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李慧玲’
话术
李莫愁 2023-5-7
【哪根葱】
前阵子徐芳达在怡和轩第15届华文书籍奖颁奖仪式上,重申新加坡须坚持双语政策,并且帮助每一名学生把母语学好。徐芳达的演讲鼓励新加坡学生努力学好母语。“因为这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世界中,继续翱翔。”
这番讲话,莫愁理解为看场面而说的漂亮话,反正不会错到哪?因为自去年(2022)6月13日起,徐芳达卸下职总副秘书长的职务后,出任财政部和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他即不是掌管教育(陈振声),也不管华社(唐振辉),更不是内阁首长,所以这些话仅代表他个人观感。可是老吴(老番癫吴俊刚,下同)则捡了根鸡毛当令箭,兴奋地写了两千出字,好像是长夜漫漫,终见曙光。当然,对人民行动党政府原罪老吴只字不提,只是针对一小撮英文人,他说:
本来这些都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不过,现在看来有不少人已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进而也对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徐芳达的话是很适时的提醒: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新加坡唯一使用的语言,所以我们不是、也不能成为一个只用英语的西方社会。
报纸的老编还为他的文章加了小标题,认为要前进到双语社会,”家长学校和社群都要努力”,并为行动党政府脱罪:
双语政策的出发点至善,让我们的国民都能掌握双语,这对新加坡在国际上开拓发展空间是绝对有利的。如徐芳达所言,学好母语,“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继续翱翔。”
问题是:小徐,他算哪根葱?
【绂冕鹰犬】
最近《网络公民》的一篇文章,对正老娘的胃口,文章针对副总理黄循财的五•一发言,题目是:《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提并论,却负担得起世界上最昂贵的内阁》(Can’t afford to match the competition but can afford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abinet)。
过去莫愁就认为这是个简单逻辑的问题:你行动党要求全世界的政治最高薪,比起排老二的美国还多出好几倍,不过我们老百姓也接受了你们的解释,并且也通过选票支持了你们的要求,那么你们是否也要争气,样样给我们拿第一,拿第二、第三都“杜兰”? 阅读更多 »
阴谋论二则
李莫愁 2023-4-2
莫愁生性多疑,一肚子坏水每隔不久就会心生阴谋论,这个星期还生了两个。
【阴一】
据报导:“日前,一名妇女到某职总平价超市买鱼,来自中国的切鱼员工疑似没听懂妇女的要求,导致鱼被‘切坏’了。这名阿嫂级的女顾客愤而质问该女员工不懂英语,为何却能在本地工作?不但如此,她还进一步向超市负责人投诉,指女员工若无法与顾客沟通,就不该被调派到海鲜摊位这类需与顾客沟通的岗位。
“最终在超市负责人的调解下,女员工重新切了另一条鱼给女顾客,后者才收下离开。但回到家仍愤恨难平的女顾客过后将整段过程的录影放上网,引起轩然大波后又将视频撤下。”
这个故事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比那个英语人阿伯投诉综合诊疗所的医务人员都对他讲华语更不可信。作为一名新加坡人,上学时都宣读过信约,知道什么是“政治正确”,绝不会像广府佬所说的“阿茂整饼”——冇嗰样整嗰样滴。
先是本地媒体捉住机会对她大加挞伐,甚至加以放大到“国人不够包容”的结论。然后就稍稍夹带批评毕丹星不合时宜地在国会上,提议要以英语作为新移民的基测之一。接着还有大咖出现——总理夫人何晶也有话说:
我们不会因为不喜欢我们历史的某一部分而摒弃我们的历史。我们不会在政治正确的冲动下摧毁雕像。我们接受我们不是完美的,也承认我们还有很多要向世界各地学习。
身为新加坡人不仅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或持有我们的护照。身为新加坡人要懂得我们必须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来讨生活。身为新加坡人要自律、尊重、谦虚。‘新加坡魂’无法容忍傲慢的虚张声势和自大的霸凌行为。
这名不知好歹的英语人妇女,仿佛就是制造出来被用作祭品的牲羊。好让人民行动党政府阐明他们骗人的语文立场,顺便损一下毕丹星。 阅读更多 »
山穷水尽真无路
李莫愁 2023-1-8

李慧玲
“社长”李慧玲的这篇《新加坡还想在华语世界扮演积极角色吗?》,对象不明:到底是面向行动党政府的“跪谏”,还是写来忽悠华文受众?她在文章结尾舍弃“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贬义,采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褒义,有意要留一条“光明的尾巴”。可是在“又一村”处续了一条狗尾:“但是到了另一村时,应该已是另一番风景了”,露出她想左右逢源的“世界仔”贪婪,分明就是一种话术。
