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Posts Tagged ‘假信息

中国外宣在异乡:钢索上的新加坡政府

with one comment

自由亚洲电台/庄敬、董喆     2024-5-4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ishi-hecha/singapore/hc-05042024110032.html

前言:华人人口接近四分之三的新加坡,在东南亚一直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中立的国际政治著称。新加坡政府对媒体严格控管,全国人民对政府对外关系政策高度认同。但这个情况近年来随着大量中国新移民移入,以及中国政府铺天盖地的对外宣传而开始动摇。不仅传统华文媒体有时在不经意间出现中国观点;诉求新移民的新媒体也紧跟习近平“说好中国故事”的号召;社交媒体、通讯软件上的“中国叙事”更是暗潮汹涌。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延续2023年“中国外宣在异乡”专题,2024年将关注视野移往新加坡,以问卷调查加上实地采访的方式,揭露中国外宣如何影响新加坡媒体和新加坡人,而新加坡政府又如何应对。全系列分三篇刊发,本文为第一篇。

深度报道|中国外宣在异乡:钢索上的新加坡政府

Photo: RFA

“在乌克兰的问题上,人们在手机上接收到的信息,有不少显然是要激起一种强烈的反美情绪。……另一些信息,目的是要抹黑俄罗斯和中国,他们也是想要影响我们的立场,要我们和西方站在一起。……我们必须防范不良外国势力的干预,不论它来自哪一方,这样我们才能够保障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新加坡2022年国庆,总理李显龙的华语演说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谈“地缘政治的挑战”,重申新加坡政府谴责俄罗斯。李显龙更意有所指地说:“感谢大多数国人都支持政府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包括常用华文社交媒体的华社人士。”

作为试金石的乌克兰战争

2022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战争,对新加坡如同一块试金石,测试出政府与华人主流舆论圈的立场差异有多大。因为在中国官媒影响覆盖范围里,舆论一面倒地支持俄罗斯,反对美国和西欧。李显龙的发言显示,新加坡政府可能意识到俄乌战争的议题在华人社群之间的“风向”与政府的立场并不一致,而且严重到需要以国庆演说的规格,以总理之尊对国人进行“媒体识读教育”。

尽管新加坡由政府最高层出面,明确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然而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FCL)委托益普索(Ipsos)执行的民调(注1)结果显示,新加坡华人对于俄乌战“责任归属”的意见仍分歧:55.8%受访者认为是俄罗斯造成乌克兰危机,认为是美国或北约的加总达37.6%。另有21.7%的受访者“不清楚”是哪个国家或组织造成乌克兰危机。

Copy of 国家篇01_简中.png

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与政府立场一致的华裔新加坡人,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却显得分歧?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Ja Ian Chong)认为因为血统关系,华人更容易对中国产生“共感”,甚至支持中国的立场。同时中国在宣传时也会绕开“共产主义”的宣传,转而强调“美国是挑起战争的乱源”等。这样既不触及新加坡华人内心残留的“反共”意识,也更容易传播、为人接受。 

“俄乌战争的时候,一有中国立场渗入民间,这个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跳出来重新厘清,(对民众)说要抱持新加坡的立场。”任职“新报业媒体”的记者李嘉铭(化名)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中国影响一定会有的,中国每个地方都想要影响,可是如果这立场跟新加坡立场有冲突,这就没有办法work(产生效果)了”。

新加坡市场研究公司“Black Dot Research”总经理方国威(Nicholas Fang)则发现,战事开打之初,新加坡的华语群体收到大量中文内容,强调战争根源并非俄罗斯,而是西方、是北约。这些内容的来源难以追溯,但从使用的语言、宣传的内容和所持的立场看来,都让他们怀疑信息来自中国。 阅读更多 »

新加坡与毒共存处变不惊 大规模接种保人命保经济

with one comment

亚洲周刊/梁密    2022/3/7-3/13 2022年10期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新加坡与毒共存处变不惊 大规模接种保人命保经济

