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尚穆根’
部长住豪宅(三)
李莫愁 2023-5-28
有人认为这本该就是一起“贪污调查事件”,涉及部长和家属的私利,放着总理公署里贪污调查局不用,更待何时?更有人说:李光耀如果还在的话,他根本不需要对此进行审查……几通电话、一顿激烈的拷问,他就能立即确定发生了什么事。……就怕有人把大事化小,然后小事化了。
【瓜田李下】
人民行动党精英只懂得“有为法”,而不懂得“无为法”,所以当杨荣文说他是道家的信徒时,师太差一点就笑掉满嘴的大牙。这一回,看到尚穆根和维文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要求总理“彻查”莱道门事件,使莫愁想起当年NKF的杜莱,起初也是摆出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姿态开记者会,还拉来许文远和花生夫人替他背书,最后人仰马翻,这已是后话。
成语“瓜田李下”出自《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为什么在瓜田里不弯身穿鞋,在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就是为了避嫌。莫愁说行动党精英不懂“无为法”,即在此。还记得当年何晶荣升淡马锡总裁(?),而丈夫是国家总理,人家也说得头头是道,把事情给圆了过去。
尚穆根和维文天真地以为租房行为只要具程序正当性,一切按规章走;表格、手续、合同都搞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就没人敢拿他们怎么办。其实整部《部长行为守则》务得就是一个“虚”字,它开宗明义写道:
政府部长是受信任的职位,部长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破坏公众对自己的信任,或给政府带来声誉上的损失。因此,所有的部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按照最高标准的诚实、负责任、正直和公正的原则来行事。《部长行为守则》规定了所有部长为维护这些标准而应遵守的“义务规则”。违反任何一条,都可能使部长被免职。
而这边厢,《联合早报》沈泽玮则写道:“政治,很大程度就是观感问题。观感,往往又是感性思维而非理性思考。在物价房价居高不下,消费税又调涨的当下,民众的仇富心态很容易被挑起。”——可见她没读过《守则》。最好笑就是她又扯到“仇富心态”,你看,一个年收入两百万的部长,却想住几千万元的豪宅,这不叫“炫富”,而是“觊觎”二字。英文也有个对应的单词covet,根据字典:yearn to possess (something, especially something belonging to another)。说白了,就是闽南话所说的“吃碗里看碗外”;碗里的还没吃完,就已经在瞄着碗外的,这是一种贪欲。
尚穆根在国会里不久前也曾说:“如果一个议员做了他不应该做的事,即使是合法的,我会和该议员谈谈。如果该议员有不同的看法,也许他就不该再当议员了。”——恐怕会一语成谶。 阅读更多 »
部长住豪宅(二)
李莫愁 2023-5-21
尚穆根和维文的房租虽然是自己掏腰包,但是这次他们住的是公家的产业,而不是自己真金白银买的。如果在取得这些庄园豪宅的过程中有猫腻,或者价格低得不敢相信,节省了大笔的产业费,是不是也算侵占公帑,要纳税人买单?
