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政治自由’
新加坡香港争夺人才城市竞争力较量
亚洲周刊/张小枫、黄宇翔 2022/11/7-11/13 2022年45期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新加坡香港争夺人才城市竞争力较量
近期不少香港金融与专业人才移居新加坡,他们不满香港与中国大陆严厉的防疫措施,而新加坡抗疫成功,死亡人数比香港少,更早解封,折射管治能力较强,更有远程战略眼光,有更强大的执行力。但香港在金融市场的规模更大,依托神州大地,有更多的机遇。双城竞争力比较,形成奇特的张力,互为他山之石,相爱相杀,是彼此的镜子,照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也照出未来改善的空间。
英国作家狄更斯若今天穿越到新加坡与香港,他会否写出一本《新双城记》,写出这两个城市的恩怨情仇,如何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出现新一波的竞争?他也许不会忘记在十八世纪的伦敦与巴黎,在他的经典作品《双城记》,也曾有这样的双城情结,在政治的激荡中,在激烈的城市竞争力的较量中,相爱相杀。
这个星期的“新双城记”的场景,就是香港与新加坡同时举办国际金融的峰会,各自吸引国际的金融大腕,展示城市的竞争力。香港特首李家超说,这个星期是香港最忙碌与兴奋的一周。历经三年来的疫情封关,香港社会都憋不住了,都要冲出疫情的阴霾,迎向希望的阳光。
但香港却是在人口外流的乌云下,而新加坡正是吸引香港人才的一块磁石,吸走了香港的精英,也吸走了香港财富。这两个城市的优点与缺点都被放到显微镜和放大镜下面,被仔细检视。
香港流失金融界人才
香港人才涌出去,据了解不少是金融界的高管与中阶人才。他们不满香港的防疫措施过于严苛,认为可以在新加坡找到没有过度防疫的自由空间,也有一些人不满香港两年前通过的国安法,除了一些人移民去了英国,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来到了狮城,要追求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一些移民或是移居到新加坡的香港人都认为新加坡的管治能力比较强,公务员在远程策划上更有能力。其实新加坡与香港都有英国殖民地传统,都是普通法的系统,都有一个不错的文官体系,但香港的高层管治只是由政务官循序上升,是通才式的训练,游走于不同领域,管完了环境卫生又管教育,缺乏专精的训练,而新加坡则重视专业,要送去外国培训,并且很多高官都有军队的经验,军阶高至将领,世界观就很不一样。
就以防疫来说,新加坡重视打疫苗,也要求老年人全面接种,接种率位于全球先列,结果新加坡五百多万人口,只有一千多人死亡,而香港七百多万人口,染疫死亡人数一万多人,而新加坡早在去年底就宣布全面解封,不再有出入境限制,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优势,吸纳了很多来自中国大陆与香港的“疫情难民”。
财经媒体CNBC不久前访问一些香港移居新加坡的人士,他们最大的感触是新加坡令人感到畅快自由——几乎忘了有防疫措施这回事。一名英籍房地产高管说他受不了香港的严格封控,终于决心移居新加坡。
从去年十月起,访新的港人就开始增加,到今年二月累计达二千六百九十一人,比去年同期增加四倍。二月自港抵新的访客比一月翻倍,三月又比二月翻倍。 阅读更多 »
香港争议:中国可否借鉴新加坡管治模式
BBC中文/林祖伟 2019-8-29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9419481
香港和新加坡是亚洲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多年来经常互为竞争对手。两座城市人口接近,同样面对贫富悬殊以及地少人多引申出的房屋问题。两地在西方学者的角度里,均不是完全民主自由的社会,选举制度倾向建制,而香港享有比新加坡更大的言论、集会等政治自由。

位于滨海湾旁的新加坡金融区(Reuters)
香港《逃犯条例》争议爆发之后,商界对香港前境充满忧虑,一方面担心中国的影响力削弱香港的自由度和独特性,一方面担心香港示威升级令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早前已有声音传出,部分企业考虑到香港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考虑迁往新加坡。
香港面对主权移来以来最大的管治危机,BBC中文采访香港和新加坡的观察人士,他们认为香港难以实行新加坡的“家长式”统治,因为本身的自由、法治等均是香港的独有优势,而中国如果谋求想香港变得稳定,需要在政策上更尊重香港的本土意识,而并非将其“污名化”并视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主权事关身份认同
新加坡是独立主权国家,香港是中国“一国两制”制度安排下的特别行政区,没有独立主权。政治地位的差异令两个政府的问责对象不同。
邝健铭曾经出书《双城对倒:新加坡模式与香港未来》,在书中用新加坡的故事,去反思香港的未来和管治方式。
他对BBC中文说,新加坡政府的服务对象很清晰,就是新加坡的国民。但香港政府的服务对象则是中国政府和香港本土社会,港府被人诟病,其服务对象的天秤倾向中国政府。
邝健铭举了多个例子,例如港府把中环海滨用地划作军事用地,高铁实行“一地两检”,以至近期《逃犯条例》争议也是想解决中国治外法权的问题。