新加坡疫苗接种率全球最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疫苗宣导铺天盖地,制作福建话、粤语、潮州话、海南话、客家话等版本,流动疫苗队上门服务长者。对付散播疫情假信息,毫不手软。餐馆照常营业,但须打疫苗,最多五人一桌。抗疫主轴是“两保”——保人命保经济。

此幻灯片需要JavaScript支持。

新加坡最近冒出一句流行语:如果你不认识“中标”的人,那说明你没有朋友。这句玩笑话生动地概括新加坡一脚踏入“与新冠病毒共存”阶段的现况。

传播力惊人的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肆虐,新加坡疫情在农历新年之后直线飙升。连续多天单日新增病例破万,甚至冲至两万以上。截止二月二十八日,累计病例已达七十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四起,累计死亡病例一千零一十九例,过去二十八天的累计本土病例达三十六万五千多起,相当于百分之六的新加坡人口已经染病。原定于二月二十五日逐步落实的五大简化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只要戴口罩就不必维持一米安全距离、家庭访客人数放宽等也不得不延后推行。

新加坡对外逐步谨慎开放边境,对内实施疫苗接种差异化措施,内外措施逐渐松绑也让餐饮业和服务业得以恢复元气。最新的指引是,未接种者不得进入餐馆或熟食中心用餐,已接种者可最多五人一桌用餐。疫情好转时放松,曾经最多开放至八人一桌。入座后,如果桌上没有饮料或食物,就不得摘下口罩。不同桌的客人不得交流,新年期间捞鱼生也不得喊出吉祥话。现场伴奏或演唱继续被禁,但已允许恢复播放音乐。

由于病床需求激增,医护人员承受巨大压力,医院、综合诊疗所和全科诊所都异常忙碌,新加坡政府甚至调派武装部队医务兵支援。据当地媒体报道,医疗系统承压的部分原因是,好些轻症确诊者原可居家康复,但为拿病假单或在官方系统记录染病以领取免费自检仪等各种原因,而到医院或家庭诊所看病,导致多处家庭诊所都出现排队长龙。

官方为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已另设立快检中心,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新冠确诊者在专人监督下免费做抗原快速检测,若呈阳可领取免费自检仪。同时,政府也呼吁企业雇主不要向确诊员工索取病假单,让雇员以自我检测呈阳的照片或视频作确诊证明即可。

一般民众对单日新增病例上下浮动异常焦虑,但这其实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指标。官员和医疗专家紧盯的不外是三个数据:加护病房病患数、需输氧病患数、死亡人数。这些是预警医疗系统是否濒临崩溃的重要指标,而新加坡目前的这些数据都远比德尔塔(Delta)病毒去年肆虐的时候还要低,说明医疗资源仍有足够的抗疫承载力,具备逐步与病毒共存的条件。 阅读更多 »

散播新冠肺炎不实传言•“海峡时报评论”脸书遭冻结

leave a comment »

星洲网    2020-2-19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219740.html

新加坡时政新闻网站“海峡时报评论”(STR)(新国志按:是States Times Review, 正确翻译应为国家时报评论)因散播新冠肺炎的不实传言,周二被脸书冻结帐户。

越南通讯社(VNA)报道,脸书是在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POFMA)办事处的要求下,冻结“海峡时报评论”的脸书帐户。

由“真实新加坡”(The Real Singapore)网站前任编辑陈智祥创办的“海峡时报评论”,自去年11月开始就3度被勒令针对所刊登的新闻进行更正,其中两则新闻是有关新冠肺炎的消息。

无论如何,陈智祥声称自己是澳洲公民且身处海外,无视所有涉及的指令。随后,有关当局即采取了各种措施对“海峡时报评论”进行限制,包括经济制裁。

拒绝遵守POFMA条规

由于“海峡时报评论”拒绝遵守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旗下的条规,因此有关当局亦向脸书发出冻结帐户的指令。