莫愁在上一篇文章里,说因为尚穆根和维文住在以英亩计的庄园豪宅,人民行动党的“人设崩了”。果不其然,《网络公民》就出了一篇文章《戳破人民行动党审慎节俭形象》(Punching a hole in the PAP’s image as prudent and frugal),因为这苦心经营“白衣白裤”形象是他们自己吹的。
而且这种“廉洁奉公”的故事可说是随手抓来一大把:
1、有这样一个故事:新加坡的建国元勋——吴庆瑞博士在一次国外旅行中对他在伦敦海德公园酒店的分配房间感到不满。他发现房间太大,太奢华了。吴博士要求换到更简陋的房间。当他被告知英国安全部门希望他留在分配的房间里时,他才被说服留在原地。对吴博士来说,奢侈的生活令人厌恶。即使是单纯的酒店房间的大小和豪华程度也让他感到厌恶。
2、另一个故事是,吴博士在开车经过一所学校时,突然陷入沉思。他说,他在想,完成教育的人是否会有工作机会。他首先是人民的一份子,然后是一个政治家,他从骨子里感受到人民的感受,他尽力而为,但知道他没有所有的答案。
3、有人说建国元勋李光耀是人民行动党的一面明镜。他是一个谨慎、节俭的人。他从20世纪40年代到2015年去世前一直居住在欧思礼路38号的家中,很多照片都显示那里仍拥有几十年前的家具和地板,十足简陋的生活空间。
4、李光耀出国公干,自己洗内衣以节省酒店的洗衣费,他穿打补丁和修补过的衣服,他让他的员工在海外旅行时穿借来的冬装,他训练他的孩子节省水和电。
5、连总理夫人何晶对服装的奇葩品味,也被列入节俭的范畴。说她避开了设计师的东西,宁愿穿露趾凉鞋参加国事访问和官方活动,并携带自闭症患者设计的恐龙图案的小包。
6、李总理本人在一封特别信件中提醒他的同僚:”我们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7、4G领袖偶尔也来凑一脚,据说陈振声部长他满足于一辆二手日本汽车,多年来一直佩戴同一块卡西欧手表,甚至在脸书上分享他找到新表链的“快乐”。
而且执政党连同官媒对于处理这件事的压抑和沉默,让莫愁想到更多的问题:
1、为什么部长不能、不要、不会替自己辩护?部长几乎周周都要发表各式官方演讲,还有接见选民时替他们写信仗义或伸冤,为何事到临头,却不提起笔来申述一番呢?
2、几时新加坡的国会变成讨论肮脏家事的避风港? 阅读更多 »
部长住豪宅
李莫愁 2023-5-14
这种“高分子聚合体”要的是面子,精神层面的满足。不要明刀明枪显摆屋子值多少钱,而是那种无论花多少钱也不易得来的东西。要低调奢华(Low-key luxury),要从花园入口处就震慑人心,感觉特权(Privileged)和遥不可及(Unreachable)。
两名内阁高官——尚穆根和维文入住位于第10邮区,由律政部属下土管局所管辖的两幢殖民地时期超级豪华庄园豪宅,引起舆论的关注。这对人民行动党的影响,借用影视圈的一句行话,就是:人设崩了!
行动党自1959年以来,白衣白裤深入民心,为的是要打造一个人民忠仆的形象。李光耀从英国回来参与反殖斗争,为了洗脱海峡殖民地高等华人的标签,放弃了自己所喜爱的高尔夫球运动,从此一生不再挥动球杆;因此他可以捋起衣袖,蹲在马路边和平头老百姓称兄道弟,没人能够讲他什么。还有他刚从剑桥毕业回来执业的时候,还驾了马赛地和戴劳力士金表,后来这些也不要了,记得七八十年代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有一次他还向观众“炫耀”他那几十元的卡西欧电子表。俱往矣,如今的“人民忠仆”要住10英亩的庄园豪宅,而咱们主人大多数还挤在不足一千平方英尺的公共住屋里。
1、根据土管局的数据,维文位于位于莱道路(Ridout Road) 31号的房产的土地面积为136101平方英尺,相等于3.1293英亩。而尚穆根位于莱道路(Ridout Road) 26号的房产信息只能在包括莱道路(Ridout Road) 24号和31号的地段内找到,总土地面积为525,171平方英尺,相等于12.0563英亩。不过从上面那个谷歌地图,我们可以目测尚穆根的豪宅大约是维文豪宅的三倍,所以至少有10英亩。
2、根据2022年8月的一篇新闻报道,非选区国会议员梁文辉在议会质询中质疑殖民地黑白平房的租金需求、土地面积和租赁期限。尚穆根回应说:土管局管理着262座这样的平房,土地面积中位数约为38,000平方英尺(0.87236英亩),租金中位数约为13,000元/月。可见尚穆根和维文的豪宅不是普通的大,尚穆根的12英亩如果不是最大,至少也是前3%。 阅读更多 »
认知作战
李莫愁 2022-11-6
