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Posts Tagged ‘李光耀

殷吉星:工人党这块品牌已渐成气候 下届大选恐会是场硬战

leave a comment »

红蚂蚁/张丽苹     2024-4-9
https://www.redants.sg/overview/story20240409-8112

https://static.redants.sg/styles/large/s3/articles/2024/04/09/20240409-InderjitSinghCOVER.jpg?h=e7f7d5fa&itok=u1er2Dah&w=1242

殷吉星在视频专访中说,他曾经跟李显龙总理直言不讳:“你父亲的领导方式是专制的,吴作栋是协商式,他在做决定前一定会先咨询他人。你的风格则是分散式(distributed),我告诉总理你必须管得更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跟你一样出色,不如结合吴作栋和李光耀的作风,取长补短。”(视频截图)

新加坡今年会不会举行大选?


这道问题相信是继“李显龙总理什么时候交棒给黄循财”之后,最多新加坡人想知道答案的。

红蚂蚁没有答案,但有注意到人民行动党前国会议员殷吉星(Inderjit Singh)在4月7日上传的一段视频中给出了答案。

殷吉星接受网络节目Inconvenient Questions(意指“冒昧提问”)主编维斯瓦(Viswa Sadasivan)访问时预测:

李显龙总理应该会在今年七、八月交棒给黄循财,接着人民行动党估计会打铁趁热,在年底之前举行全国大选。


新加坡下届大选最晚必须在2025年11月前举行,但执政党可以选择在那之前的任何时候解散国会举行大选。

殷吉星曾在1996年至2015年担任新加坡国会议员,见证过吴作栋总理交棒给李显龙总理,也参与了四次全国大选。他与李显龙总理同属宏茂桥集选区议员,从政期间也曾担任行动党副党鞭。
被公认为最爱点评执政党且敢怒敢言的殷吉星,有话直说的性格有时难免得罪一些人,甚至惹恼一些同侪,但他说,李显龙总理总是告诉他:大胆谏言,别有所保留。
李显龙与殷吉星

李显龙总理(左)2015年与同为宏茂桥集选区议员的殷吉星在宏茂桥市镇理事会蓝图推介仪式上合影。(海峡时报)

这回,殷吉星在专访中提到,工人党的品牌已在一届届大选中建立起来,在选民心中有了一定的口碑。下届大选将是人民行动党很重要的一战,因为那将是黄循财首次领军第四代领导团队(4G)出战,来自工人党的竞争不容小觑。

红蚂蚁将殷吉星的25分钟访谈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8分钟发言整理如下。这段视频在48小时内已累计超过2万1000人次观看,有望成为殷吉星2020年“爆款文”之后,最新的“爆款”视频。

大选可能在年底举行?

殷吉星:年底大选

殷吉星:全国大选应该很快就到来,今年年底,甚至更早。(视频截图)

毫无疑问,黄循财将在下届大选来临前接替李显龙出任总理,最佳接棒时间,应该就是今年七月、八月左右。可能在国庆群众大会之前,也可能在那之后,具体时间由他俩决定。在那之后,全国大选应该很快就到来,今年年底,甚至更早。


这时维斯瓦插话问道:会是今年10月吗?殷吉星不置可否。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看起来就像是个大选预算案,所有人都分到糖。所以(执政党)应该会打铁趁热用好时机,不然又得等明年的预算案。国庆群众大会是一个又可以再派糖的时机,派完糖就可以准备大选了。我猜测应该是这样。

然而这当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那就是新加坡人关注的重大课题在下届大选来临前不会得到解决。生活费上涨、住房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解决,我不知道派再多的糖能否解决这些棘手问题。有些选民肯定会想:你们都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只不过想赢得选票,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生活费上涨、住房问题本来都在政府的控制范围内,但执行起来却不理想,所以我们现在自食其果。……政府原本可以应对(这些课题),但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下个大选很可能就会感受到冲击。