新加坡政府于去年10月2日透过电子宪报颁布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不愿遵守指示的网络平台可被判罚款高达100万元(约300万令吉)。恶意散播假信息,企图损害新加坡公共利益的个人也可被判坐牢长达10年,罚款最高10万元(约30万令吉)。

Written by xinguozhi

2月 19, 2020 at 7:23 下午

必要之恶

with one comment

李莫愁    2019-12-22

咱们内阁时刻念兹在兹,继“保留民选总统制”的伟大创见之后,又推出的“POFMA”;就是惧怕致命的“假信息”毁了他们的英名。最好像科幻片那样,在还没犯罪之前……派出杀手,把它给灭了。

在西方法学理论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当中,恶法与良法之争贯彻始终。一般来说,自然法学作为价值法学理论,大多主张“恶法非法”或者“良法之治”,分析法学更多的主张“恶法亦法”。叶鹏飞和韩咏梅之所以草包,就是不敢明说POFMA是“恶法亦法”,却要留下许多假惺惺的但书:

A、叶鹏飞:“但是,法令毕竟是一种被动防御的手段;主动进取的做法,必须是鼓励更多的信息透明,让人们能够按照丰富的事实,全面判断事情的是非。”

B、韩咏梅:“政客被POFMA,究竟能不能让真理更明?这是另一个得深思的问题。政客面对事实时大概不能不低头承认,但是他们肯定也会把被POFMA当成反对派‘荣誉勋章’,正如鲍耶一夜成名、陈智祥的网页流量增加。一般人的收获是什么?/支持或接受立法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的新加坡人,看待某些时政网站和政客的网上言论时,本来就抱着怀疑的眼光。在没有POFMA的时候,当局也可以随时发文告澄清错误信息,效果难道不如POFMA?/POFMA应该是一个能够准确点出是非黑白的法令,如果不能准确说明错在哪里,又或者用在可以讨论的灰色地带,它可能演变成肥皂剧一样歹戏拖棚。/法令执行初期,难免还有可以检讨的地方。我只希望POFMA在执行时,每一个案例都能说明哪里错、为什么是错的,让人明确知道纠正错误有超越政党政治的意义。”

这个法定得面面俱到,它有所谓“Part 3 directions”来对付个人,让他更正或者删帖;还有所谓“Part 4 directions”来逼迫平台和网络供应者必出手更正或者删帖,以保万无一失。

其实二丑俩是故作不明吧,咱们部长需要POFMA的理由,不正是要省却纠错的麻烦,只要一个心证……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让人删帖吗?此外,二位也没能证明POFMA是“必要之恶”,字里行间也明了目前有足够的工具来打击假信息,POFMA显然是多此一举,而它对民主社会最大的戕害就是“寒蝉效应”。到时大家都不敢开口,“政府”就可以大剌剌地说:不是不给提意见,是你们自己金口难开。 阅读更多 »

如果掌政者有私心怎么办?

with one comment

王昌伟(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   2019-11-26
怡和世纪 第40期 2019年7月

法案认定散播假信息的人居心叵测,会危害国家与公众利益,所以需要用非常的手段对付。这在表面看来虽然合情合理,但法案却是基于一个很天真的假设之上,那就是部长在援引法案时,必然是大公无私,完全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出发,而不会为了个人或者从属政党的利益牺牲人民的利益。

这个学期开了一门和中国女性有关的课,其中的一堂辅导课让学生读张爱玲的《色•戒》并分析其中的性别话语。由于我在课堂上不断强调无论是分析历史还是文学文本,应该尽量从作者的角度和文本产生的历史背景去理解文本的意涵,避免以我们当下的标准去批评作者的动机。结果有一名理学院的学生在阅读报告中直接把小说视为张爱玲的自传,完全无视虚构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助教因此给她打了个偏低的分数,她心有不甘来找我理论,要我向她解释为什么她的诠释不能被接受。她的说法是,她在作业中表达的虽然是个人意见,但既然是基于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为什么不能算是对的?