这些考量亦会影响民生议题,在供水方面,新加坡为了避开受马来西亚的制衡,而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但香港迟迟未朝这个方向发展,原因不是成本或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在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问题上,新加坡2013年发布一份甚具争议性的人口白皮书,被批评可能吸纳太多外来人口,但当时,新加坡的从政者可以再三强调,新加坡人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希望新移民建立新加坡的本土意识。
香港接收大量大陆来港新移民,据港府数据,2019年年中比去年同期增长7.3万人,当中4.4万人是单程证持有人。和新加坡不同的是,港府没有打算让他们成为“香港人”,更不会强调本土意识,反而是希望推行国民教育、国歌法及普通话教学等政策,希望香港人增加国家认同感。 阅读更多 »
第8功能与社区行动网络关于西兰·巴莱被捕的联合声明
第8功能,社区行动网络 2017-10-4
https://www.facebook.com/function8ltd/photos/a.350454085131572.1073741847.350013055175675/840285242815118/?type=3
第8功能(Function 8)与社区行动网络(Community Action Network, CAN)对于艺术工作者西兰•巴莱(Seelan Palay)于2017年10月1日星期天在国会大厦外被逮捕感到极度困扰与难过。他于2017年10月2日获得保释。严厉的保释条件包括不准离开新加坡。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西兰•巴莱只是纯粹在实践他的表演艺术。他的表演展示自由意志是不受空间,如芳林公园的局限。请看当天他的表演:https://www.facebook.com/theonlinecitizen/videos/10155815921176383/。他在表演中展现出他的自由精神。他从芳林公园泥泞的草地上开始表演,然后沿着桥南路走到政府大厦(现在的国家美术馆),接着走到国会大厦,也就是他被捕的地点。
沿途没有愤怒或暴力的群众。西兰•巴莱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他是一个严肃的艺术实践者。他除了简单地解释他的艺术和回答警方人员的问题外,并没有多说什么。
我国宪法第14条保障人民言论、表达、集会与结社自由。我们看不出西兰•巴莱的表演会给新加坡造成任何伤害或损失。事实上,他的艺术表演会对打造新加坡成为艺术与文化城市做出贡献。可以肯定的,他不应该因为表演而被逮捕。
在场观看西兰•巴莱表演及他被逮捕的旁观者遭到警方人员的恐吓与骚扰。警方人员向他们索取身份证的资料。这是完全非法的,应即刻停止,因为新加坡目前不是处于战争或紧急状态。
我们呼吁新加坡警方停止骚扰和恐吓活动分子,并解除对艺术工作者西兰•巴莱的所有限制。
相关链接:
外国人对新加坡的误解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编译:HannieSun 2017-6-26
http://www.weidu8.net/wx/1011149846955885
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news/asia/21722865-city-states-success-offers-much-admire-little-emulate-how-foreigners-misunderstand
新加坡从来不缺少赞美之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都十分敬重它的建国之父李光耀:他抵抗着西方政治自由化的压力,把这个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国家从第三世界带领至第一世界。卢旺达的铁拳总理保罗•卡加梅希望他的国家能够成为“非洲的新加坡”。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追随者将他和李光耀相比较:坚强的意志以及对犯罪和腐败的零容忍。
近来,发达国家也开始关注这个岛国。在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美国保守派电台福克斯新闻里就充满了这样的讨论:“想要放弃奥巴马医改计划?复制新加坡健康医疗制度的奇迹吧!”这个观点认为,新加坡的“医疗奇迹”的两大特征深得共和党的心——“赋予消费者权力和促进竞争”。一些强硬的脱欧派人士梦想把英国变成“泰晤士河畔的新加坡”:一个税收低、管制少的天堂,期待与欧洲进行自由贸易。可是,就像众所周知的盲人摸象故事一样,这些新加坡的爱慕者们都向往着新加坡令人称羡的方面,却忽视了全局。
从支持脱欧者开始说。英国的5600万人口,几乎是新加坡的12倍,分布在比新加坡大337倍的土地上。按欧盟标准,英国的税收和监管均较低。然而,与新加坡相比,英国仍然是个庞然大物。目前,英国最高的所得税率是45%,这个数字是新加坡的两倍;政府支出占GDP的38%,几乎也是新加坡的两倍。缩小英国政府规模意味着减少政府支出和对国家卫生服务部门进行彻底改革。选民会问责任何一个做出这样尝试的党派。 阅读更多 »
我们放弃自由后取得更多经济增长吗?
