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骚乱是被忽视者的语言

leave a comment »

梁海彬     2013-12-15
联合早报

这个社会必然存在着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处理的问题。把事件“复杂化”看似危险,但或许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从多个视角,一窥全貌。

小印度事件发生后,我和大多数新加坡人一样极度关注事件的发展。

社交媒体出现了大量相关信息,第一手资讯即时出现在手机屏幕。一些网民对事件的发展随即作出反应,其中不乏种族歧视的言论,与此同时,不少网民也纷纷留言要求新加坡人理智看待事件,不要发表煽动情绪的言论。

这种自我调节、自我监管的现象,颠覆了一般人对互联网的既定印象——不负责任的言语或许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开,但理智的网民也为数不少,辟谣的速度并不迟缓。

纵观而论,国人在各种媒介上积极讨论(无论是评论、猜测或分析)此事,不外乎都是关心岛国的表现。新加坡人大多务实,而且追求安稳,谁都不希望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当局过后采取的行动处理得相当妥当——除了通过法律途径制裁相关人等,同时也向外劳强调说明新加坡的法律制度。去年的巴士司机罢工事件,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不过还是有人发出疑问:为何只着重如何解决事件?为什么不去理解事件的导火线?有民众认为,唯有理解事发原因,才能够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新加坡作为一个法治社会,以法律解决事端是必然的应对措施。然而,我始终无法单纯地将这起小印度事件轻易地以“犯罪行为”来看待,我认同任何骚乱事件都不应以“犯罪行径”或“盲目无知的群众”这类观点轻易地概括和定论。这里要说明强调的是,诉诸暴力并不可取,既无益又无建设性,但倘若人们对待这类骚乱事件的态度过于轻率,对事情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那么解决问题将只是治标不治本。

以执法单位的立场而言,短期内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实行压制性措施,例如周末在小印度实行的禁酒令、禁止私人巴士进入小印度等等。但若要长远地处理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尝试逆向思考:这些人也许不完全是冲动而盲目;他们或许不全是因为受到酒精或血气的影响……

轻易地把这起事件归咎为一群人的一种“非理智行为”,是不是就特意忽略了这些人内心真正的所思所想,我们是否曾经尝试去了解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与理解?

事件发生后,网民再次谈论把外国劳工都转移外岛居住的提议。这是一种典型的机械式处理方式,恰如我们发现孩子的成绩不好,就二话不说把孩子送去补习。这种思考方式类似求学时处理数学题的思维模式:以既定的方程式处理问题,然后习惯于绝对性的答案。但是我们处理的是人的问题,是更为复杂,更具流动性,而且往往没有绝对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更费心思去问、去理解。当中学生都懂得在文章中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时,我们更应动脑筋去思考这起事件所意味的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必然存在着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处理的问题。把事件“复杂化”看似危险,但或许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从多个视角一窥全貌。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在受访时说过:“骚乱是被忽视者的语言。”我们对社会课题所抱持的观念,不妨借此机会检视一番,想想新加坡人是不是应由上至下进行反思,以改变对“被忽视者”(无论是居民或移民)的态度与认知。过于简单地把他们归类为“暴民”,是不是也在对他们施予一种暴力?社会硬体毁了可以重建,但是当人心受到暴力对待时,应该如何修补呢?

目前官方已经就此骚乱事件进行调查;然而,当400人在小印度愤而攻击职权象征的警车和救伤车时,当国人透过手机镜头目睹它所造成的撼动时,我觉得每个国人其实都应和这起事件有关系。

Written by xinguozhi

12月 15, 2013 在 3:04 下午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