我当时费了一番唇舌才说服她,对文本的诠释固然可以因人而异,但她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对“事实”的理解出现偏差。整个过程耗时耗力,从回答学生的电邮到约见面谈,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但对我而言,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做好教育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

其实同样的问题,在其他的领域也会碰到,比如政治。最近在国会通过的打击假信息的法案,要处理的问题相当类似。应该如何分辨个人意见和事实?如果个人意见是基于错误的事实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我们在大学教书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事实、信息、意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会特别敏感。

但政治和教育不同,假信息的传播,一个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政治纠纷、社会动荡,甚至闹出人命,所以政府提出要修法对付假信息,自然有理有据,一般人大概都不会反对。可是当法案的详细条文正式公布后,却引起许多人的不安,原因在于法案赋予部长判断什么是假信息,如何才算是危害公众利益并迅速采取行动的权力过于宽泛。如果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法案是因为对付假信息刻不容缓,依照同样的逻辑,我们难道不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及时阻止部长或执政党在大选期间利用法案打压异己?虽然法案允许被部长认定是散播假信息的人向法庭提出上诉,但那已经是后话了。也就是说,如果部长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止某些信息传播以扫除自己当选的障碍,在目前的法案下,我们完全没有办法阻止他或她这么做。 阅读更多 »

杀鸡儆猴

with 3 comments

韦春花     2019-8-4

这个假议题不过是杀鸡儆猴,要人们掂掂,因为大选时任何不平等的议题都难免会扯上种族,最好国民什么都别讨论,让《联合早报》何惜薇和吴新慧之流匙喂你所有的政府信息。处处设限,处处设陷阱,贱民可以谈的话题,已经所剩无几了。

何惜薇说:普丽蒂与苏峇士制作视频,是因为不满电子付费平台广告中,本地艺人周崇庆一人扮演电子付费平台的四大种族用户,包括戴上头巾扮马来妇女,并涂黑皮肤扮印度同胞。一些人因此质疑政府厚此薄彼,姑息具侮辱性的广告却容不下视频。

然后她说:(尚穆根认为)在兄妹俩眼里,是电子付费平台广告不敏感在先,他们只不过是以视频回应。但尚穆根强调,不能因为不满就采取不合理的行为,甚至以身试法。他也留意到,普丽蒂不喜欢周崇庆涂深肤色扮印度人,她本身却曾上载穿上旗袍,刻意以不纯正的华语批评一些春节礼俗的视频。

这就是媒体带风向的跪舔示范,奈尔兄妹不过是以个人表达对一个平面广告的不满,却被无限上纲:警方介入调查攻击华族的网上视频,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表明,政府对这类损害国家种族和谐的视频零容忍。既然是零容忍,为何只撤下兄妹的视频,而继续让平面广告留在新闻和网络平台上,似乎传达了藐视少数种族就可以,攻击多数种族的华人就不行的信息

其实这和立法管制假信息的做法一样,人民行动党不过在为来届的大选未雨绸缪,钳制言论自由,让人觉得处处动辄得咎,达到寒蝉效果。

这个假议题处理得十分粗糙。很多值得争议处都没有很好的解释。奈尔兄妹不喜欢周崇庆涂深肤色扮印度人,认为这会造成刻板印象。那么卷曲头发、穿纱笼是不是也算呢?请问一名演员要怎样才能扮演好异族同胞呢?又或者根本不该?再或者今后不许?