我个人的看法是,今年的财政预算案的加持效益将非常有限。那些重大课题才是最关键。如果新加坡人看不到未来能带来希望和机会,那人民行动党将会丢失选票。


阅读全文»

Written by xinguozhi

4月 12, 2024 at 5:07 下午

“汪派”与“蒋派”在新加坡的斗争——从晚晴园与同德书报社谈起

leave a comment »

许剑虹      2024-4-7
https://www.storm.mg/article/5074336

同德書報社在政府遷台初期充當國民黨在新加坡的白手套角色,自然以蔣中正為精神領袖。(圖:作者提供)

同德书报社在政府迁台初期充当国民党在新加坡的白手套角色,自然以蒋中正为精神领袖。(图:作者提供)

今年新加坡航展,笔者除了前往樟宜中心了解东南亚乃至于全球的航空工业发展趋势外,也趁机走访了晚晴园与同德书报社两个在历史上和中华民国有密切关联的机构,希望对新加坡华人的国族以及两岸认同有更深刻的了解。为什么晚晴园和同德书报社能帮助我们了解新加坡华人的国族与两岸认同呢?因为这两个机构与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都有紧密的历史渊源。

1902年落成的晚晴园,本是新加坡华人橡胶业巨子张永福买来给母亲养老的别墅,在1906年被借给孙中山做为同盟会的南洋总支部。张永福本身也参加了同盟会,并成为党证第003号的国民党党员(孙中山为001号),换言之晚晴园是中国国民党在东南亚活动的历史开端。同德书报社则成立于1910年,由孙中山本人在新加坡创立,目的是向华侨子弟传递革命思想。

两个组织的历史都比中华民国还要悠久,也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同盟会或者国民党支部的身份于新加坡活动,为国民政府效力。尽管有相同的历史渊源,且在政治光谱上都是亲国民党的组织,可晚晴园与同德书报社却在1937年或者1941年以后走上了分道扬镳的局面。晚晴园的屋主张永福,在抗战爆发后与蒋中正决裂,投效了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出任侨务委员职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晚晴园为日本昭南宪兵队征用,成为日军搜捕与迫害抗日华侨的重要据点。同德书报社则继续追随蒋中正领导的重庆国民政府,因此成为日军重点的肃清对象,甚至就连国父亲笔撰写的牌坊都差点被毁。幸有爱国社员冒着生命危险与以保护,才使此一国宝被保存下来,如今继续被悬挂于同德书报社的大门之外。

这一次的分道扬镳,也使晚晴园与同德书报社面对海峡两岸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晚晴园传承了国共合作时代以汪精卫为代表的联俄容共思想,属于不折不扣的“汪派”。在被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接管后,以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名义同时与中国大陆还有台湾打交道。同德书报社则从国民党的海外党部转型为支持中华民国的新加坡民间团体,坚决只与台湾方面来往,非常有趣。

(图:作者提供)

(图:作者提供)

晚晴园其实是汪精卫的招魂所,如此公然挂出汪精卫的照片,在当前的两岸都很难想象。(图:作者提供)

晚晴园其实是汪精卫的招魂所,如此公然挂出汪精卫的照片,在当前的两岸都很难想象。(图:作者提供)

秉持“汪派”思想的晚晴园

笔者是2018年第一次造访晚晴园的,后来又分别于2020年还有2024年造访两次,前后共前往三次。整体而言,晚晴园是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在南洋领导革命的历史为主轴。其中潮州黄冈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以及云南河口起义等三场起义都是在晚晴园所筹划,证明了这栋建筑物乃至于整个新加坡和中华民国历史的特殊渊源。

占领马来半岛的英国殖民者,为了压制马来人的独立思想,大量从华南以及印度引入外来人口,反而使新加坡成为汉民族主义者躲避追捕的世外桃源。同盟会与国民党的支部,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在马来半岛各地开花。早期的国民党人将焦点摆在中国的革命上,对新加坡与马来亚的未来不感兴趣,可这一切在孙中山先生采取“联俄容共”的政策后出现改变。 阅读更多 »

