其中大部分约123万人持有WP和SP(资料来源:新加坡人力部和美国移民政策研究所)。

持有 WP 和 SP 的工人是我国劳动力中工资较低的一群。目前他们的人数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几乎出现在我们社会的每个空间。2008年,已故的李光耀先生表示,他认为他自己政党的“拥有650万人口计划”不可行。该计划主要是通过移民来推动经济增长。李先生当时说:“以我们拥有的土地来说,应该有一个最理想的人口数量,以保持生活空间的平衡与舒适感。”除了分享我们的社会空间,大量低薪客工的存在也压低了新加坡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人的工资。这进一步造成了受益于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群人与另一群实际工资停滞或甚至相较过去20年工资减少的人之间很大的分歧。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这么多客工,他们的工资和生产力都偏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面临今天这样的处境?

我相信,是从第一代领导人手中接棒以来,对经济增长着魔似的固执所造成的。经济增长是好的,但我们还需要研究增长是如何产生的,增长是否是可持续而且是优质的,以及经济增长的益处如何分配到整个社会中。从独立到1990年代,我国快速的发展得到许多国家和经济学家的赞许并以新加坡为发展的模式。其中持相反观点的包括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对于他来说,新加坡经济奇迹的是靠劳力而不是靠创造力取得。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是来自其能成功地动员人口参与劳动,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从1966年的27%跃升至1990年的51%。克鲁格曼教授警告说,新加坡的劳动力参与率已经如此之高,不可能再进一步提高了。这种“靠汗水”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有其局限性的。如果我国无法通过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和创新,那未来的经济增长就只能通过不断增加外来劳动力来实现。

自1968年开始,执政党就一直绝对或近乎绝对的垄断国会,直到1990年代。国家领导棒子于1990年传给第二任总理吴作栋。在1991年的大选中,反对党前所未有地取得四个国会议席。对于一个不能容忍任何损失或面对有实力竞争对手挑战的政党而言,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大事件。吴先生在1984年承诺新加坡将在1999年达到瑞士1984年的生活水平(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成功与否,取决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 阅读更多 »

二战时期新加坡华侨领袖支持的是哪一个国民党?

with 2 comments

许剑虹     2020-2-2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1828

新加坡作为拥有众多华人人口的东南亚国家,虽然其历史和国民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更确切而言,是和汪精卫政权关系较深,而非蒋中正领导的国民党。

Photo Credit:许剑虹

满洲国与汪精卫政权(中国大陆仍称为伪满洲国或汪伪政权),是两个对海峡两岸中国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名词。至今他们被大多数中国人,还有海外华人视为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在国际社会上也没有留下太多的正面评价。然而满洲国与汪精卫政权真的完全消失了吗?真的只是历史名词了吗?严格的意义上来看,只能够说他们确实是在中国消失或者是成为了历史名词。

由于日本在殖民时代培养的朝鲜精英,包括朴正熙白善烨丁一权都有在满洲国接受军事训练,或者带兵作战的经验,而且他们战后都成为了大韩民国国军的骨干,有人甚至还当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称呼南韩为满洲国直系继承者,应该是不会有多少人怀疑才对。那么成立于1940年3月,志在与重庆蒋中正争夺国民政府“正统”地位的汪政权,是否又有传承者?

极力撇清自己“第三中国”身份,但是却同时与两岸维持友好关系的新加坡共和国,可能真的是汪精卫政权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遗产。汪精卫不是已经在1944年病逝日本?继承汪精卫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陈公博,不是已经于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被政府下令枪决?掌握上海大权的周佛海,虽然因为与戴笠合作防共而获得特赦,却也是在1948年病逝狱中,不再有任何影响力。

汪精卫国民政府的三大首脑,都在1949年两岸分治以前离开人世,这个亲日政权理应在1945年就已经完全覆亡。又为什么说今天的新加坡共和国,能够称得上是汪精卫政权精神上的延续者?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批人的角度切入,一是早年在南洋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同盟会元老,二是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新加坡共和国创立者与执政者。

党员证号003的同盟会元老

zyf

主张“亚洲价值”的张永福,因为反对中国共产党,又无法接受亲近英美的蒋中正,做出了加入汪精卫政权的决定。(Photo Credit:许剑虹)

位于诺维娜马里士他大人路12号(12 Tai Gin Rd),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经营的“晚晴园”,即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是目前新加坡境内与两岸近代史连结最为紧密的观光景点。由于孙中山先生在1906年4月造访南洋的时候,曾经得到屋主张永福先生邀请入住“晚晴园”,并指挥了黄冈起义镇南关起义以及河口起义等三场针对满清王朝的武装革命。

 所以“晚晴园”在性质上不只是新加坡的国父纪念馆,而且还是货真价实的国父故居与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所在地。海峡两岸政府都自视为孙中山的学生,所以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大使与台北驻新加坡代表刚上任,都要先到“晚晴园”拜码头。甚至1993年举办辜汪会谈时,两岸的谈判代表辜振甫与汪道涵也都曾经到此向国父致敬。

