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住豪宅(三)
李莫愁 2023-5-28
有人认为这本该就是一起“贪污调查事件”,涉及部长和家属的私利,放着总理公署里贪污调查局不用,更待何时?更有人说:李光耀如果还在的话,他根本不需要对此进行审查……几通电话、一顿激烈的拷问,他就能立即确定发生了什么事。……就怕有人把大事化小,然后小事化了。
【瓜田李下】
人民行动党精英只懂得“有为法”,而不懂得“无为法”,所以当杨荣文说他是道家的信徒时,师太差一点就笑掉满嘴的大牙。这一回,看到尚穆根和维文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要求总理“彻查”莱道门事件,使莫愁想起当年NKF的杜莱,起初也是摆出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姿态开记者会,还拉来许文远和花生夫人替他背书,最后人仰马翻,这已是后话。
成语“瓜田李下”出自《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为什么在瓜田里不弯身穿鞋,在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就是为了避嫌。莫愁说行动党精英不懂“无为法”,即在此。还记得当年何晶荣升淡马锡总裁(?),而丈夫是国家总理,人家也说得头头是道,把事情给圆了过去。
尚穆根和维文天真地以为租房行为只要具程序正当性,一切按规章走;表格、手续、合同都搞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就没人敢拿他们怎么办。其实整部《部长行为守则》务得就是一个“虚”字,它开宗明义写道:
政府部长是受信任的职位,部长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破坏公众对自己的信任,或给政府带来声誉上的损失。因此,所有的部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按照最高标准的诚实、负责任、正直和公正的原则来行事。《部长行为守则》规定了所有部长为维护这些标准而应遵守的“义务规则”。违反任何一条,都可能使部长被免职。
而这边厢,《联合早报》沈泽玮则写道:“政治,很大程度就是观感问题。观感,往往又是感性思维而非理性思考。在物价房价居高不下,消费税又调涨的当下,民众的仇富心态很容易被挑起。”——可见她没读过《守则》。最好笑就是她又扯到“仇富心态”,你看,一个年收入两百万的部长,却想住几千万元的豪宅,这不叫“炫富”,而是“觊觎”二字。英文也有个对应的单词covet,根据字典:yearn to possess (something, especially something belonging to another)。说白了,就是闽南话所说的“吃碗里看碗外”;碗里的还没吃完,就已经在瞄着碗外的,这是一种贪欲。
尚穆根在国会里不久前也曾说:“如果一个议员做了他不应该做的事,即使是合法的,我会和该议员谈谈。如果该议员有不同的看法,也许他就不该再当议员了。”——恐怕会一语成谶。 阅读更多 »
私宅住户称与“组屋人”为伍会拉低身份 其实失了格调的是她自己
红蚂蚁/李国豪 2023-5-26
https://www.redants.sg/perspective/story20230526-7248

一名LinkedIn用户声称,太常和“组屋住户”接触,让她觉得“在新加坡生活很困难”。(联合早报)
一位名为Satwant Kaur的用户,最近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因为一番不想与“组屋人”在私宅接触的言论,引发了网上舆论连珠炮似的抨击。
她在目前已删除的一则贴文中声称,由于当局允许组屋住户在私宅工作,导致她“很难在新加坡生活”。
她说,她有必要尽可能避免与“组屋人”接触,如此一来才不会拉低身份,失去自己的“独特身份”。
据她解释,这是因为她觉得“组屋人”和“私宅人”有很大的不同,双方对社区建设的看法不同。