《发现峇峇娘惹》:为何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会要求别叫他“峇峇娘惹”?

leave a comment »

太田泰彦    2023-11-2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4587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不久,时任总理李光耀曾在新加坡国会上清楚拒绝自己被称为“峇峇娘惹”,背后的原因与新加坡复杂的族群关系有关。《发现峇峇娘惹》作者太田泰彦认为,李光耀的真意是避免敏感的族群问题,以维持社会稳定。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3/11/haiwewke7rb0cqfhxvb9vgvjqivx5q.jpg?auto=compress&h=648&q=80&w=1080

1970年的李光耀和夫人柯玉芝。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政治性考量

新加坡的建国之父李光耀,其实是一位峇峇娘惹人,但他却刻意避免被这么称呼。

这是基于政治性的考量。李光耀作为政治领袖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刻,是二十世纪中叶的1950年代,也就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代。

当时,有一群上流阶级的华人帮助了殖民这些地区的英国人,并且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保护下过着优雅的生活,这些人就是峇峇娘惹。

虽然李光耀事实上出身峇峇娘惹,但是身为当事者的他却能保持着超然的心态,并且以他独特的觉察力,观察这缓慢流逝的亚洲时间。我想,这两点背后必有所关联,这似乎也与峇峇娘惹这个在东南亚历史上留名的族群,在该地区经常被视为异己有关。

峇峇娘惹其实是曾经帮助宗主国英国工作的“打手”。他们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理下,推动亚洲各国的贸易网路,经营包含新加坡在内的马来半岛和印尼诸岛上的橡胶及香料农场,也经营生产锡矿等种类的矿山。此外,他们还身兼人力仲介,负责招募、管理不断从中国大陆流入的移工。

因此李光耀与其家族如果被认为是这种依附英国的精英支配阶层,必定会引发极大的风波。尤其在即将脱离英国、立志独立建国的新加坡内部,将无法得到庶民阶层的支持。

创造经济繁荣的现代新加坡,是个让人感到光彩炫目的都市国家,市中心林立着五、六十层楼高的摩天大楼,小小的国土上满是法拉利、蓝宝坚尼在奔驰。新加坡是一个人均国民所得超越日本的“富裕国家”,在豪华的游泳池和大厅、附健身房的豪华公寓里,随处可见亿万富翁。

但在二十世纪中叶,李光耀作为一名政治家开始出崭露头角的时候,新加坡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只是一个饱受贫困和疟疾困扰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贫穷的百姓支持他,李光耀不可能实现他的梦想。这个梦想,同时也是一个宏伟的志向。也就是要在新的国家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建设出东南亚最繁荣的国家”。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1月 30, 2023 at 3:59 下午

水静河飞

leave a comment »

殷素素     2023-11-5

现如今,新加坡台面上的官媒全是溜须拍马的主旋律,尤其是关系国内课题的匿名“社论”。中道之言如王昌伟等名士的文章则是买少见少。至于在野党/异议者统统发配网络,远离朝堂,没几个人知道。偶尔在官媒上看到在野党或异议者的报道,多是“泼马新闻”;说某某对部长或某部作出不实的指责,被施与“泼马”以纠正之,要国人注意那些皆是无稽之谈。

王昌伟因为不忿被林任君利用,说他是在仁君大肚宽宏的气量下,得以畅所欲言,犯言直谏;让故作吃惊的林任君“错愕”,于是就写了篇反驳文章。王昌伟说:

每当我回想起这段往事,我并没有因为李光耀先生的“不杀之恩”而感激涕零。时至今日,我还是认为,李先生是否能接受批评,是否“可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政治领袖的批评,只要合法合理,不涉及造假、诽谤,那无论措辞多尖锐,无论政治领袖有多“不悦”,都不应该有人因言获罪,人头落地。……言论自由是新加坡公民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不是任何圣君贤相的恩赐。如果我们的国家,是个须要考虑政治领袖的“局量”有多大,才能说多少分话的地方,那即便政治领袖心胸宽广,乐于“纳谏”,仍然是全体新加坡人之不幸。

