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Posts Tagged ‘专制独裁

李光耀家族控制了新加坡?传说而已

leave a comment »

何典    2015-5-18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328

LKY 2011

2011年4月27日李光耀在新加坡向支持者致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图)

毫无疑问,对新加坡的贤能政治,开始贝淡宁是不喜欢、厌恶的。但后来他再也不提“李光耀家族控制了新加坡的大部分政治和经济权力”了,反倒认为新加坡的领导层都是“贤能”,“搞得不错”,值得学习。

为何贝淡宁教授的态度改变如此之大?“知道”跟你谈谈新加坡真得是“贤能政治”的样板吗?

贝淡宁(Daniel A. Bell)教授这两年大力鼓吹“贤能政治”,每每举新加坡为成功的样板,这让他的一些老读者倍感惊诧:就在2012年出版的《城市的精神》(英文版出版于2011年)一书中,贝教授还痛斥李光耀是“现代法家”,新加坡的政治体制是“家长制政权”“专制独裁”,不过才一眨眼的工夫,贝教授就像变魔术一样,把自己过去说是土鸡的东西,改口说成了金凤凰,这种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勇气,的确令人佩服,也让人有点儿眼晕。

这里冒着“断章取义”甚至“扭曲”的危险,略作摘录,间加评点,俾便大家学习参考。

《城市的精神》中的新加坡

据贝淡宁自述,199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决定聘用他,是因为他在牛津大学的博士论文写的是社群主义,这种思想很合新加坡的胃口。让他觉得意外的是,新加坡方面负责面试他的不是什么学者,而是该国驻美大使,后者只问了两个问题,你念大学的时候去古巴干啥了?你是共产党员吗?贝淡宁很好奇对方怎么知道自己曾去过古巴,但还是据实回答:不是共产党员,去古巴是学校组织的热带农业之旅。这样就过关了。

来到学校后,贝淡宁向系里提交了给学生指定的政治理论入门读物,结果系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要多讲一些社群主义,而不是自由主义和女性主义,强调他不应该向一年级学生讲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论自由》。这一下子引起贝淡宁的反弹,于是他在新加坡成了“不和谐的存在”。三年后,他被解聘了。

除了个人的这段倒霉经历,究竟贝淡宁在新加坡看到了什么,使他认为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社群主义城邦而痛加挞伐呢?

……一种极端形式的个人主义,比我在任何西方国家遇到的更加个人主义的生活形式,这破坏了国家创造愿意为公共利益作出牺牲的爱国公民的目标。正是在认识到社群主义言论和个人主义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后,我开始反对新加坡的社会和政治体制。”(以下引文,未标出处者,均引自《城市的精神》)

阅读更多 »

认实李光耀

with one comment

文化长狼    2015-4-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f9e960102vmch.html

而现在,新加坡将李光耀的葬礼几乎变成一次造神运动,把半个多世纪以来来全体新加坡人民共同努力的成就全都归功于李光耀个人的隆恩普照,其实已经走过头了。但这次的葬礼做为为行动党单独操办的一场全国性竞选宣传却是非常成功的。

关于李光耀有很多话可以谈,各种吹拉弹唱的网友们都搞的差不多了。我们今天就来谈一些不一样的吧。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直接的问题,李光耀的去世对新加坡的影响?
现实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其实几乎看不到,因为从表面上看来,先期的执政党在李光耀的带领下,已经完善了制度,只要朝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新加坡社会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产生。但思想意识上的看不见的影响则会无可避免的慢慢的出现。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光耀已经成为新加坡意识形态发展的一个不小的阻碍,似乎人们也习惯了而且顺应着这种阻碍的存在,这种既似阻碍又似安全感的东西在后李光耀时期依然会让人们混淆不清。这种深植于人民内心的东西,和新加坡的建国路程一起被强行堆积起来,要去除似乎就只有等到李光耀的离去。虽然,李光耀并非就是坚不可摧的阻碍,但随着他的离去这种思想改变肯定会加速,因为人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对人生的期许等等都和以往有着较大的不同,这将改变着人们的想法和对政府的期望,会对现有制度形成巨大的挑战。我们看到前不久发生的公积金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二个问题,李光耀的葬礼吸引了几乎全体新加坡人的极大关注,而且有几十万人亲临现场送他们的老总理,这说明了是什么?
首先肯定的是李光耀对新加坡作出的杰出贡献,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尊敬。但普遍并不是表示全部,其中夹杂的复杂因素也是值得探讨的。就在李光耀刚刚去世没多久,新加坡一位16岁的华族男孩在其Facebook就表达了幸灾乐祸的态度,而这个男孩可能就是《皇帝新装》里说了实话的小男孩,我相信他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意见。只是习惯了被保护和压力的新加坡民众不敢也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说这样的话,但这个初生牛犊却做了。我们不难想象,不少新加坡人等这一天或许等了很久了。但这绝非全是带有恶意的诅咒。应当是人们对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进步一种迫切希望,似乎只要李光耀还存在一天,那么这种希望之路就永远无法开启,年轻一代受到西方思想严重影响的现代人文思想就无法在本地真实的体验。相比越来越开放和自由的西方世界,本地年轻人会觉得被宠物般豢养失去自由是一种羞耻,他们也因此被责备为不懂得珍惜的一代。
我想这可能是李光耀推行全英文教育产生的另一种反应。但不容置疑的是,英文教育确实给新加坡带来了蓬勃的发展。那么,现在就是到了食取其“恶果”的时候了。之前教育体系解除了新加坡人独立的思考能力,让新加坡人好管顺从,但现在的年轻人受西方自由主义影响则很深,而变得个性张扬和具有破坏力。但这并不影响人民对李光耀的敬仰爱戴尊敬和怀念,混杂着不安与悲伤人们蜂拥而来,感谢李光要的贡献,同时也来感谢他的离去。

第三个问题,李光耀的去世对李显龙的影响。
对于李显龙来说,他老爸走的太晚了。只要李光耀还有一口气,民众对李显龙的认可就会大打折扣,似乎他所有的施政方针都会被认为是李光耀的幕后指挥,这对李显龙急需强化的个人威望来说是一个灾难。而现在,老李走了,人们知道没有人可以再给他施加绝对的影响力了,是不是可以独当一面,是不是可以真正挑起这副担子,很快就要见分晓了。而在党内,李显龙能否继承李光耀的强势权威继续领导行动党让党内的元老们齐心一致,还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李光耀在吴作栋在位置之时就早早仙去,那么李显龙是否还有机会子承父业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