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Posts Tagged ‘吴作栋

高薪养廉

with 2 comments

李莫愁     2023-7-16

“高薪”的影响极大,首先是“恋栈权位”,上有老母,下有妻小,没有裸退这回事。其次是认主子,谁发薪水,掌握生杀大权,唯他马首是瞻。

莫愁十多年前就在《大马论坛》撰文,证明“高薪养廉”这个词是出自《联合早报》,更确切地说是老吴(老番颠吴俊刚,下同)的杰作。几年前还曾经一度邂逅这篇旧作,但是忘了“书签”起来,以致如今找起来千头万绪,一无所获。

事缘近年《联合早报》开始否认“高薪养廉”是他们的发明,让人十分不齿。从当年杜撰这四个字来蛊惑人心,到如今矢口否认,这心路历程是如何走过来的呢?如今易华仁贪污案如果坐实,那么“高薪养廉”这个画饼马上就要幻灭了。其实,要证明“高薪养廉”不是古籍文字,而是Made in Singapore很简单,只要在谷歌(Google)输入“高薪养廉”进行搜索,马上就会看到和“新加坡公务员”相关的许多搜索条,统统列在榜首。并且相关的搜索都和“新加坡”有关,比如新加坡官员的薪水、新加坡总统的薪水、新加坡总理的薪水……。同样的体验也出现在必应(Bing)的搜索上,甚至还出现一段类似ChatGPT的文字:

高薪不能养廉,因为高薪并不一定导致廉洁,而且如果官员把高薪视为特殊权力、特殊地位或特殊身份的象征,滥用职权、为所欲为、行贿受贿,那么高薪不但不能养廉,反而还可能生腐。此外,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的约束和配合,高薪对养廉而言只能起到部分作用,甚至很多时候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但不能养廉,反而还会助长官员的奢靡之风。另外,高薪不仅不能解决贪污问题,更无法解释贪色、贪恋权利、被迫贪污等等腐败现象。

《联合早报》转换视线的做法就是把近期的人民行动党丑闻归类为“仇富心态”,沈泽玮如此说了,叶鹏飞更进一步,他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心态要不得:

类似第二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两部长租用国有黑白洋房事件所引发的部分舆论反应,特别是某些高举社会正义大旗的人身上,隐约透露出来。国会7月3日花六小时辩论细节,证明没有违法或贪污滥权情事。从政府随后制定新的标准,收紧相关公职人员在租用国有房产时,申报他们是否有采取必要的步骤来避免利益冲突来看,事件引起争议的不妥之处,正是成语“瓜田李下”所描绘的道理。……把个人因错误选择的不幸归咎于社会,透露的是一种不愿意正视自己责任的不良心态。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遭遇千差万别,导致了收入与社会地位的不均。只要是基于透明规则的公平竞争,无论是什么活动,必然出现金字塔型的胜负结果。任何明理人都明白也接受这个事实,无论是妙手回春的医生、技艺高超的球星或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没有正常人会埋怨他们家财万贯。同理,无论身处金字塔何处,乐天知命的人总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更不会因自身的不如意而嫉妒他人的成就。

阅读更多 »

生一个,送万元现金?新加坡转向催生的“抢救生育大补贴”

leave a comment »

万宗纶     2023-3-29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7059165

回溯历史,新加坡政府在1965年独立后提倡“生二孩”,亦提出许多惩罚政策、前总理...