她还宣称,私宅是根据“价值观及心态”而建设的,反之,组屋则纯粹只有政府当局所给予的人际关系及规定。她口中的“组屋人”只是等着坐享其成,她还批评,组屋住户眼里“只有钱,而无价值”。
尽管她后来删除了自己的贴文和领英账号,这个贴文还是被网民截图下来,并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引起网民议论纷纷。

(LinkedIn截图)
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非以房型及收入评断
新加坡有超过八成人口住在政府组屋里。
组屋是大部分国人遮风挡雨的家,而住在屋檐下的人们也都各自以自身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个人是否值得被尊重,更不该以所住房型和其收入为评断标准。
Satwant Kaur在贴文中大谈价值,大谈人性,声称这些都只是“私宅人”才拥有,“组屋人”根本没有的特质。
但在Satwant Kaur发出这番不欲与“组屋人”为伍的歧视言论后,其实只有一个人失了格调、失了人性,毫无价值观可言——那就是她自己。
Satwant Kaur的说法,让人联想到美国和南非历史上恶名昭彰的种族隔离政策。只不过在她眼中,群体间被强加的隔阂,从肤色换成了所住的房型。
在种族隔离政策下,黑人与白人的小孩不能上同一所学校,不同种族的社区壁垒分明。透过阻止两者接触的机会,限缩黑人族群改变社经地位的权利。
Satwant Kaur的说辞,潜台词或许便是打从心底不愿将手中握有的资源,与她口中的“组屋人”分享,如此才能维持自己“高大上”的“独特身份”。

一个人是否值得他人尊重,房型和收入不是衡量准绳,品格道德才是。(联合早报)
部长住豪宅(二)
李莫愁 2023-5-21
尚穆根和维文的房租虽然是自己掏腰包,但是这次他们住的是公家的产业,而不是自己真金白银买的。如果在取得这些庄园豪宅的过程中有猫腻,或者价格低得不敢相信,节省了大笔的产业费,是不是也算侵占公帑,要纳税人买单?
莫愁在上一篇文章里,说因为尚穆根和维文住在以英亩计的庄园豪宅,人民行动党的“人设崩了”。果不其然,《网络公民》就出了一篇文章《戳破人民行动党审慎节俭形象》(Punching a hole in the PAP’s image as prudent and frugal),因为这苦心经营“白衣白裤”形象是他们自己吹的。
而且这种“廉洁奉公”的故事可说是随手抓来一大把:
1、有这样一个故事:新加坡的建国元勋——吴庆瑞博士在一次国外旅行中对他在伦敦海德公园酒店的分配房间感到不满。他发现房间太大,太奢华了。吴博士要求换到更简陋的房间。当他被告知英国安全部门希望他留在分配的房间里时,他才被说服留在原地。对吴博士来说,奢侈的生活令人厌恶。即使是单纯的酒店房间的大小和豪华程度也让他感到厌恶。
2、另一个故事是,吴博士在开车经过一所学校时,突然陷入沉思。他说,他在想,完成教育的人是否会有工作机会。他首先是人民的一份子,然后是一个政治家,他从骨子里感受到人民的感受,他尽力而为,但知道他没有所有的答案。
3、有人说建国元勋李光耀是人民行动党的一面明镜。他是一个谨慎、节俭的人。他从20世纪40年代到2015年去世前一直居住在欧思礼路38号的家中,很多照片都显示那里仍拥有几十年前的家具和地板,十足简陋的生活空间。
4、李光耀出国公干,自己洗内衣以节省酒店的洗衣费,他穿打补丁和修补过的衣服,他让他的员工在海外旅行时穿借来的冬装,他训练他的孩子节省水和电。
5、连总理夫人何晶对服装的奇葩品味,也被列入节俭的范畴。说她避开了设计师的东西,宁愿穿露趾凉鞋参加国事访问和官方活动,并携带自闭症患者设计的恐龙图案的小包。
6、李总理本人在一封特别信件中提醒他的同僚:”我们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7、4G领袖偶尔也来凑一脚,据说陈振声部长他满足于一辆二手日本汽车,多年来一直佩戴同一块卡西欧手表,甚至在脸书上分享他找到新表链的“快乐”。
而且执政党连同官媒对于处理这件事的压抑和沉默,让莫愁想到更多的问题:
1、为什么部长不能、不要、不会替自己辩护?部长几乎周周都要发表各式官方演讲,还有接见选民时替他们写信仗义或伸冤,为何事到临头,却不提起笔来申述一番呢?
