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发现峇峇娘惹》:为何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会要求别叫他“峇峇娘惹”?

leave a comment »

太田泰彦    2023-11-2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4587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不久,时任总理李光耀曾在新加坡国会上清楚拒绝自己被称为“峇峇娘惹”,背后的原因与新加坡复杂的族群关系有关。《发现峇峇娘惹》作者太田泰彦认为,李光耀的真意是避免敏感的族群问题,以维持社会稳定。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3/11/haiwewke7rb0cqfhxvb9vgvjqivx5q.jpg?auto=compress&h=648&q=80&w=1080

1970年的李光耀和夫人柯玉芝。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政治性考量

新加坡的建国之父李光耀,其实是一位峇峇娘惹人,但他却刻意避免被这么称呼。

这是基于政治性的考量。李光耀作为政治领袖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刻,是二十世纪中叶的1950年代,也就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代。

当时,有一群上流阶级的华人帮助了殖民这些地区的英国人,并且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保护下过着优雅的生活,这些人就是峇峇娘惹。

虽然李光耀事实上出身峇峇娘惹,但是身为当事者的他却能保持着超然的心态,并且以他独特的觉察力,观察这缓慢流逝的亚洲时间。我想,这两点背后必有所关联,这似乎也与峇峇娘惹这个在东南亚历史上留名的族群,在该地区经常被视为异己有关。

峇峇娘惹其实是曾经帮助宗主国英国工作的“打手”。他们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理下,推动亚洲各国的贸易网路,经营包含新加坡在内的马来半岛和印尼诸岛上的橡胶及香料农场,也经营生产锡矿等种类的矿山。此外,他们还身兼人力仲介,负责招募、管理不断从中国大陆流入的移工。

因此李光耀与其家族如果被认为是这种依附英国的精英支配阶层,必定会引发极大的风波。尤其在即将脱离英国、立志独立建国的新加坡内部,将无法得到庶民阶层的支持。

创造经济繁荣的现代新加坡,是个让人感到光彩炫目的都市国家,市中心林立着五、六十层楼高的摩天大楼,小小的国土上满是法拉利、蓝宝坚尼在奔驰。新加坡是一个人均国民所得超越日本的“富裕国家”,在豪华的游泳池和大厅、附健身房的豪华公寓里,随处可见亿万富翁。

但在二十世纪中叶,李光耀作为一名政治家开始出崭露头角的时候,新加坡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只是一个饱受贫困和疟疾困扰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贫穷的百姓支持他,李光耀不可能实现他的梦想。这个梦想,同时也是一个宏伟的志向。也就是要在新的国家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建设出东南亚最繁荣的国家”。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3/8/7ok7nonm1u13c9nw1bck646lc0cvxc.jpg?auto=compress&q=80&w=1080

图为2023年8月9日,新加坡国庆日的烟火表演。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不要这样叫我”

李光耀曾在新加坡国会上清楚拒绝自己被称为“峇峇娘惹”。这是发生在1965年,也就是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后不久的事。当时担任首任总理的李光耀,面对在野党女议员萧柏龄(Shew Peck Leng)的正式质询上所作出的回应。

萧议员也是峇峇娘惹人。她和李光耀相反,认同自己是“融合不同族群、文化、宗教的峇峇娘惹”,并以此展望新加坡的未来。

有人认为,对新加坡这个正在起步的新国家来说,展现其多元族群的国家特色,会是一项有意义的国家战略。因此,萧议员质疑总理的想法,认为身为新国家门面的第一任总理李光耀,应该主动透露自己的出身背景,自称是峇峇娘惹人才对。

但是李光耀对萧议员的问题和建议,毫不领情。他的理由是,峇峇娘惹这个名称具有“在这个土地出生的外国人”的含义。

的确,Peranakan在马来语中有着“在这块土地出生的孩子”的含意,也有人将其解释为“虽然是在这块土地出生,但不是真正的本地居民。是出身外国(中国)之人的后代”。

若是如此,当新建国的新加坡被定位成“峇峇娘惹之国”,总理又自称峇峇娘惹人,就会让人认为,这些从中国大陆来到马来半岛的华人――尤其是获得特权的峇峇娘惹人――支配着原住民马来人。在政治世界里,异己无法成为统治者。这就是为什么李光耀试图隐瞒他的出身。

不愿被提起的族群问题

李光耀在国会质询上表达了他的观点,也就是他认为“马来亚人”(the people of Malaya)的族群观更适合新加坡这个新国家。他还表示,希望自己被称做“马来亚人”(作者注:Great Peranakans, Fifty Remarkable Lives, 2015, 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李光耀的发言,除了转移人民对于棘手的族群问题的注意力之外,其实也透露出李光耀的真意。也就是这些族群问题,最好能够不再被提起。他希望不只是华人后裔,最好是马来半岛的原住民马来族,以及印度移民的后裔也能与华人站在同一阵线上,并且让这些人都能在选举时支持他。虽然新加坡七成以上的人口是华人,但在整体上包括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是个族群多元的国家。