回溯历史,新加坡政府在1965年独立后提倡“生二孩”,亦提出许多惩罚政策、前总理李光耀也曾提出争议的“优生学”,结果导致生育率不断降低。虽然新加坡从2000年不断提供各种补贴政策,甚至在今年大大提高了各种生育经济补贴、提高职业父亲的陪产假,但这是否能抢救低迷的生育率呢?图为2013年,英国艺术家在新加坡滨海花园的巨婴雕塑。图/美联社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的生育率在去年降到了1.05,不只是已经远远低于人口替代水准2.1(要让出生与死亡达到平衡的生育率),更是比起2021年的1.12、2020年的1.1都还要低,创下历史新低。

新加坡官员表示,主要是因为去年是虎年,新加坡主要族群华人较不倾向在虎年生孩子;然而,媒体指出,上一个虎年时(2010年),新加坡的生育率也有1.15,政府无法否认新加坡生育率不断降低的事实。

若以新加坡的三大种族来做区分,华人是生育率最低的族群。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华人的生育率只有0.87、印度人则是1.01,马来人则有1.83;也就是说,去年的新加坡平均生育率还能有1.05,几乎可以说是靠马来人在撑。

基于此,今年公布的2023预算书中,星国政府再次提高了对生育的各种经济补贴。政府也宣布,2024年开始,职业爸爸可以放四周的陪产假(原本只有两周),并由政府支付薪水。这种种鼓励新加坡人民生小孩的政策,却似乎没办法追上新加坡生育率接连破底的趋势。

图为身穿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PAP)标志衣服的父母。图/路透社

图为身穿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PAP)标志衣服的父母。图/路透社

1965年独立后:生两个就够了

图为当时新加坡政府倡导“生两个就够了”的生育海报。图/维基共享

图为当时新加坡政府倡导“生两个就够了”的生育海报。图/维基共享

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面临了非常多战后待解的问题,包括都市老旧、高失业率、住房不足等等问题;同时,出生率不断攀升、死亡率却同时下降,使得新加坡愈来愈拥挤,新加坡政府有感诸多经济与教育改革会被高出生率拖垮,如同许多同时期的亚洲国家一样,星国政府开始倡导新加坡人民要少生一点。

新加坡政府成立“家庭计划与人口委员会”(Singapore Family Planning and Population Board),希望推动“小家庭”风潮,推出诸多惩罚性政策,包括第二胎开始生产费用提高、只有前两胎母亲可以请产假、第三个胎之后家庭不会因此享有所得税减免;更绝的是,只要你生到第三胎,你获得组屋的机率就会下降。

这种计划生育的政策非常有效,使得新加坡的生育率雪崩式下跌,在1975年就首次跌破了人口替代水准,来到2.05(当时香港的生育率都还有2.67)。1986年,更因为经济萧条与虎年影响,生育率跌到仅有1.4。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3月 31, 2023 at 5:01 下午

联合早报华文B

leave a comment »

李莫愁     2022-11-20

【偷换概念】

自苏联解体的后冷战时代,国际上出现美国一家独大的权力真空,于是美国佬就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世界各国,予取予求,美其名曰“国际秩序”。谁要是坏了美国人的“规矩”,就会受到对付、攻击、禁运、金融等各项制裁,而联合国就被绑架沦为美国的打手。

当然,莫愁并不认为这个“国际秩序”样样坏,也有他们西方文明的好东西。李显龙就是一个公开拥抱“国际秩序”政治人物,他认为“各国不论大小都须遵守国际秩序”,好比制裁俄罗斯或谴责朝鲜,他都敢为天下先。然而行动党政府却是实用主义者,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来“遵守国际秩序”,是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作为师爷级的文棍,林任君当然要为主子文过饰非。所以这一期的专栏,他就不谈“国际秩序”,把题目叫做《西方的非难噪音不绝于耳——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好好地一个“国际秩序”到了他的笔下,竟然成了“西方的非难噪音”:

1、1990年4月12日,被伦敦《泰晤士报》誉为“当今最著名记者”的勒文(Bernard Levin),在该报为文猛烈攻击建国总理李光耀,指他是一个专横的暴君,并抨击新加坡的司法机构。李光耀当然不甘示弱,趁着那年5月访问英国之便,向勒文发出挑战,邀他上英国的电视公开辩论。——利用司法和监狱对付异议者。