不仅是话术,还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废话。贫尼想起赖声川的《这一夜我们来说相声》的名言:
所谓废话就是一种听起来好像很具体,实际上是很空洞的一种话;它看起来讲到问题的症结,实际上是在回避所有的答案,所以它虽然很流畅,但是注定是要作废滴。
在新加坡,华文之所以式微,《联合早报》罪大恶极!建国以来,本是应该代表华社出声的喉舌,却甘愿为虎作伥,一路坑蒙拐骗,操纵舆情,让华族放弃很多的权益。按莫愁的想法,如今已撞南墙,来不及回头了。目前的华文现状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已。
“社长”还想为人民行动党的语文灭绝行为开脱,她说:“即便是眼下世界各地的资金和人员大量流入,外国媒体聚焦新加坡之际,新加坡期冀的也是进一步加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研中心的地位。发展文化,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因应他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重视文化的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巩固国人对国家的身份认同。主动为了积累与丰富多元来源的文化资本,促进思想交汇,恐怕不在规划当中,就更不要说想要在华语文化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了。……这个时候,估计新加坡政府不仅在地缘政治之中要强调不选边,对于文化认同,它会有更多顾虑和戒心,并且小心翼翼地避免被人贴上亲哪一边的标签。现在物转星移,新加坡在华语世界里,要想扮演积极的角色,挑战更大。”——强调“客观因素”,“非不为尔,实不能也”,轻轻一把就把他们大赦了。 阅读更多 »
中国富豪扫货豪宅、劳力士卖到缺货 新加坡浓浓钱味背后的阴影
天下杂志/陈一姗,卢沛桦 2022-12-27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4181
地铁站里随处可见的中国烤鱼,生意桌上红酒变成茅台。当半数家族办公室都来自中国大陆,富人狂买名车与豪宅,占七成人口的华人从微信获取新闻,新加坡价值要如何维护?

走进新加坡武吉士商圈的火锅一条街,犹如走进中国城市。图片来源:谢佩颖摄
相较于乌节路的高档百货,邻近华人观音庙、苏丹回教堂、阿拉伯街、马来传统文化馆,新加坡所有文化撞在一块的武吉士(Bugis)商圈,热闹又亲民。
过去2年,这里却悄悄发生转变。商圈里的连城街(Liang Seah Street)以前卖的多半是新加坡小吃,如今已摇身成为中国火锅一条街。而各大地铁站最显眼的,也是发迹自深圳的中国烤鱼品牌“探鱼”。
“以前只有中国城才有很多中国餐厅,现在几乎每个商场都有中国餐厅,连KTV都是中国人开的,”世邦魏理仕新加坡执行董事庄美英观察。
中国因素已成为新加坡繁荣市景下的一股伏流,连政府都不敢忽视。最明显的,莫过于8月2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国庆讲话。
首位必须解释外交政策的总理
用4种语言做国庆演说是惯例,通常内容差异不大。但今年中文演说,李显龙花了极长的时间,跟华人社群解释,乌俄战争发生后,新加坡为什么要谴责俄罗斯?为什么要和美国站在同一阵线?他特别强调,新加坡不是选边站,不是亲美,而是对小国而言,“维持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必须坚定的立场。他甚至得回溯到1983年,新加坡也曾反对美国入侵格瑞那达,证明新加坡原则一致。
“这是第一次,领导人得跟人民解释外交决策,”南洋理工大学人文社科院院长廖振扬看在眼里,认为这是一个警讯。
他解释,新加坡谴责俄罗斯的理由与美国不同,只是结果相同。但从疫苗、贸易战到乌俄战争,华语社群透过微信接受来自中国的讯息,所有一切都变成阴谋。背后真正原因,当然是因为中美关系紧张,问题是这已经对新加坡造成影响。人民从中美两边收到讯息,变得很敏感,逼得领导人必须出来解释,这是李光耀与吴作栋时期都没发生的事。 阅读更多 »
自宫
韦春花 2022-7-10
星期六在《联合早报》的言论版看到这个改版启事:
立马就想到是在为林任君、陈怀亮和“社长”李慧玲解套,本来是他们仨轮流写的园地,大概也学吴新迪一样从此不写了。毕竟老是写些歌功颂德或言不由衷的文字,久了自己也会生厌。
自从当年林任君决定把《联合早报》变成人民行动党的附庸,早报已然自宫,从此没了调查式的报导,有的只是照本宣科的政府喉舌。虽然他们的英文同侪还是勉强继续这么做。这就好比在野党在国会监督执政党,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人民也希望看到这样的场面,《早报》的马屁精蓝云舟却三番四次认为这样的监督是在浪费时间,心疼部长受到严厉拷问:
1、7月5日:“政党相互指出对方所提政策的短处,也是民主过程的一部分。但在这过程中,更应注意不要把自己的道德高地建立在对事情的片面陈述上,否则不只无益自己的主张,还会使多年努力完善的扶弱制度受到不当的抨击。”