有位英文报系的漫画家,由于笔下幽默风趣,经常受邀替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画一些政策宣传画,到处可见。里头的新加坡各族,恰恰就是很刻板的再现,一眼就认出是哪个种族。为什么又不见有人去投诉?今后他还能不能画? 阅读更多 »

权大无责

with one comment

韦春花    2019-5-19

刚刚学来的这四个字,赶快就用在标题上了。

《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POFMA)对于资深新闻记者转学术界的默乐(Bertha Henson)女士来说,有五个问题想知道答案:

A. (POFMA)何时/如何成为刑事起诉的案件?

B. 什么是“误导性的事实陈述”(多次提问未得答复)

C. 法律在颁布时是否会追溯已在其中流传的“谎言”?请指出一些案例。

D. 是否有其他国家接近新加坡处理假信息的方式?无论是在执行权方面,还是对付一些不公开的网络平台?

E. 与其他法律相比,使用POFMA打击假信息,对政府来说,政治成本会更高吗?

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敢回答的话,人民行动党的部长们岂不是无法无天的“权大无责”了吗?

其实,照行动党政府当初的规划来说,他们原本是要安排一个“做水水”的过程。他们先似模似样搞了一个听证会。起初还有点诚意,找来许多国际专家来供证,岂料没一个人说一句好话,尚穆根、唐振辉和张有福就开始有点恼羞成怒。尤其到了烤历史学者谭炳鑫那段,不惜撕破脸,对人家学历、职称找茬,简直就像照妖镜一样,把他们的司马昭之心,公诸于世。幸好新加坡的“替代媒体”已渐渐成熟,致使整个听证会不被主流的声音所淹没。不过那之后,由于他们的自尊心受损,就决定一意孤行;先要官媒挡住所有外来的舆论,再来,就是让二丑们轮流写文章收买人心。可是,要从什么角度让人心服口服呢?总不能一味要大家相信政府,或者胡乱举些外国不相干的例子……最诚实的做法,就是有人能够回答上面的五个问题。可惜没有! 阅读更多 »

陈硕茂:国家政治体系运作成功与否,取决于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with one comment

陈硕茂(工人党阿裕尼集选区国会议员)    2019-5-8
http://www.wp.sg/protection-from-online-falsehoods-and-manipulation-bill-speech-by-chen-show-mao/

单凭立法多并不代表一个国家法治内涵高,不代表法律对权力进行着有效的监督。如果我们今天所订立的法律赋予当权者绝大的权力,任由他酌情行使,如果我们没有在法律文本里明确的校准对权力的限制,那我们将不能说我们成功地迎接了我们的挑战:成功地结合了法治与我们对德治的期许。

工人党阿裕尼集选区国会议员陈硕茂在国会二读辩论《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时的发言全文:

工人党阿裕尼集选区国会议员陈硕茂

议长先生,

根据《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被定为发传假信息,容易损害我国公共利益的个人可被判坐牢长达10年、罚款最高10万元;法人则罚款最高100万元。这项新法案,不能说是不严厉。

根据法案,政府可以强制个人或网络平台更正或撤下假新闻。每一位部长都有权评断信息真假,是否与公共利益相抵触,然后发布指示要求更正或撤下信息,即使信息已经被修正过或已经不在新加坡流传了。

如何定义信息真假、公共利益?——法案给了每位部长绝大的诠释空间。

“假信息”——法案定义为“虚假或有误导性的信息,无论以全或以偏,也无论是源于信息本身的解读或者结合更广泛背景的解读”(“false or misleading, whether wholly or in part, and whether on its own or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appears”);”信息“则定义为“文字(包括缩写及简称)、数字、影像及动像、声音、标志及其它代表符号、及它们之间任何的组合”(“any word (including abbreviation and initial), number, image (moving or otherwise), sound, symbol or other representa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any of these”)。

“公共利益”在法案里的定义下则包括公众对我国政府的信心。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一位新加坡政府部长认为某项假信息削弱了国人对新加坡政府的信心(这当然包括对他所负责的政府部门的信心),他有权发布指示要求更正或撤下信息。

当事人若对部长的指示有异议,在作出更正或撤下信息后可向法庭提出上诉。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5月 9, 2019 at 12:07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