至于“死刑讨论需要当地的声音”,内政部就推出一个说辞:“绝大部分新加坡人支持死刑”。其实“绝大部分新加坡人”都不知道这个说法有何依据。因为问卷调查需要把问题设计得有客观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互补,让受问者不去揣摩意思,要是问题本身就已经形成答案,这就不是好的问卷调查。所以莫愁说“认知作战”,行动党做的最多。
说白了,“认知作战”就是“洗脑”,所以是个贬义词,只用在形容对手,而不会用在自己身上。对手用“认知作战”来误导本国国民,自己出来辩白则是义正辞严地正确,所以才有“落地生根”来对应“落叶归根”之说。然而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双方无非都是在“认知作战”中狗咬狗而已。
此次邀请英国亿万富豪来新辩论毒贩死刑的问题,是尚穆根的一大败笔。心水清的吃瓜群众一看就知道人民行动党政府对不同的“异议者”有差别待遇,可谓双重标准。对于国内的异议者是穷凶恶极,稍不顺心就“泼马”侍候,让你“立锥地也无”,接着是官司缠身,sue到你脱裤。对于外国的土豪劣绅则是包吃包住,让你坐着头等舱来电视台“辩论”。
然而布朗森也不是吃素的,“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点常识还是有的。莫愁向来不喜这碧眼金发的红毛,就是一副土豪暴发户的作派——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不料他的回应,却是有理有据,背后应有高人指点。
首先,他认为电视辩论对于死刑课题毫无帮助。莫愁认为这和“电视认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七八十年代行动党政府用来对付政治犯,主要目的就是要羞辱他,并对电视机前的国人进行认知作战。这一招后来竟也给中共学了去。死刑的执行牵涉到很多道德的问题,“进退维谷”是道德的本质和体现,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
其他的三点几乎是戳到行动党政府集权统治的要害:1、死刑讨论需要当地的声音;2、新加坡需要长期的建设性对话;3、包括多元利益相关者并有理有据。 阅读更多 »
平庸的恶
李莫愁 2022-8-21
师太喜欢默乐的文字,主要是她有异于常人的文字敏感性,能读出细节中的魔鬼。面对每天如山洪般的主流党八股,她依旧每每能写出新意。
比如8月17日的帖子,虽名为“新加坡教训”,说好听是集人民行动党治国逻辑的大成,其实就是党八股。所以她的粉丝还有人赞为可替代总理的国庆日讲稿。其中两段谈及行政出错的段落,读来难免发出会心的微笑,简直太贴切了:
即使是我们的公务员有时也会搞砸,比如泄露数据、被黑客攻击或变得太聪明而无法为老年人服务。因此,我们可以关起门来谈或参与官方主办的活动。不允许其他声音压倒公开的主流声音。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太小了,经不起分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对话,还要预防不被不爱国的思想所污染。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新加坡,一个所有东西都能正常运转的地方,而任何不正常的东西都会被检并加以修复。我们不责怪任何人。我们甚至不承认失败,因为总是有人为错误或技术故障。总是寻找一线希望,寻找事物光明的一面是正确的,这甚至连专家也同意。
最近行政出错的例子,莫过于“从5月29日开始,新生儿电子版出生证不再显示父母的籍贯”这项。依师太的理解,这也不能叫做行政出错,应该是“政治正确”出错。行动党政府自上台以来,仅仅用了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就消灭了方言(不单只华族)。看来要消灭华语/华文,大概也不需要另两代人。政府部门的行政人员有鉴于此,认为千禧一代的新加坡人都不会讲方言,更何况20年后的今天!因此“不再显示父母的籍贯”,应该是顺势而为,无需请示上头。但是这个虽合乎理性,却不合乎政治;行动党要推行的单英语国族,就好比“台独”那样,只可以做,而不可以说——说出来就不灵了。就好比当年大力吹捧的“双语优势”,要赶撘中国顺风车,近来也光环尽失,连他们的本党同志杨荣文也说:
“对我来说,这是必要的。如果我们没有一群华文精英,就得依赖外来华文人才。但是过度依赖外来华文人才是危险的,因为他们不在这里长大,没有受过相同的教育,对社会没有同样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有一群以新加坡人为核心的华文精英,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吸引外来人才。但没有的话,就无法这么做了,还可能把我们的社会带向错误的方向。”
杨荣文在书中也直接点名南洋理工大学和义安理工学院,建议这两间学府率先转为“特选”学校。“当南洋理工大学转为特选大学时,恢复昔日校名(南洋大学)将有助于解决历史问题,让我们从更有利的位置迎向未来。”
新加坡再处决2毒贩 倡议人士忧处刑加剧
中央社 2022-7-7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7070388.aspx
新加坡政府今天将2名毒贩处以绞刑,遭倡议人士批为“可耻且不人道的刑罚”。自3月以来,星国已对4名受刑人执行死刑。
法新社报导,此前最近的一次处决是在4月。当时星国当局将一名走私毒品的智能不足男子处以绞刑,在国际间激起众怒,并引来欧洲联盟(EU)、联合国(UN)等国际组织的反对。
新加坡对待毒品犯罪相当严厉,是全世界刑度最重的国家之一。尽管废除死刑的声浪渐涨,星国当局仍坚称极刑是遏阻毒品非法交易的有效方式。
记者兼著名维权人士韩俐颖(Kirsten Han)指出,今天遭处决的受刑人为来自马来西亚、今年32岁的辛格(Kalwant Singh),以及新加坡籍的古斯(Norasharee Gous)。两人皆因2016年的一起海洛因非法贩运案件而被判刑。
韩俐颖告诉法新社,辛格的姐姐已收到他的死亡证明;古斯的家人也已将死者遗体送往清真寺。 阅读更多 »
稻草人的思考
殷素素 2022-5-8
【世界齐齐向右转】
2001年911过后,世界随着西方强权的语境,则越来越“政治正确”;他们说“恐怖分子”是懦弱的,大家也点头称是。最近美国最高联邦法院的一项泄密,造成很大的反响,就是有法官称1973年“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裁决是一个“严重错误”(堕胎合法化),应该被推翻。“堕胎合法化”事关人权问题,可是《联合早报》的社论(2022年5月6日),则好像是共和党人写的,他们说:
意见书的立场其实并不极端,但社会反应之极端,表明不同阵营数十年的对立情绪,已经到了妖魔化对手的程度,让妥协的民主协商精神难以发挥,有损美国作为世界“民主灯塔”的形象。
这件事之所以被翻案和能够成事,主要就是这几年最高联邦法院里的9位法官,被塞进了6位属保守派共和党的法官。“堕胎合法化”在全球已然成为一种共识,作为保护弱势妇女的一种工具;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限制堕胎对贫困妇女冲击尤甚;这个群体通常更有可能寻求堕胎。非裔和西班牙裔妇女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美国61%的堕胎者来自少数族裔。年龄在20多岁的女性占堕胎的大多数;2019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占57%。
人民行动党政府在70年代推行的节育运动,认为“生育越多分享越少”,要不是得益于这个世界潮流,人们接受堕胎这一手段的话,恐怕不容易成功吧?可是社论却大咧咧:
在1973年罗诉韦德案判决之前,堕胎在不少风气开放的美国州属已经合法,正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强制全国允许堕胎,反而违背了美国宪法分权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美国从来就处于“撕裂”的状态。当下的不同点,在于对立各方因为长期妖魔化对手,终于使得妥协变得越来越困难。正因为对方已经不被视为正常的文明对手,所以一方的胜利必然代表另一方的覆亡。作为普通公共卫生课题的堕胎权,就不幸沦为“奴役女性”和“谋杀胎儿”之间的正邪之争。
实在不敢相信是新加坡人所写,大概是抄自福克斯新闻。
【不解释的新闻】