如果新加坡还有第二家华文报的话,王昌伟应该投给第二家,否则再投给《联合早报》的话,登出来就是又被利用啦。林任君说“既然王昌伟都敢写了,早报怎么可以不登呢?于是拍板放行”——说得倒是轻松,其实里头会有多少自己的算计。“社长”李慧玲可能还要以此来说明《联合早报》是家维护言论自由的媒体,李慧玲在《向第二个百年迈开大步》里头所说的“我们”:

我们有我们的原则,也有我们的理想,希望通过我们的新闻事业,国家能够继续蓬勃向上,人民的权利得到维护,生活丰裕充实。/为了加强我们自己内部的条件,我们也希望本区域,乃至世界,能够和平、永续发展。不要以为我们面对压力,背脊就挺不直,我们更不可能为其他国家的议程放弃原则

——其实是和国家、执政党画等号的,并没有个体的位置存在。当然,她所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是大白话,因为今天她所领的是御赐的高薪,是为真金白银折腰才对。

王昌伟能够(相对地)“畅所欲言”,多少还是得益于新加坡社会先敬罗衣后敬人的风气,只要显摆出哈佛博士和国大中文系主任的金字招牌,多少会得到尊重,其余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以林任君找来找去也只有一个王博士的例子可以拎得出来。不过话说回来,即使王远赴哈佛研读博士期间,潜龙在渊的他曾被退稿过:

我从1999年至2004年留学美国期间,每周以专栏作者的身份给早报投稿,内容以评论本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现象为主,当中不乏对政府尖锐批评的文章。如果没记错的话,五年的时光,最后一刻被撤换掉的文章大概有五六篇。

即便如此,王昌伟个人的勤奋、正义感和勇气,着实令人钦佩的。其他较为华社所熟知的两位博士,一位是梁文福,另一位是吴庆康。梁博士仍耽溺在几十年前新谣的成就里,挂着“纯文艺版”招牌,依然风花雪月,接受信徒的膜拜,从不为华社、华教发过一声。而吴姨庆康早年奢华风尚,如今年老色衰,身为记者身份,偶尔才会在专栏讲几句良心话,如此而已。

林任君说:

(1991年)大选结果反映了华社的不满,因为政府“长时期漠视华社的感受”。刚在一年前卸下总理职务的李资政因此认为,年轻部长必须加强与华社的接触,建立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必须多注意华文报,从中听取华社的心声,掌握华社脉搏。他要他们与华文报的高级编辑定期见面,讨论时事课题,了解我们的想法——但必须全程用华语。

具体的做法,是由吴作栋总理的政治秘书陈原生安排饭局,每次邀约几位年轻部长和几位华文报高级编辑,到总统府共进午餐,一面吃饭一面用华语交谈。饭局都安排在星期六,李资政和吴总理都会列席,部长则轮流上阵,每次三四位,包括李玉全、杨荣文、李文献、马宝山、林文兴、林勋强等,有一次连胡赐道和简丽中也出席了。这些部长我们经常接触,全用英语沟通,现在却突然改为“华语对白”,大家都觉得很不自然,感觉很别扭。部长们不习惯用华语讨论时政问题,往往力不从心,无法从容应对,因此常常出现冷场。我们戏称这是在“陪部长读书”,周末加班,也算是工作的一部分吧?还好只是三几个月一次,到1992年年中就结束了。

一起吃饭或许在1992年就结束了,可是部长亲临指导喝咖啡,则一直是现在进行式。可见报馆与执政党的勾连是老太婆的旧棉被——盖有年矣。 阅读更多 »

马英九出席亚洲前瞻峰会:两岸问题不能假手外国解决

leave a comment »