作者:区伟鹏 译者:新国志 2017-1-8
原文:https://yawningbread.wordpress.com/2017/01/08/did-we-get-more-economic-growth-by-giving-up-our-freedoms/
如果我们看看新加坡的经济表现,在过去九年它并没有“突飞猛进”。尽管台湾和韩国发生民主动荡、示威、罢工、总统遭弹劾和监禁,但我们的表现并不明显优于它们。我们看起来比它们好,是因为我们一直通过移民增加人口,而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压力。
“新加坡经济表现超出预期”,《海峡时报》于2017年1月5日报道。“根据贸易和工业部的预测估计,”据说“2016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8%,2016年全年的增长率为1.8%……”
在未质问之前的预测从何而来的情况下,报章写道:“去年的增长远远高于贸工部早前公布的1.0%至1.5%的预测。”我不得不怀疑,该部很早之前就以降低人们的预期来为最新的宣布作铺垫。他们年复一年这样做,已经是老套了。
一二十年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8%会被认为是可怕的。当然,这样的回顾比较是不受欢迎的。同样的,指出这是自2009年以来最低的增长率也是不受欢迎的,在经济大衰退时期,我们的经济滑落了0.6%。如今,1.8%会被视为值得庆祝的(“表现优异”),并进一步证明人民行动党政府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看看,同我们的贸易邻国,特别是那些收入和技术水平大致相同的国家比较,新加坡表现如何。然而,目前为时尚早,因为其他国家可能还没有公布其2016年的估计。
九年的GDP数据
作为替代,我决定观察长期数据。从世界银行的网站,我获得了下表的数字(台湾除外,有关数字来自台湾政府统计网站)。
这些国家按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组。传统的观点是,较不发达国家更容易实现较高的GDP增长率——尽管我不知道这一信念的理论基础有多坚实——因此在比较分析中,我们将采用这种方式分组。
在我们离开上表之前,我想请你注意九年期间GDP复合增长(右二栏)。新加坡与同一收入阶层的其他经济体相比,表现特出(复合增长54.4%),虽然同较贫穷国家相比差别不多。
获释后一日即炮轰政府 余澎杉:入狱数次也不足以令我收口
立场新闻 2016-11-18
https://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获释后一日即炮轰政府 余澎杉:入狱数次也不足以令我收口/

余澎杉 Amos Yee(Youtube片段截图)
新加坡少年余澎杉因“意图伤害宗教感情”等八项控罪,上月起被囚38日,至昨日终于获释。出狱后一日,他即在Facebook发文炮轰新加坡政府,并扬言未来会继续抗争,“仅仅数次入狱,不足以令我收口”。
余澎杉昨日获释后,已接连在Facebook发文表达政见。对于新加坡今日对两名毒贩施以死刑,余澎杉形容这是令人伤心的一日 (What a sad day)。他之后再发文炮轰政府极权,不点名批评已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监禁异见人士长达32年。
余澎杉又称,政府以“意图伤害宗教感情”的罪名拘捕他,很可能是要诋毁他及令异见人士保持沉默:“他们可能以为将我关进监狱两次,就是一个有效的威慑,但这显示并不有效,所以战斗会继续进行!” 阅读更多 »
“李光耀终于死了!”余澎杉拘禁精神病院! 亚洲典范新加坡?少年上网骂政府 拘捕起诉传遭虐待!
公共电视:有话好说 2015-7-1
http://talk.news.pts.org.tw/2015/07/blog-post.html
徐顺全博士与淡比亚教授在政策研究中心的讲话——我们需要政治改变
新加坡民主党 2015-5-1
http://yoursdp.org/publ/chinese_language/tambyah/41-1-0-1484
上个星期,徐顺全博士与淡比亚教授在政策研究中心参与了一个闭门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玻璃缸里的对话”系列之一。
两位民主党领导人谈到了新加坡急需民主化,以及民主党所提出的替代政策和在为这方面做出的努力。
这次在政策研究中心跟他们进行研讨的还有政治与政府治理群集研究主任许林珠博士(Head of Politics and Governance Research Cluster)。以下是徐博士在研讨会上的讲话片段。
您会注意到在过去十年里,我们生产力的水平已经下降到令人失望的情况。我们尝试努力,但是,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为此投入了许多资金。我们提出了应急计划,其中包括利用公共开支资助私人企业的各种需求和设置,也调整聘用外来劳工的的税收。尽管如此,还是无法改变这个(生产力下降的)局面。
我们已经尝试了很多途径,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途径是我们未尝试过却又极其急切的。那就是:人类的生活动态和行为。撇开经济和政治,单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类的行为和动态会直接影响生产力。不管在试验中或者真实的世界里,我都未曾听说过人类能够通过利用恐惧和严厉整合的途径来发展及发挥个人创造力。通过这样的途径对待企业家和员工都一样不能提高创新和生产力。自行动党在半个世纪前取得政权以来,他们就在人民当中不断通过逐步灌输恐惧和社会整合来达致和行动党一个样的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北韩无法在世界上产生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J K罗林(J K Rowling)这样的人物。答案可从丹•阿赛莫格卢(Dan Acemoglu)和詹姆斯•罗宾森(James Robinson)的书——《为什么国家会失败?》中找到。他们谈到了采掘和包容的两种制度。采掘精华制度是把权力和资源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包容性制度强调多元主义和革新。作者对包容性制度做了诠释。它有能力从事有创造性的破坏而最终取得经济的革新。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