自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就对国内的族群问题十分敏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新加坡有九成国民居住、由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缩写为HDB)兴建的公共住宅,每一栋建筑物都规定了入住者的族群分配比例。这是为了让不同族裔的人也能在日常生活互相接触,不让特定的族群过度集中而做的规划。

比方说,假设作为少数族裔的印度裔居民集中住在一个社区的话,这可能会导致印度人的政治性集结。若特定族群爆发不满情绪,进而群起动乱,可就麻烦了。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新加坡政府所作的预防措施,便是事先将居民依族群比例加以分散。

煽动族群对立的言论也受到《煽动法令》、《维护宗教和谐法》等法律的严格取缔。(译注:《煽动法令》已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废止)并且,由于大部分马来人皆是穆斯林,以中东为据点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等的恐怖份子,不无可能潜入新加坡国内,因此新加坡警察经常监视着公共住宅或清真寺。

表面上看来,新加坡是一个族群多元国家,国内三个族群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族群冲突事件。然而,这样的社会稳定并不是自然产生的,是因为政府极其谨慎地对待敏感的族群问题;而且民众本身受过的普遍教育,让他们有意识地不主动提起族群问题;还有治安部门在幕后的周全管理。新加坡社会便是由这些要素支撑起的。

这样的政治脉络下,在公开场合讨论族群问题便成为了一大禁忌,也因此,直到二十世纪末的1990年代,峇峇娘惹这一特殊族群的存在鲜少有人谈论。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3/7/4j80ddnhw42yw4k6a3dzb4j5520t1j.jpg?auto=compress&q=80&w=1080

2015年3月28日,一名新加坡民众向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遗照致意。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书籍介绍

本文摘录自《发现峇峇娘惹:推动近代东南亚发展的神秘商业贵族》,黑体文化出版

作者:太田泰彦

* momo网路书店

* Readmoo读墨电子书

* Pubu电子书城结账时输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优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实体、成人及指定优惠商品,不得与其他优惠并用)

*透过以上连结购书,《关键评论网》将由此获得分润收益。

粉红色的瓷器用具、色彩缤纷的建筑风格、华丽印度风的可巴雅和巴迪衫、

融入日常生活的香草、以椰子和凤梨制作的酸酸甜甜娘惹菜……

融合中国及东南亚传统的移民“峇峇娘惹”,

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会这么可爱?

日本最重要的国际新闻奖得主,深入东南亚各地如槟城、曼谷、新加坡,

探索峇峇娘惹不为人知的前世今生、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

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峇峇娘惹”(亦称为“土生华人”),是当代东南亚一个极具特色的族群。他们的祖先是来自中国南方的华人移民,这些移民与东南亚的当地人通婚,自十五世纪以来持续繁衍生息,虽然他们还保有中国传统及习俗,但在语言及生活习惯上,也融入当地文化,成为东南亚的一部分。

作为跨海移民后裔的峇峇娘惹,数百年来是西方与东方贸易及文化交流的桥梁,因而有“商业贵族”的美名。自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善于经商且拥有多语言天赋的峇峇娘惹,成为欧洲贸易势力的代理人,通过香料贸易、锡矿和橡胶种植等商业活动积累了巨额财富,展现出他们作为商业贵族的雄心和智慧。

峇峇娘惹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商业领域,融合中国传统及东南亚文化的他们,更具有独特的美感及创新意识。不论是著名的“娘惹料理”、传统服饰“可巴雅”,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及家园建筑,峇峇娘惹擅长吸纳各种不同文化的优点,再创造出属于自身、带有鲜艳色彩的产品。

如同本书指出,“峇峇娘惹创造新经济价值的‘创新’,并非来自供应端的先进技术,而是以消费端所产生的能量作为驱动引擎。”

本书作者是日本知名国际记者太田泰彦,他于2015年派驻新加坡,当时新加坡政府致力推广的峇峇娘惹文化,让他产生高度好奇心,被称为商业贵族的峇峇娘惹,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从何而来?他们又如何推动东南亚的发展,进而奠定新加坡的繁荣基础?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太田寻访东南亚各地的峇峇娘惹人士,深入调查此族群的神秘身世,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为何李光耀拒绝承认自己是峇峇娘惹?又为何李显龙推动峇峇娘惹文化的复兴?

★从花砖瓷器、到服装首饰,为何峇峇娘惹的日用品总是呈现可爱的粉色系风格?

★新加坡米其林餐厅的主厨,如何将峇峇娘惹的家常菜,升华为料理艺术?

★马来西亚及印尼的峇峇娘惹,如何在保有中国传统习俗的同时,积极融入在地文化?

今天峇峇娘惹的影响力不限于商业领域,融合中国、东南亚乃至于西方等多种文化的族群特色,更令他们深具魅力。比如结合华人烹煮传统及南洋食材的“娘惹料理”,或是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美感的粉色瓷器,还有融合中国及印度宗教传统的服饰建筑。峇峇娘惹多采多姿的文化魅力,不只是东南亚文化,更是全球化的完美体现。 

Written by xinguozhi

11月 30, 2023 在 3:59 下午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