不过“晚晴园”的真正主角,其实并不是国父孙中山先生,而是屋主张永福(1872-1957)。张永福是新加坡出生的橡胶商人,于1905年从商人林亚相手中买下了这栋原名“明珍庐”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目的是让自己的母亲陈宝娘安享晚年,并将之重新命名为“晚晴园”。张永福原为体制内改革满清政府的“维新派”,但后来接受了孙中山感召成为“革命派”。

他不只把母亲的别墅让给了孙中山,还创办了《中兴日报》宣扬革命,并与汪精卫与胡汉民等孙中山左右手结成至交。直到1957年被英国殖民政府强制关闭以前,《中兴日报》都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中国国民党。同盟会转型成国民党以后,张永福得到的党证号码是003号,意即历史上第三名国民党员,可见他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无可取代。 阅读更多 »

新加坡军队进化史:“小国国防”的夹缝求生战略

with one comment

徐子轩     2019-6-20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863382

新加坡的“小国国防”战略,是怎么让它在强敌环伺下夹缝求生?图为2007年新加坡国...

新加坡的“小国国防”战略,是怎么让它在强敌环伺下夹缝求生?图为2007年新加坡国庆日的军演。图/路透社

50多年前,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建国。独立之初,这个城邦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对其不甚友善的马来西亚掌握着资源供应、印尼游击队入侵的威胁仍在,以及肆虐东南亚的共产红潮。

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加坡依旧屹立不摇,且伴随着其经济的傲人成长,星国培训出了一支堪称精锐的军队。虽然受限于人口规模与领土幅员,星国整体军力的国际排行并非特别突出,但在个别部门却有着极佳表现。

像是空军军力,最新研究显示星国的战机能力名列全球第23;陆军军力的武装坦克能力第20,远胜于潜在对手的马、印。又如军费,去年星国估计花了100亿美元(约新台币3,139亿),相当于马、印两国之合。再加上战略位置险要,星国遂成为东南亚区域不可小觑的力量。

不过,星国的建军过程绝不轻松,可谓筚路蓝缕。其国防战略惯以“生物型态”比拟,迄今历经了三次演变,正代表国家实力的成长,以及国际环境的递嬗,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星国整体军力的国际排行并非特别突出,但在个别部门却有着极佳表现。像是陆军军力的武...

星国整体军力的国际排行并非特别突出,但在个别部门却有着极佳表现。像是陆军军力的武装坦克能力第20,远胜于潜在对手的马、印。图为2000年星国国庆阅兵。图/法新社

毒虾战略:小虾也要能毒死你

首先从建国谈起,以李光耀为首的第一代领导团队,初期采用的是众所皆知的“毒虾战略”(poisonous shrimp)。简言之,李氏政权认为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的世界里,新加坡必须成为有毒的虾。如此,纵使他国有能力吃掉新加坡,也会受到重伤,属于一种玉石俱焚的概念。

之所以会有这么强烈而悲壮的思维,是因为新加坡独立之初举国无援。原本依靠的英国军队,因战略考量在1960年代末期逐步撤军,造成了深刻的国防打击,让新加坡感觉遭受遗弃。为求自立,李氏政权决定向同样为强敌环伺且军事实力较成熟的以色列求助,打造足以吓阻对手的力量。

由以色列协助建立的第一代星国军队,本质上以防御性的步兵为主,搭配小规模的空军(由英国培训)与半正规的海军。这当然是因为独立之初国库有限,无法大量采购先进军备,多是向以色列购买,仅能依靠人力部队,以普遍征兵为军力基础。

独立之初国库有限,无法大量采购先进军备,星国仅能依靠人力部队,以普遍征兵为军力基...

独立之初国库有限,无法大量采购先进军备,星国仅能依靠人力部队,以普遍征兵为军力基础。图为1967年,新加坡第一批国军报到。图/新加坡国家档案

由以色列协助建立的第一代星国军队,本质上以防御性的步兵为主,搭配小规模的空军(由...

由以色列协助建立的第一代星国军队,本质上以防御性的步兵为主,搭配小规模的空军(由英国培训)与半正规的海军。图/新加坡国家档案

透过以色列的指导,新加坡建立了义务兵役(原则为2年)和职业军队,还采用以色列国防军的后备模式。也就是说,每个完成正规兵役的国民都有义务再服务13年(近年缩短为10年),一般士兵动员年限为40岁、军官则为50岁。

有趣的是,在尚未完成强制征兵制度时,新加坡军队靠的是招募,且来应征的多是马来西亚人,形同佣兵。那时只要能证明有正职工作,就可免除兵役,所以反而许多新加坡人都不愿当兵,只有失业者被迫入伍,军队的来源良莠不齐。

以色列教官觉得不妥,向李光耀商谈解决之道。据说李光耀认为无妨,并以二战时日本为例,指出日军多是教育程度低下者,可拼死执行命令;反观英军的教育程度较高,但越聪明的人越会逃避,并非好士兵。

这种逻辑让以色列教官大感讶异,与李光耀解释军队的战力和士气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动机与目标。日军不怕牺牲是为天皇与故土而战,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但在亚洲的英军,离家数千公里,亚洲战场的成败不会影响其家乡与亲人,根本不具战斗的动力。 阅读更多 »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