2、几时新加坡的国会变成讨论肮脏家事的避风港? 阅读更多 »
非共而不反共——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根源
许剑虹 2023-5-7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85026
无论是李光耀还是李显龙,都认为一个稳定的两岸局势符合新加坡的利益,因此他们坚决反对台湾走上法理台独路线。当然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只要台湾不走上法理台独或者中共强大到足以把美国从印太地区驱逐出去,“非共不反共”的政策就能持续推行下去,让下面好几个世代的新加坡人持续在美国、中共还有台湾三边得利。

位于新加坡滨海公园里的反共产主义纪念碑,纪念与马共斗争的国家先烈,但这不表示新加坡要与中共交恶。(作者提供)
提到新加坡这个东南亚小国,最成功之处就是懂得如何在美国与中共两大强权之间左右逢源,一方面以南洋理工大学为对岸培育下一代的执政精英,另一方面则将樟宜港提供给进出南海的美军舰艇使用。此种军事靠美国,经济靠中共的政策,赋予了新加坡极大的外交活动空间,进而成为面积最小却最为富裕的东协国家。
甚至我们还能从马英九前总统“亲美、友日、和陆”的战略中,看到些许新加坡的影子。而新加坡之所以能成功,关键的因素在于李光耀总理从冷战时代以来就采取“非共而不反共”的外交政策。所谓“非共”,意即新加坡共和国拒绝采取共产主义制度,并对以马来亚共产党为代表的国内共产主义份子施以坚决打击。
然而在外交路线上,李光耀却不像两蒋父子执政下的台湾那般排斥共产主义国家,相反的却积极同苏联、中共、北韩以及北越往来。不过在与苏联、中共、北韩和北越往来的同时,新加坡又与英美、南韩以及南越维持邦交,并同台湾维持实质关系。新加坡也因为这个政策,得以成为辜振甫、汪道涵、马英九、习近平、川普以及金正恩会晤的地点。
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以扮演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为荣,可这样的国家政策却不是始自于新加坡。最早实施“非共而不反共”政策的国家,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大日本帝国。大家都知道,大日本帝国是一个反共产主义的国家,严厉镇压日本、朝鲜以及台湾的共产主义运动,可其实却与苏联维持着友好关系。
直到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派出T-34大军向东北、北韩以及库页岛南部发起进攻以前,双方依据《日苏中立条约》彼此都还在对方的首都设有大使馆。日本与苏联甚至还相互承认彼此在中国扶持的傀儡政权,东京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莫斯科也承认满洲国,双方的关系紧密而友善,完全就是李光耀“亲共而不反共”政策的翻版。

日军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的宣传画。(作者提供)
新加坡和中国,会互免签证吗?中国何时会对新加坡护照恢复免签?
狮城Talk 2023-5-11
一直以来,中国对新加坡护照是免签的,但这个持续了20年政策,疫情中暂停了,到现在也没有恢复。所以,很多在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朋友,都在关心中国何时会对新加坡护照恢复免签。另外,中国和新加坡也在商讨是否达成互免的事宜,话说,中新中间实现互免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相关链接:
“警队声誉离不开良好政治文化”,早报说法有悖事实
伍依 2023-5-15
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其含义是,统治阶级必须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执行机构,并依赖于这些法律、制度、执行机构才能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专政机关都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机器的运行,保证了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从而保证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当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达到一定程度而发生反抗时,统治阶级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就会对反抗者进行镇压。
殖民地时期的新加坡,警察镇压工人、学生、教师造成流血事件司空见惯,李光耀就是靠着为被镇压者作法律辩护赢得了政治资本,得以顺利上台执政。
李光耀当权后,反过来镇压把他扶上台的工人、学生和知识分子,镇压的工具就是警察。
据统计,从1959年至1965年,新加坡个人罢工事件共375起。在罢工期间,工人被捕、被提控、被驱逐和工团被封闭等等,无不是由“警队”执行。
李光耀政权接过英殖民主义者“紧急法令”的衣钵,改头换面成为臭名昭著的“内安法令”,大肆逮捕政党、工会、乡村团体、文艺团体、校友会、学生等等的领袖干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63年2月2日英国、吉隆坡政权和人民行动党政权三方联手所进行的“冷藏行动”大逮捕,林清祥和120位左翼分子被拘留。这些镇压行动,皆由“警队”执行。所谓“冷藏行动”,李光耀完全是基于左翼势力威胁到行动党政权。
《联合早报》的社论《警队声誉离不开良好政治文化》(2023年5月15日)说“警员在内的所有公务员,都必须时刻保持专业精神,坚持政治中立”。不错,“警员”的确具有“专业精神”,一丝不苟地执行政府的指令执行任务。但说“坚持政治中立”显然是瞎掰。因为被执行任务的人都是当权者的对手。 阅读更多 »
部长住豪宅
李莫愁 2023-5-14
这种“高分子聚合体”要的是面子,精神层面的满足。不要明刀明枪显摆屋子值多少钱,而是那种无论花多少钱也不易得来的东西。要低调奢华(Low-key luxury),要从花园入口处就震慑人心,感觉特权(Privileged)和遥不可及(Unreachable)。
两名内阁高官——尚穆根和维文入住位于第10邮区,由律政部属下土管局所管辖的两幢殖民地时期超级豪华庄园豪宅,引起舆论的关注。这对人民行动党的影响,借用影视圈的一句行话,就是:人设崩了!