2、1971年6月9日,李光耀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参加国际新闻学会(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全体大会。那年5月,政府刚以“涉及国外势力所搞的黑色活动”为由,逮捕了《南洋商报》四名要员和吊销了英文《新加坡先驱报》的出版准证,遭到众多国际媒体谴责,因此大会特地邀请他去。李光耀在会上发表长篇演讲,详细阐述新加坡的新闻理念,并反驳与会者的责问。——利用司法和监狱刑求第四权的新闻媒体。

3、1987年5月26日,贸工部长李显龙也到了赫尔辛基,出席第40届世界报章出版人大会。在那之前不久,新加坡政府刚以“拒绝给予政府答复权利”为由,限制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和《时代》周刊在本地的销量,引起西方媒体强烈谴责。——利用司法和监狱阻吓第四权的西方媒体。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1月 20, 2022 at 2:46 下午

稻草人的思考

leave a comment »

殷素素    2022-5-8

【世界齐齐向右转】

2001年911过后,世界随着西方强权的语境,则越来越“政治正确”;他们说“恐怖分子”是懦弱的,大家也点头称是。最近美国最高联邦法院的一项泄密,造成很大的反响,就是有法官称1973年“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裁决是一个“严重错误”(堕胎合法化),应该被推翻。“堕胎合法化”事关人权问题,可是《联合早报》的社论(2022年5月6日),则好像是共和党人写的,他们说:

意见书的立场其实并不极端,但社会反应之极端,表明不同阵营数十年的对立情绪,已经到了妖魔化对手的程度,让妥协的民主协商精神难以发挥,有损美国作为世界“民主灯塔”的形象。

这件事之所以被翻案和能够成事,主要就是这几年最高联邦法院里的9位法官,被塞进了6位属保守派共和党的法官。“堕胎合法化”在全球已然成为一种共识,作为保护弱势妇女的一种工具;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限制堕胎对贫困妇女冲击尤甚;这个群体通常更有可能寻求堕胎。非裔和西班牙裔妇女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美国61%的堕胎者来自少数族裔。年龄在20多岁的女性占堕胎的大多数;2019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占57%。

人民行动党政府在70年代推行的节育运动,认为“生育越多分享越少”,要不是得益于这个世界潮流,人们接受堕胎这一手段的话,恐怕不容易成功吧?可是社论却大咧咧:

在1973年罗诉韦德案判决之前,堕胎在不少风气开放的美国州属已经合法,正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强制全国允许堕胎,反而违背了美国宪法分权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美国从来就处于“撕裂”的状态。当下的不同点,在于对立各方因为长期妖魔化对手,终于使得妥协变得越来越困难。正因为对方已经不被视为正常的文明对手,所以一方的胜利必然代表另一方的覆亡。作为普通公共卫生课题的堕胎权,就不幸沦为“奴役女性”和“谋杀胎儿”之间的正邪之争。

实在不敢相信是新加坡人所写,大概是抄自福克斯新闻。

【不解释的新闻】

“中央公积金局前阵子发布一个趋势报告,公布一系列与会员每月入息有关的数据。据估算,2019年至2021年年满65岁的公积金会员,如果立即启动每月入息,入息中位数是每月460元至580元,三年来增幅大约25%。如果等到70岁才开始,每月入息中位数是610元至760元,比65岁开始领取的人高三成。”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解释——政治人物没有,记者只照本宣科,不提任何问题。素素单看这些数目,就觉得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的老人都很可怜。从微薄的公积金入息来看,有些还不是一个人独享,还要和配偶一起分担生活费。这样的一组数据,执政者最少也该告诉我们:实行了几十年的公积金制度,到底是成功了还是鸡肋了?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5月 8, 2022 at 2:55 下午

新加坡将迎来首个非名校出身、第二代移民的总理

leave a comment »

新加坡眼/许振义     2022-4-16
https://www.xinjiapoyan.com/thread-29910-1-1.html

多年悬而未决,甚至出现“真空”状态,新加坡第四代总理人选终于落实了。

他就是财政部长黄循财,同时也是新加坡政府跨部门抗疫领导小组三个联席组长之一。

黄循财。图源:MCI

不是他 不是他 不是他!是他 是他 是他!