中央社/刘冠廷     2023-10-4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10040290.aspx

前总统马英九今天在“2023年亚洲前瞻峰会”表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对他两岸政策启发甚多,包括认识到台独是行不通的路,两岸问题不能假手外国来解决;而“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唯一的解方。

马英九3日率马英九基金会“大九学堂”30名学员访问新加坡。马英九办公室今天发出新闻稿指出,马英九下午出席“2023年亚洲前瞻峰会”,与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澳洲前总理霍华德对谈,回顾李光耀对亚洲与全球关系发展的贡献。会前3人先会晤半小时交换意见,期间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马英九致词时表示,他要特别感谢李光耀,曾对他的两岸和平政策多次公开肯定。2011年3月29日,李光耀最后一次访台,也当面肯定他的两岸政策,对台湾、区域都有利。事实证明,他执政8年,两岸是最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时期,绝不是2021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所称的“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

马英九指出,李光耀认为台湾一旦宣布独立,中国大陆就会以武力犯台,美国不会为了台湾的独立与大陆交战。李光耀的智慧洞见,他非常认同。他卸任总统后,在台湾也多次表达,两岸问题不能假手外国来解决,也不可能要求别的国家为台湾牺牲自家子弟,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

马英九认为,对美国这样长期支持台湾的外国政府而言,不会希望将其卷入另一场俄乌战争。他认为外国政府若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励两岸双方积极对话与交流,才能避免台海发生战争。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0月 5, 2023 at 3:02 下午

矫情饰伪的严孟达

leave a comment »

伍依     2023-9-25

《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严孟达的《如果历史有“如果”》(2023年9月24日,《早报星期天》)对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的文章《李光耀百岁冥诞话功过》中,举出李光耀的“犯下的错误”是“与马来亚合并,这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在1962年全民公投中问题的设计,使反对的公民无法表达意见”。严孟达即不表示认同,也不表示反对,却顾左右而言他地提出“不妨回顾一下当年新加坡的处境”。

要说“当年的处境”应该是英国殖民统治和李光耀集团的处境。二战时,英国被德国法西斯打残,在亚洲的殖民地逐一被日寇占领。二战后,英国人已经无法继续维持殖民统治,殖民地纷纷独立,唯独马来亚、新加坡和北婆三邦,英国人仍然继续殖民统治,但是已经力有未逮。于是,1951年初,英国驻东南亚最高专员麦唐纳提出“马来西亚”概念,作为英国未来退出东南亚的新殖民主义蓝本。

在新加坡,左翼力量强大,芳林和安顺补选,人民行动党失利,李光耀感受到严重威胁,政权不保。于是李光耀与最高专员薛尔克不断磋商,与东姑一起和英国殖民部大臣莫德林讨论“应当在合并前,还是合并后肃清共产党人”。关于这一段过程,《李光耀回忆录》写得相当露骨:“东姑重复说,他要新加坡内部安全委员会先采取行动……他不愿意在马来西亚成立时采取镇压行动……我告诉莫德林,行动可以在英国仍然对安全负责时开始,必须由英国以内部安全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指挥……莫德林问要扣留多少人,我说得由政治部决定,估计要扣留200到250人,其中100人大概会在一年内释放,其余半数遣返中国,但是东姑要将其中25到35个死硬分子扣留一段时期。”这清楚说明,李光耀与英国人和吉隆坡政权密谋成立“马来西亚联邦”是借刀杀人,收拾左翼力量。

傅树介在回忆录中不仅引用英国解密文件揭露李光耀的图谋,还引用行动党主席杜进才说的“我们像马来亚的任何一州一样并入马来西亚……这是李光耀的想法。他起草那些条件。对我来说,这是毫无意义的……这是在最后一分钟做的。”