行动党自1959年以来,白衣白裤深入民心,为的是要打造一个人民忠仆的形象。李光耀从英国回来参与反殖斗争,为了洗脱海峡殖民地高等华人的标签,放弃了自己所喜爱的高尔夫球运动,从此一生不再挥动球杆;因此他可以捋起衣袖,蹲在马路边和平头老百姓称兄道弟,没人能够讲他什么。还有他刚从剑桥毕业回来执业的时候,还驾了马赛地和戴劳力士金表,后来这些也不要了,记得七八十年代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有一次他还向观众“炫耀”他那几十元的卡西欧电子表。俱往矣,如今的“人民忠仆”要住10英亩的庄园豪宅,而咱们主人大多数还挤在不足一千平方英尺的公共住屋里。
1、根据土管局的数据,维文位于位于莱道路(Ridout Road) 31号的房产的土地面积为136101平方英尺,相等于3.1293英亩。而尚穆根位于莱道路(Ridout Road) 26号的房产信息只能在包括莱道路(Ridout Road) 24号和31号的地段内找到,总土地面积为525,171平方英尺,相等于12.0563英亩。不过从上面那个谷歌地图,我们可以目测尚穆根的豪宅大约是维文豪宅的三倍,所以至少有10英亩。
2、根据2022年8月的一篇新闻报道,非选区国会议员梁文辉在议会质询中质疑殖民地黑白平房的租金需求、土地面积和租赁期限。尚穆根回应说:土管局管理着262座这样的平房,土地面积中位数约为38,000平方英尺(0.87236英亩),租金中位数约为13,000元/月。可见尚穆根和维文的豪宅不是普通的大,尚穆根的12英亩如果不是最大,至少也是前3%。 阅读更多 »
黄循财访中 星学者:新加坡盼在美中找到发展缝隙
中央社/侯姿莹 2023-5-13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5130205.aspx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今起访问中国,将分别拜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及副总理丁薛祥等高层。学者分析,新加坡维持与美中高层互动,希望在美中之间找到生存且能发达的缝隙。
黄循财日前受邀至日本参加G7财长会议,今天转往中国访问。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新闻稿表示,黄循财今天至17日访问上海及北京,在上海期间,将会晤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上海市长龚正。
另外,黄循财访问北京期间将分别拜会李强、丁薛祥、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李干杰及中国财政部长刘昆。
被视为星国总理李显龙接班人的黄循财去年升任副总理,对于这趟访问中国的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庄嘉颖指出,黄循财本身在外交、安全方面的经验较少,希望藉由出访增加国际事务经验;这趟访问也显示新加坡希望跟中国在经济、金融方面拉近距离,希望有合作机会。
庄嘉颖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表示,中国近几个月来一直向某些国家示好并主打“经济牌”,看似希望重建关系,特别是疫情期间曾发生摩擦的国家,包括欧洲、澳洲及新加坡等。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