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无谓的咖喱战争 

with 2 comments

李叶明    2011-8-20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820_001.shtml

我不觉得咖喱或者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已到了需要捍卫的时候。所谓“咖喱战争”究竟剑指何方?抑或只是我们在群情激昂下制造了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敌人?

在刚刚过去的星期天,一群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与本地朋友一起,走访了新加坡最后的甘榜——万国园,了解旧时的甘榜生活,体验久违的甘榜精神。之后大家还一起到附近的惹兰加由品尝本地最出名的印度飞饼(roti prata)。喜欢吃飞饼的都知道,真要欣赏这道美食,离不开随饼奉送、香味浓郁的印度咖喱。

这是随笔南洋网每年8月都会主办的“国庆周末系列游”活动之一。相关行程及活动内容早在5月就开始策划,在7月初敲定。其中品尝印度飞饼的安排,与一些新加坡人在网上发起的“大家一起煮咖喱”活动刚好在同一天,但这纯属巧合,两者没有丝毫关联。

新移民也爱吃咖喱

其实中国新移民吃飞饼,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没有哪一家印度飞饼摊的老板会觉得惊奇。我常光顾的那家印度小店,老板就曾对我说过,他还有几个老顾客也是中国新移民,“他们跟你一样,每次都要加多多咖喱,而且还至少要两种。”那家店最出名的就是咖喱。除了飞饼,他们也卖咖喱鱼头,味道比华人的咖喱鱼头要浓郁得多。

对于喜欢吃咖喱的中国新移民来说,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数万新加坡人响应号召一起烹煮咖喱,为的是捍卫这道本地美食,捍卫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

可是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究竟遇到什么挑战?咖喱这种美食又面对了什么危机呢?其实都没有。这场被某些外国媒体称为“咖喱战争”的风波,只是因为一起发生在7年前的邻里纠纷。涉及纠纷的一方是本地印度人,另一方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原因是那个新移民家庭受不了印度邻居天天煮咖喱的浓烈气味,于是投诉到社区调解中心。经调解,印度邻居最后让步,事情终于得到解决。

作为一名同样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我知道,这绝对是一起罕见的个例。因为我身边的朋友大都不排斥咖喱,即便有不能欣赏的,也决不会因为受不了它的气味而不允许他人享用。

我觉得,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不会拿一起罕见的个例来渲染对某一群体的情绪。何况是翻出一件多年前的旧事,何况是在报道中明显犯错,误导了大家对社区调解的认知。如果是一位有经验的记者,我认为,他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其他中国新移民对咖喱的态度,如果他真的不知道的话。

不应以个例煽动情绪

其实记者应该知道,喜欢或不喜欢某一样食物,那是非常个人的事,往往是没有理由的。就算是上帝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咖喱或其他任何一样食物。即便喜欢吃咖喱的,也未必就喜欢所有风味的咖喱,更未必能接受烹煮某些咖喱时的浓烈气味。

在本地,印度人、马来人、华人都爱煮咖喱,但煮法和味道各有不同。而您知道吗?在中国,也有用咖喱烹煮的菜式,而且颇受欢迎。笔者来自上海,知道在上海人爱吃的菜肴里,就有咖喱鸡和咖喱土豆等。只是上海的咖喱与本地咖喱又不太一样。

其实上海还有一种美食,远比咖喱或榴梿更难以被外人接受,那就是在街头巷尾、甚至在很多高档饭店都能吃到的“臭豆腐”。臭豆腐最大的特点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所以要让外来客喜欢这种美食,就必须让他亲口品尝、多吃几块,千万不能只是闻味而逃。

可很多外来客最大的障碍是,一闻到那股特有的“恶臭”早就想吐了,还如何能亲口品尝呢?如果实在过不了这一关,那也没办法。就算是上海人也有不吃臭豆腐的。而外地人只要在上海住久了,很多人最后也都能接受。这或许就是时间的魔力。也或许是臭豆腐的魅力吧。

上海人不会因为外地人的反感而不吃臭豆腐,更不会因为个别外来客的投诉而气恼,或发起什么捍卫吃臭豆腐的活动。事实上,凡有上海人和外地人群居的地方,这种投诉总是难免的。记得我在大学期间,就有外地学生禁止上海同学在宿舍里吃臭豆腐。没有人会因此觉得被伤害。毕竟那只是臭豆腐,气味确实很特别,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本地朋友都知道,与华人和马来人的咖喱相比,印度人的咖喱花样更多、味道也更浓郁。尤其在烹煮时,那浓烈的气味恐怕连一些本地人也未必能接受,何况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呢?