这一年来,执政党第四代总理人选一直未定,人们大多认为在陈振声、王乙康、黄循财三人当中,花落谁家?也有认为可能是李智陞的。究竟是这个他?那个他?还是那个那个他?

虚竹将图画取了过来。童姥伸手拿过,就着日光一看,不禁“咦”的一声,脸上现出又惊又喜的神色,再一审视,突然间哈哈大笑,叫道:“不是她,不是她,不是她!哈哈,哈哈,哈哈!”大笑声中,两行眼泪从颊上滚滚而落,头颈一软,脑袋垂下,就此无声无息。…… 

李秋水一面将那画展开,只看得片刻,脸上神色便即大变,双手不住发抖,连得那画也簌簌颤动,李秋水低声道:“是她,是她,是她!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中充满了愁苦伤痛。虚竹不自禁的为她难过,问道:“师叔,怎么了?”心下寻思:“一个说‘不是她’,一个说‘是她’,却不知到底是谁?”

《天龙八部》第三十七回 “同一笑 到头万事俱空”

昨天看到新闻的朋友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闲话不说,进入正题。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分几个部分:

一、黄循财有别于“三个半前任”和同侪的两个特点

二、时势造英雄,后来者居上

三、第四代推举黄循财的方式,为何如此特殊?

四、内阁和PAP中央委员会下一次调整有何看点

五、治国经验丰富,选战经验如何? 阅读更多 »

新加坡为新生代选择朋友。李显龙的外交政策遗产

leave a comment »

作者:迈克尔•巴尔(Michael Barr)      译者:新国志    2022-4-11
英文原文:https://www.internationalaffairs.org.au/australianoutlook/singapore-chooses-friends-for-new-generation-lee-hsien-loongs-foreign-policy-legacy/

新加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外交和军事上一直与美国关系密切,但在早期的总理们的领导下,他们竭力用模糊的外衣来掩盖事实上的联盟,以便新加坡在国际关系中显示出自主性。李光耀尤其认真对待这项任务,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新加坡在亚细安的近邻中保持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与中国的关系中促成一种互补的模糊性。在可能是李显龙最后一项重要的外交政策举措中,他甩掉了这两件暧昧的外衣。

Secretary of Defense Lloyd J. Austin III hosts his Excellency Lee Hsien Loong, Prime Minister for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for a meeting at the Pentagon, March 28, 2022. Source: Flickr, US Secretary of Defence, https://bit.ly/3DMaY4x

2022年3月28日,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三世(Lloyd J. Austin III)在五角大楼接待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显龙阁下。来源。Flickr, US Secretary of Defence, https://bit.ly/3DMaY4x

在担任新加坡总理的漫长任期内,李显龙在新加坡同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上没有任何微妙之处,而是选择了勇敢坦诚的态度。但李显龙的做法很可能不是他父亲会认可的。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刚满70岁,在担任最高职务17年后,他即将退休。他领导时期留下的遗产是广泛而复杂的,但在外交政策方面则相对简单:对他的评判几乎完全取决于他对中国和美国的处理。2004年李显龙担任总理时,与中国的关系相对友好,而且互利共赢。两国的外交政策机构都没有真正信任或喜欢对方,但分歧——主要集中在新加坡与美国的密切安全关系和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侵占——被构建的共同愿望和中华文化的概念所掩盖。相比之下,新加坡大致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但不愿意将这种一致中的安全因素——相对于经济因素——摆在显眼的位置,因为担心会排除其他选择。