2、7月6日:“提问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国会补问,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针对当下讨论的课题问得快、精、准。往往从议员的补问,也能听出议员是否消化了政府给出的答复,以及议员对课题的关切和熟悉程度。如果获得补问的机会,提问时却没有善加把握,恐怕不只是议长和部长要打岔,在民众眼里也会被打叉。三分钟内要部长至少三次起身打断议员发言和表达不满,而且提出的两道“补问”也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上的增补作用,不禁让人疑惑,梁文辉是确实有实质的提问要提出,还是只想借题发挥、刷曝光时间?”
虽然执政党死鸭子嘴硬,但是很多政策的改良和改善都是在野党“问”出来的,只要你不是只具金鱼般两分钟记忆。 阅读更多 »
奉命文学
韦春花 2022-3-27
“任君老矣,尚能抔否?”
看了张志贤刊登在《联合早报》的《新加坡对俄罗斯的原则立场和制裁》,才知道新加坡还曾在联合国投过好几次反对入侵的票;1979年至1989年(10年间)反对越南入侵柬埔寨、1983年反对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可见林总不够努力,竟找了一个投弃权票的例子(印尼入侵东帝汶)来护主,太不够意思了。
《联合早报》刊登张志贤的文章同时,旁边还陪衬着李慧玲“社长”的奉命文章《小国走在钢丝上》,文章说:“我们不难理解新加坡陈述立场的语境。对于‘亲美’之说,他(张志贤)提到许多人已经遗忘的1983年美国侵略东加勒比海的格林纳达事件,指出尽管新加坡与美国是亲密的朋友,该表示反对,新加坡还是会表示反对。”——好像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其实简单的算术就可以告诉我们,这已是将近33年前的事了。不可否认,当年或许新加坡还有着建国初期那种不结盟愤青的影子,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不是这样的了。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事件,就在事发后的两周(9月24日),新加坡是唯一一个东南亚国家,批准所谓的美国人协会在国家体育馆(1万5000人)举行的大型悼念仪式,出席的有:总理吴作栋,副总理李显龙,以及内阁资政李光耀等高官。阿富汗战争(2001年-2021年),由美国率领盟军的“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003年-2011年),也称第二次海湾战争,在长达20年内,行动党政府都派出国民服役人员去参与“执行和平任务”。这些的重量难道不会压过仅仅是投票反对那么简单吗? 阅读更多 »
幸灾乐祸2
韦春花 2022-2-21
说到为“贤者”卸责,官媒最擅长就是“两说”;可以说成“轻于鸿毛”,也可说成“重于泰山”。维文撒谎门的确是被说成“恶小爱大”。
文章写完,意犹未尽,故有《幸灾乐祸2》。
翻看旧资料,突然明白:发生在新加坡国会的事,有些为何会上升至COP(国会特权调查委员会),有些则是“事如春梦了无痕”。个中原因在于执政党如何与官媒携手合作,操纵上落,技巧娴熟。
【说谎与时长】
《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韩咏梅说:“你要坚持诚信,就一点都不能说谎,这一点很难,但至少基本上一有错,可以马上承认,能够马上纠正,至少不会差太远。但是辣玉莎的事情,工人党却没有马上做这事,让它的诚信打了折扣。所以为什么辣玉莎的事情会变成整个党的诚信危机。”——当然说得在理,这调调儿毕竟是老生常谈。
可是就约莫一年半前,维文为了护航手机应用软件TraceTogether法案快点在国会通过,在国会拍胸膛——保证——收集到资料不会被政府利用作其他用途。可是很快他就知道这是项不可能的任务,害得他辗转难眠,“他用整个11月的时间查询刑事诉讼法(政府自己的法律人士在哪里),和同僚讨论。我猜同僚说不能做任何改变。然后他整个12月都很安静,因为他认为1月的国会提问可以解决问题。最终,是一个初级部长陈国明加以处理,他看来像是甚至没有被告知要作出澄清。在此期间,合力追踪已经在一个案件中使用。然后,当问题曝光后,维文在第二天就跳出来,很快就宣布问题可以修复——所以就有了修正案。”——事件整整拖了5个月,比莎谎门还长了2个月。维文这么做,是不是有人要他把说过的不实言论带到坟墓里去,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拖这么久,最后还搞出一个“修正案”圆谎,也是一种卸责的模糊战术。这里春花就用韩总后来对莎谎门事件所说的原话,回赠给她:
搞模糊的策略,在是非分明的事件中,对理亏的那一方最有利。因为把大家都弄糊涂了,本来自己要打100大板的,最后各打50大板了结,反正自己得认错,不如看起来像被对手欺负一样,在政治博弈中来说,这是对理亏那方最好的结果。……懂得在模糊地带周旋,是领袖应有的才能,但是通过自己的作为或不作为制造模糊,闪避责任的,或者没有勇气承认错误,在“道德正确”与“政治正确”之间选择后者的,不能算是好领袖。
伤害和侮辱孰大?