但有本地朋友表示,他们生气的并不是新移民受不了咖喱味,而是他凭什么不让别人煮咖喱。“那是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在多元种族的新加坡,尊重其他种族的生活方式是最起码的原则。”何况经调解,最终竟以印度邻居的让步而告终,“难道新加坡人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吗?还是他受到了什么压力?”

可我并不认为此事需要提高到种族尊重或维护权利的高度。这只是邻里间的小矛盾,是一起孤立的咖喱风波:一方暂时受不了咖喱味,另一方却不能不吃、不能不煮。这种矛盾,连法律都管不了,很难说是谁对谁错。但如果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后结怨结仇、酿成悲剧也不是没有先例。

而可喜的是,这起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那位新移民并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任何激化矛盾的做法。他按照正常途径投诉,寻求调解员介入,表现出了足够的理性和智慧。

而要给予更多掌声的,是那位印度邻居。他愿意退让一步,答应在对方不在家的时候才煮咖喱,同时他还颇具智慧地提出一个交换条件,要求对方也来尝一尝这道印度美食。我相信,这位新移民会因此爱上咖喱的。因为就连臭名昭著的臭豆腐,只要您愿意开口品尝,都十有八九会爱上它,何况是名满天下的咖喱呢?

这是多么圆满的结局啊。在妥协和包容的智慧中,双方的生活习惯得到了起码的尊重,而碰撞的结果是,新移民在本地人的引导下迈出了融入的第一步。

这难道不比关门关窗、老死不相往来更好吗?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没有看到问题的解决,没有留意到解决问题的智慧;而一味强调冲突的起因,一味渲染所谓的不公,最后收获的竟然是一场“战争”!

可我不觉得咖喱或者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已到了需要捍卫的时候。所谓“咖喱战争”究竟剑指何方?抑或只是我们在群情激昂下制造了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敌人?这或许更值得大家深思。

相关链接:

英报:新加坡的“咖喱战”

Written by xinguozhi

8月 20, 2011 在 8:06 下午

2条回应

Subscribe to comments with RSS.

  1. […] Posted on 2011年08月22日. Filed under: 未分类 | 李叶明    2011-8-20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820_001.shtml 我不觉得咖喱或者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已到了需要捍卫的时候。所谓“咖喱战争”究竟剑指何方?抑或只是我们在群情激昂下制造了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敌人? 在刚刚过去的星期天,一群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与本地朋友一起,走访了新加坡最后的甘榜——万国园,了解旧时的甘榜生活,体验久违的甘榜精神。之后大家还一起到附近的惹兰加由品尝本地最出名的印度飞饼(roti prata)。喜欢吃飞饼的都知道,真要欣赏这道美食,离不开随饼奉送、香味浓郁的印度咖喱。 这是随笔南洋网每年8月都会主办的“国庆周末系列游”活动之一。相关行程及活动内容早在5月就开始策划,在7月初敲定。其中品尝印度飞饼的安排,与一些新加坡人在网上发起的“大家一起煮咖喱”活动刚好在同一天,但这纯属巧合,两者没有丝毫关联。 新移民也爱吃咖喱 其实中国新移民吃飞饼,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没有哪一家印度飞饼摊的老板会觉得惊奇。我常光顾的那家 … Read More […]

  2. […] 拙作《无谓的咖喱战争》发表后,我收到多位本地朋友来电,对文章的观点表示赞赏。其中有朋友说,他很喜欢咖喱,当天他也煮了咖喱;但他不喜欢这种渲染普通邻里纠纷的做法。他希望咖喱这道美食能够促进新移民与本地人的融合。他也指出:新加坡的咖喱文化,本身就是融合的产物。 […]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