将“中国观”引入外交政策

从理论上讲,李显龙为作为总理在外交政策中发挥领导作用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他不仅在哈佛大学和利文沃思堡的美国陆军指挥和总参谋学院学习,而且他是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的长子,这使他处于新加坡”自然贵族“(李显龙的说法,不是我的)的顶峰。他还担任过吴作栋的副总理14年。

然而,看着这些记录,人们一定会想,与美国精英们相处的这些年是不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他当然精通国际关系,但却是站在美国建制派的立场上。这也许无关紧要,但他接手的是一个与他一样完全融入英美世界的外交部门。他的大多数内阁同事,以及公务员、外交部门和军队的最高领导层,也都曾在牛津剑桥、或常春藤大学学习。

值得称赞的是,李显龙将这一现实视为一个问题,并着手使下一代文职和军事领导人的培训途径多样化。这涉及到调整公共服务委员会(PSC)的奖学金制度,该制度为未来公务员、外交和军队领导人的大学培训提供资金。在外交政策方面,最重要的是,他的政府推出了一项激励计划,旨在鼓励PSC奖学金获得者在中国攻读第一个学位,为他们提供在其他地方自动获得第二个研究生奖学金的资格。在该计划实施的第一年(2009年),吸引了约85名奖学金获得者中的9人到中国大学学习。这9人中有5人学习了国际关系,为从事外交工作做准备。

总理办公室将这一成果视为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但在2010年,该计划在约70名学生中只吸引了2名学生到中国学习国际关系。自那以后,该计划只吸引了19名学生,其中11人学习国际关系或类似的学位。这些数字并不高,但即使考虑到有些人表现或令人失望和自然减员,为外交部注入多达18名受过中国教育的奖学金得主,以及在其他部委如财政和贸易部门注入更多同样的奖学金得主,可能被证明是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外交政策遗产。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4月 14, 2022 at 7:05 下午

吴作栋的新加坡

with one comment

林韦地    2022-1-5
https://www.facebook.com/iamlimwooitee/posts/10159496104055482

台湾天下文化近日出版了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个人传记的第二部《登高望远》,作为第一部《高难任务》的续集,本书主要讲述吴作栋接任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后的事迹。

1990年,吴作栋成为新加坡总理时正好适逢冷战结束,世界即将走入多边主义,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顶峰。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威权领导下走过建国的艰困时期和共产主义的威胁,但在新的后冷战时代,新加坡需要新的做法和领导风格。虽然称呼李光耀为“恩师”和对其一直维持一种尊重的姿态,但如同在前一部传记中所揭露的,在本书内吴作栋继续表明他在许多议题上和李光耀有很不同的看法。作为新加坡总理他也不畏惧在合理范围内对李光耀路线做出修正,让新加坡能更开放和多元,如他自己所比喻的,让李光耀政府对待人民如“父亲”的关系,至少转变为“兄长”,允许更多政治异议和反对的声音。对比努力累积资本的李光耀政权,出身中下阶层的吴作栋更致力于重分配,进一步完善新加坡的医疗和教育体制。

讽剌的是,吴作栋让新加坡的民主走向正常化,也就意味着他个人和行动党政府的支持度不会像李光耀时期那么强势,如果我们以“民主”和“多元”作为切入点,吴作栋时期的新加坡其实是更好的新加坡,但威权意识者更会怀念李光耀,而认为吴作栋时期是一种“退步”,在这点上,后来的李显龙和他面临相同的困境。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月 5, 2022 at 7:58 下午

新加坡国族打造和国民意识培育

with 2 comments

廖建裕     2021-12-25
怡和世纪 第44期 2020年11月

新加坡是个新兴的独立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没有国族的概念。然而,像所有新兴的独立国一样,其国族仍在形成的阶段。其国族打造还很脆弱,不过,这不等于完全没有国族的概念。然而,由于国族的打造需要漫长的时间,新加坡政府在打造新加坡国族的同时,也积极地培育新加坡国民(公民)的概念,利用国籍概念和公民权来促进族群的团结和合作,并且迈向新加坡国族(民族)的打造。最后,新加坡国族打造是否能顺利完成,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下定论。

新加坡人是什么?

