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话说新加坡曾是儒学重地

leave a comment »

邹璐        2013-12-14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89604:&Itemid=201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是怎样的?相隔时间还不算久,正好是一代人的成长,当年在小学的课本里读《好公民》,读过《勇敢的孙中山》、《苏武会投降吗》,在中学的课本里读《儒家论理》,读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的小学生、中学生们,可能今天他们已经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正在读小学或者中学,他们有没有翻开今天孩子们的公民课本?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年的公民课?

日前,著名儒学专家杜维明教授来到狮城出席国际儒学大会,并在11月24日(星期日)晚在孔子学院讲堂发表了一场题为《1988年新加坡儒学群英会的启迪》的演讲。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杜教授回忆了他与新加坡的结缘,以及80年代新加坡如火如荼推动儒家思想教育的起因、发展和无疾而终。让我们有些惊喜地发现,原来新加坡曾经有一段哲学专家云集,哲学思想活跃,人文气氛浓郁的80年代,新加坡曾是儒学重地。

杜维明教授回忆说,最初他受到新加坡政府邀请,参加一个由国际专家学者组成的儒学研究小组,但他因为不想儒学被政治化而婉拒了。

1981年秋,李玮玲医生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医学研究期间,专门致电杜教授,告知他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吴庆瑞将在美国组织一场座谈会,希望他能参加。

那次会议显然带给他极大触动,许通美先生的讲话艺术,以及深具外交官风范的主持风格,尤其吴庆瑞副总理作为新加坡国家领导人,在审阅有关儒学课题的专案文件时居然每页看过,留下眉批和备注,令他大为“震撼”。

把儒家学纳入课程

而当他来到新加坡开始学术访问,他说,这是他此生做儒学研究最为用功,面对最大挑战,做得最辛苦的两周,其中和政府内部反对推行儒学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进行的公开辩论会,更是令他印象深刻。新加坡两周甚至对他产生终生影响。

杜维明教授回忆说,当时由吴庆瑞副总理亲自领导的儒学研究是由于政府认为需要“强化国民认同”,因此需要发展道德教育。吴庆瑞先生是虔诚天主教徒,他认为宗教对人的道德教育是有帮助的,因此可在学校发展宗教教育。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先生认为一些华人可能未必有宗教信仰,但是长期以来儒家思想对华人的影响甚大,因此建议把儒家思想带入课程。这就有了于1982年成立的东亚哲学研究所,以及后来在刘蕙霞博士领导下成立的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和编入中小学课本中的儒家伦理。

从杜维明教授夹叙夹议的演讲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当年的这场教育改革因为事关未来国民思想认同建设的大问题,事实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无小事,在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下,新加坡迅速成为亚洲儒学研究重地,这是一场群英会,更是思想交流,学术观点碰撞,不断启发思考,推动学术发展的时期,并且从一开始,他们对于学术研究的定位就立足于国际大视野,具有开阔,长远,互动和社会意义及运用,也因此带动了民间儒学热潮。

但是正如杜维明教授在演讲中指出,新加坡现实主义太强,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事件,不仅对中国造成深刻影响,也影响到新加坡,吴庆瑞副总理告诉杜维明教授,政府再也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从哲学上,从思想和文化上研究中国,了解中国,关注中国,因此要取消东亚哲学研究所,后来在多方努力之下,东亚研究所的机构和名称保留,但研究的主体及方向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以研究中国政治、经济为主。

从回顾中获得启迪

相信杜维明教授的演讲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吧?1990年2月,政府发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的是具有东方价值观特色的五大共同价值观(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但在1993年,学校的《儒家伦理》课程宣布取消。此消彼长,另一方面,1989年10月,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新加坡教育部编写儒家伦理教科书,在中学设置儒家伦理课,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随后中国的一些儒学工作者以试点并逐步推广方式,在中国各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从杜教授的演讲,我们很期待能够听到来自社会各阶层对于岛国这段历史的回忆,并从回顾和反思中获得启迪和教育。儒家思想在东方社会影响之深远是无法评估的,如果我们拿中国与新加坡等地做比较,因为近100多年各地剧烈的社会变迁,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花果飘零。

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成功,1912年,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不无纠结与无奈地黯然宣布取消“尊孔”和“读经”,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掀起反传统浪潮,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对于文物的破坏是史无前例的,对于中华传统,中华文明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近代以降,中国人罕见地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一次又一次情绪逾越理性的否定、嫌恶、憎恨、摈弃。这是非常可怕的价值体系混乱和思想颠覆,因此有学者提出中国社会相当长时间里与本民族传统断裂问题。这仅仅是由于“西风东渐”、经济落后所造成的民族自卑吗?那么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等,一路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体系是否就让中国人更加文化自信了呢?其实,真正让中国人找回自信,获得自尊的还是中国的传统及文化。近年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改变,政府讲以德治国,讲法制建设,在海外建孔子学院,在天安门前树孔子像,很多讲历史讲传统经典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很高等等,中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努力用各种方式弥合与衔接中国当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断裂,因此是充满碰撞、冲突、挣扎、疼痛、纠正与完善的复兴之路。

中国的传统及文化

而海外华人社会,大批移民潮形成于鸦片战争之后,他们中的知识精英的确经历过思想文化冲击,并直接或间接投身于各地社会运动中。但是就整体海外华人社会,由于民间会馆、华社组织,华文报章,以及华校等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华传统、风俗习惯、思想与文化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却有较好的保留与延续。

即使曾经具有极左思潮的人士,他们的政治倾向和他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是不矛盾的,一直以来,真正对华人社会的传统文化造成影响的,可能是受英文教育者及其所宣扬的西方文化所产生的侵蚀性影响,但是,民间社会对传统文化一直有朴素的认同,并且坚韧守护和延续。

因此,如果学校的教育中能够适当加入儒家思想教育,配合民间社会长期形成的良好尊重传统的氛围,将会大大提升新加坡华人社会的思想能力和人文精神。

杜维明教授说新加坡是当年的儒学研究重地,我想,那的确是让人怀念的,同时也是带给人反思和启迪的,儒学重地不是几个专家学者就能做到的,不可忽视的是新加坡独特的历史成因、传统积淀、民族性格,民间风尚。传统,就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力量。

Written by xinguozhi

12月 15, 2013 在 2:06 下午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