新加坡左翼力量的强大,李光耀自知难以抵挡,于是就在全民公投选票中玩弄花样,只允许选民选择以哪种方式加入马来西亚,不允许选民投下反对票,这就是许通美说的“在1962年全民公投中问题的设计,使反对的公民无法表达意见”。社阵在相当劣势的环境下,只能号召人民投空白票表示抗议,哪曾想李光耀将所有空白票和不确定票都视为支持政府票计算。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9月 25, 2023 at 8:58 下午

胡人来说八道经

leave a comment »

伍依    2023-9-19

所谓“文史工作者”纪赟的《李光耀的政治与精神遗产》(2023年9月19日,《联合早报》)显然对新加坡历史知之甚少。

纪赟对李光耀赞誉有加,对“李光耀的政治与精神遗产”浓彩重墨,对李光耀的“值得反思之处”却轻描淡写。

新加坡182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到李光耀1959年上台执政,已经是135年后的新加坡。英国人为了掠夺亚洲国家的资源,精心经营了新加坡,公路、铁路、机场、海港等等基础设施齐全。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英国人制定了许多镇压人民的法西斯法令。可以说,李光耀全盘接收了殖民统治的衣钵,继续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白衣人换上了白皮人。纪赟俨然一派宗师,教导人们要对李光耀的评判“不应脱离当时世界与新加坡的具体情境来加以评判”。

“当时的世界”是反殖浪潮风起云涌,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的时代。新加坡的反殖浪潮,把李光耀席卷了进来。凭着法律专业,掩藏英国人培养的身份混进反殖队伍中。在反殖队伍协助下,得以在1959年上台执政。没有反殖力量的强大支持,李光耀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誉为的“苏伊士运河以东唯一的英国绅士”,充其量是一名律师而已。纪赟不懂得这段历史,胡扯李光耀“在他领导下新加坡实现了主要制度框架上由无到有,以及国家力量上由弱到强,由穷到富的跨越式发展”。新加坡的“主要制度框架”明明是英国人打下的,纪赟为了颂扬李光耀,居然无中生有地说是李光耀“实现”的,不就是无常二爷卖布——鬼扯吗?纪赟自己不就说“新加坡作为殖民地,在英国退出后,其政治、法律、经济框架与文官制度都相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吗?

新加坡是弹丸之地,谈得上“国家力量”吗?新加坡“国家力量”的“强”能“强”到哪里去?遑论什么“国防与军事战略”。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青睐,把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过来,新加坡才有所谓“由穷到富”的发展,哪是是什么“跨越式发展”?哪里仅仅是李光耀之功?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9月 19, 2023 at 6:34 下午

开箱老照片》2002年李光耀低调访台 穿梭台海角色受瞩

leave a comment »

中央社    2023-9-18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9175003.aspx

2002年9月18日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前)與夫人下榻大溪鴻禧別館,當天傍晚他們赴大溪高爾夫球場,面對現場記者的各項發問,李光耀未做任何回應。(中央社檔案照片)

2002年9月18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前)与夫人下榻大溪鸿禧别馆,当天傍晚他们赴大溪高尔夫球场,面对现场记者的各项发问,李光耀未做任何回应。(中央社档案照片)

2002年(民国91年)9月18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访台,行政院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前往大溪别馆会晤,就两岸关系议题交换意见。

2002年9月17日至20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偕夫人来台访问4天,期间分别会晤陈水扁总统、副总统吕秀莲、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委蔡英文、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等人。

访台之前,李光耀先访北京,会晤过中共领导人江泽民,尽管海峡双方都说李光耀不是“两岸密使”,但外界仍特别关注李光耀穿梭两岸的角色以及他是否居间传递相关讯息。

但李光耀此行非常低调,全程没有回应媒体任何发问,守候在旅馆的媒体始终只听到李光耀以“谢谢大家、谢谢你们、再见”等回应。

李光耀2015年辞世,他与台湾关系密切,访台超过25次以上,可能是外国领导人访台最高纪录。

更多李光耀的照片,请至中央社影像空间查看。

Written by xinguozhi

9月 18, 2023 at 3:03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