韦春花 2022-2-13
国会议员滥用特权的调查,本来就简单明了,因为该干嘛就干嘛。然而行动党却推出一个阴谋论——认为这是工人党高层策划的坏事,循着这个自由心证,故事就发展至今。举国上下竟没人敢提出异议!砖家和官媒,还有个王乙康都异口同声说交付总检察署调查,是维护了工人党领导层的利益。
对于国会特权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老娘先把结论说在前头: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为什么说“伤害性不大”呢?因为很多人都忽略了行动党政府还得顾虑国际社会的眼光;如果在国内已经吃相难看,难道还要把他们的馋相公诸于世吗?网红默乐最近就曾说:
这是我们第二次听到可能对工人党提起刑事诉讼。第一次是几年前,部长们嘀咕说,该党对其市议会的财务管理不善可能会引起刑事制裁——结果是什么也没发生。
对于工人党市镇会的诉讼,历时经年,最后竟然是:判决没人有印象,谷歌也找不到。2018年10月05日《红蚂蚁》的沈泽玮下了一个很耸动的标题:《市镇会起诉工人党三巨头:自肥“自己人”榨取居民血汗钱》,简直十恶不赦,结果有谁坐牢了,还是有谁被告到报穷了?没有。因为行动党在意的是过程,最好歹戏拖棚……他们自诩是圣人,不喜欢弄脏双手,不在意一时半会的快意恩仇;他们更喜欢借刀杀人,让异议者“永世不得翻身”。
有网友就说这个国会特权委员会让他想起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这个比喻倒是挺贴切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Inquisición española)。它是于1478年由西班牙卡斯提尔伊莎贝拉女王(Isabella I)及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国王(Fernando II)要求教宗思道四世准许成立的异端裁判所,用以维护天主教的正统性。初心虽如此,后来却变成镇压异教徒的工具,裁判所成立的三个世纪期间,大约有15万人因各种罪行被起诉,其中有3,000至5,000人被处决。
行动党要训练的巴甫洛夫小狗,不是在野党人士(他们已被认为冥顽不灵),而是全国的老百姓。让小老百姓在心中埋下一颗恐惧的计时炸弹;看到有人挑战行动党,立马就想到他将官司缠身,最后家破人亡,看你怕未?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徐顺全,徐顺全就是在行动党和官媒勾连下的牺牲品,使到很多人都很莫名的讨厌他。不管他受过多少的冤屈和坎坷,人们就是觉得应该以‘虚伪,狐狸,没有工作,没有介绍信’等字眼来形容他。武吉巴督补选时《联合晚报》假惺惺去访问他,受访时徐顺全说了一句:“我为我过去的毅力骄傲。”报纸打出来的标题却是《绝食、坐牢、破产——徐顺全不后悔往日“疯狂史”》。这就是报社李慧玲和郑景祥的共同杰作,居功厥伟,难怪后来不管怎么生安白造也要弄个“社长”给她做。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报社还加个“改网页但不道歉”的戏码,一副靠山过硬的横样。补选后,“世界仔”李慧玲还写了一篇文章权充道歉,标题是《徐顺全输了还是赢了?》,好话说尽,算是打了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