“中央公积金局前阵子发布一个趋势报告,公布一系列与会员每月入息有关的数据。据估算,2019年至2021年年满65岁的公积金会员,如果立即启动每月入息,入息中位数是每月460元至580元,三年来增幅大约25%。如果等到70岁才开始,每月入息中位数是610元至760元,比65岁开始领取的人高三成。”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解释——政治人物没有,记者只照本宣科,不提任何问题。素素单看这些数目,就觉得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的老人都很可怜。从微薄的公积金入息来看,有些还不是一个人独享,还要和配偶一起分担生活费。这样的一组数据,执政者最少也该告诉我们:实行了几十年的公积金制度,到底是成功了还是鸡肋了?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阅读更多 »
新加坡一二三四
韦春花 2022-4-17
让许文远来干预,就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因子(confounder);被访者会自动掂量许文远是奉何人之命而来,除了要探刺他心目中的“共主”之外,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意图?此外,许文远是否也会如《近试上张水部》的诗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至于4G为什么拖那么久,也推不出一个“共主”,这实在是一个大问题。
【一、林绍权】
人民行动党公布林绍权的调查报告,相信有去读这篇报道的人都会觉得:既然和当初说的一模一样,又何必拖这么久呢?——到底有多久?林绍权是在2020年6月底退出大选,至今大约差两个月就两年。而在复活节前夕宣布的黄循财当选4G领军人,是在王瑞杰2021年4月辞去该职衔之后,也不过才一年。两者孰轻孰重?
而且这篇“报告”的发表方式还真特别,根据记者蓝云舟所写是这样的:
行动党昨天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该党严正看待新加坡人提出的关注,并展开了彻底的查实工作。工作分两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林绍权对于没有涉入任何吉宝岸外与海事在巴西具争议性商业协定的公开言论是否属实,以及林绍权与他人相处时的态度。
春花就满腹疑问:1、究竟《联合早报》是什么时候问的?2、为什么《联合早报》知道这个时候问,会出答案呢?哈哈哈哈……
唯一的解答就是行动党死要面子。时间拖太长了,自己发表好像错过了时机,那就答客问吧。这报告与其说是替林绍权辩解,还不如说是为自己的甄选新人委员会挽回面子。
其实林绍权有没有涉入吉宝的贿赂案,根本不必问他本人,问负责营运的总裁立马知道。至于他的品行,则完全采信他当年的说辞:“针对网民对林绍权行为和态度的批评,行动党说,这类事情上的观点各异和主观。行动党也就林绍权的行为收到一系列正面和负面的反馈。但明确的是,林绍权的品行和诚信,以及他服务社会的诚意,都没有受到质疑。”
前辈新闻工作者默乐就常诟病《海峡时报》的记者分不清新闻稿和机构文告,把文告的内容直接贴了就当新闻稿发表,而这篇报道的作者蓝云舟就是这样;他用“行动党说”和“发言人也补充”,就把行动党的文告原原本本、一字不改贴成新闻稿。难道说他不懂写字吗?那就要看报道的对象是谁了,你看他揶揄在野党毕丹星就很精彩,溜着呢:
议员的反射性反应,昨天也给国会带来一段小插曲。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就工人党议员何廷儒(盛港集选区)在上一轮国会中提到年长居民因无法缴付医药费而要求减少配药剂量的案例,要求她进一步澄清时,反对党领袖毕丹星赶紧抢在何廷儒答复前向议长指出,政府并没有事先告知她会提此事,以让她做准备。
不知政府要求反对党议员澄清发言内容是不是触碰到了毕丹星的敏感神经,因为前议员辣玉莎在国会里的发言也是被要求澄清,暴露了她的撒谎事件而遭特权委员会调查。费解的是,如果如毕丹星四个月前在特权委员会供证时所说,每一名工人党议员都是一名领袖,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他何须如此突兀地插话?这反倒制造了何廷儒似乎无法自己回答问题的感观。实际上何廷儒后来非常稳妥地回答了许宝琨的提问,许宝琨还友善地请何廷儒私下进一步提供详情,好让卫生部跟进和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