新加坡国族认同的起源

新加坡国族打造的时间并不长。1826年,新加坡是海峡殖民地的一个部分。当马来亚于1957年宣布独立时,她只将海峡殖民地的马六甲和槟城包括在其疆域内,把新加坡排除在马来亚联合邦之外。然而,那时的新加坡知识份子,不论是受华文教育或英文教育,都把自己视为马来亚人1。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的居民都有共同的历史的经历:他们在英属马来亚出生或长大,曾经历过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许多还同是英国的臣民。新加坡与马来半岛之间的互动频繁且周密。新加坡其实曾经是马来文化和华族文化的枢纽。主要的马来文和华文报章,都在新加坡出版。新加坡也曾是马来亚现代政治活动的中心。在殖民时代,新马之间并没有疆域的分割。

即使在马来亚独立后,新马的密切关系没有中断。新加坡居民仍然自称为马来亚人,将马来亚当成是自己的国家。在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新加坡主要领袖的目标依然是和马来亚合并,成为独立的马来亚的组成部分。这个愿望最后得以实现。那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通过与马来西亚合并变成了马来西亚的一个部分。

然而,新加坡留在马来西亚的日子并不长。两地领导人的意见分歧导致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宣布独立。新加坡变成一个独立国。从政治或者是法律的角度来看,新加坡的国族打造应该是从1965年才开始,因为之前并没有独立的新加坡的概念和国家。其实,新加坡独立初期,许多新加坡人都抱着希望,能够再重返马来西亚的怀抱,主要就是历史和经济的因素。因为在新加坡人眼里,一直以来,新加坡始终是马来亚/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一旦独立,弹丸小岛没有了腹地,没有资源,很难独自生存。但是,三年过后,新加坡再也没有回头,继续步上建国之路,打造新加坡国族。

人民行动党和新加坡国家认同

先谈国族(nation)的定义。有时也翻译成民族。在世界各国,目前仍然有两种民族国家/国族国家(nation-state)。一种是单元族群国族(ethno-nation),它由单元族群所组成,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另一种是多元族群国族(multiethnic nation),美国和中国都是。其实,单元族群国族只有十多个而且有些正在消失中;绝大部分的国家是多元族群(或种族),新加坡是属于这类“多元族群的国族”。更正确地说,是“多族群的国家”,国族还在形成中。

多元族群的国家经常发生族群冲突,因为各族群都以自己族群的利益至上,没有共同的归属感,没有共同的文化,没有共同的价值观,还没有强烈的国族的概念。因此,这些多元族群的国家都在积极地打造一个国族,以便能够使人民团结一致,朝向一个目标前进。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如何打造其国族?我们如果探新加坡的当代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熔炉时期”,第二个是“文化多元化时期”。

政府将各族群融合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制度。政府把所有的族群语言学校转型成为国民型学校,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虽然从一开始,人民行动党就强调多元种族和双语政策,在实施时,尤其是在第一个阶太过强调统一而不是多元性。英语的应用致使族群的语言或者母语逐渐放置在第二位。在这时期所强调的是“新加坡人”概念。人们谈的是“华裔新加坡人”,“马来裔新加坡人”和“印度裔新加坡人”。虽然行动党继续采取多元族群的政策,但是淡化族群认同,落实像美国的“大熔炉”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加坡的各种种族最终会融成“新加坡人”。

在1970年代,政府曾经推行新加坡民族服饰以分别新加坡公民和其他的外国人,但是没有成效。政府也提倡“国族”的歌舞,但是也没有多大的效果。1990年,那是在新加坡庆祝25周年建国纪念时,新加坡政府采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口号,可是这与多元族群文化的理念似乎又有冲突。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