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Posts Tagged ‘反对殖民主义

二战时期新加坡华侨领袖支持的是哪一个国民党?

with 2 comments

许剑虹     2020-2-2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1828

新加坡作为拥有众多华人人口的东南亚国家,虽然其历史和国民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更确切而言,是和汪精卫政权关系较深,而非蒋中正领导的国民党。

Photo Credit:许剑虹

满洲国与汪精卫政权(中国大陆仍称为伪满洲国或汪伪政权),是两个对海峡两岸中国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名词。至今他们被大多数中国人,还有海外华人视为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在国际社会上也没有留下太多的正面评价。然而满洲国与汪精卫政权真的完全消失了吗?真的只是历史名词了吗?严格的意义上来看,只能够说他们确实是在中国消失或者是成为了历史名词。

由于日本在殖民时代培养的朝鲜精英,包括朴正熙白善烨丁一权都有在满洲国接受军事训练,或者带兵作战的经验,而且他们战后都成为了大韩民国国军的骨干,有人甚至还当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称呼南韩为满洲国直系继承者,应该是不会有多少人怀疑才对。那么成立于1940年3月,志在与重庆蒋中正争夺国民政府“正统”地位的汪政权,是否又有传承者?

极力撇清自己“第三中国”身份,但是却同时与两岸维持友好关系的新加坡共和国,可能真的是汪精卫政权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遗产。汪精卫不是已经在1944年病逝日本?继承汪精卫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陈公博,不是已经于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被政府下令枪决?掌握上海大权的周佛海,虽然因为与戴笠合作防共而获得特赦,却也是在1948年病逝狱中,不再有任何影响力。

汪精卫国民政府的三大首脑,都在1949年两岸分治以前离开人世,这个亲日政权理应在1945年就已经完全覆亡。又为什么说今天的新加坡共和国,能够称得上是汪精卫政权精神上的延续者?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批人的角度切入,一是早年在南洋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同盟会元老,二是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新加坡共和国创立者与执政者。

党员证号003的同盟会元老

zyf

主张“亚洲价值”的张永福,因为反对中国共产党,又无法接受亲近英美的蒋中正,做出了加入汪精卫政权的决定。(Photo Credit:许剑虹)

位于诺维娜马里士他大人路12号(12 Tai Gin Rd),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经营的“晚晴园”,即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是目前新加坡境内与两岸近代史连结最为紧密的观光景点。由于孙中山先生在1906年4月造访南洋的时候,曾经得到屋主张永福先生邀请入住“晚晴园”,并指挥了黄冈起义镇南关起义以及河口起义等三场针对满清王朝的武装革命。

 所以“晚晴园”在性质上不只是新加坡的国父纪念馆,而且还是货真价实的国父故居与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所在地。海峡两岸政府都自视为孙中山的学生,所以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大使与台北驻新加坡代表刚上任,都要先到“晚晴园”拜码头。甚至1993年举办辜汪会谈时,两岸的谈判代表辜振甫与汪道涵也都曾经到此向国父致敬。

不过“晚晴园”的真正主角,其实并不是国父孙中山先生,而是屋主张永福(1872-1957)。张永福是新加坡出生的橡胶商人,于1905年从商人林亚相手中买下了这栋原名“明珍庐”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目的是让自己的母亲陈宝娘安享晚年,并将之重新命名为“晚晴园”。张永福原为体制内改革满清政府的“维新派”,但后来接受了孙中山感召成为“革命派”。

他不只把母亲的别墅让给了孙中山,还创办了《中兴日报》宣扬革命,并与汪精卫与胡汉民等孙中山左右手结成至交。直到1957年被英国殖民政府强制关闭以前,《中兴日报》都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中国国民党。同盟会转型成国民党以后,张永福得到的党证号码是003号,意即历史上第三名国民党员,可见他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无可取代。 阅读更多 »

《林清祥的政治愿景》前言

leave a comment »

林清如     2020-2-8

林清祥22岁(1955年)开始从政,36岁被逼告别政坛,期间7年身为阶下囚,真正自由从事政治活动的时间不过7年。虽然离世多年,他的名字仍然常挂在人们嘴边,家喻户晓。

生长在一个殖民地的社会,林清祥一生没有机会接受高深的教育。他在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上,经历的是一次又一次血风腥雨的煎熬。他通过现实生活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发现与认定了他应该追求的政治愿景,并且能够真正做到百折不挠地为之奋斗不懈。

他胸怀坦荡,气节高尚,渴求正义者在他身上看到希望、找到力量。对于一向视他为敌者,他却“像不受欢迎的魂灵般始终徘徊不去”。2010年建国总理李光耀夫人逝世,在她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上,那应该是李光耀一生刻骨铭心的一刻,他居然在向亡妻致悼词时也不忘发泄他与林清祥的个人恩怨。他说,他当年开始与林清祥等左派职工运动者为伍时,夫人劝他别相信他们,“后来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既得利益者对于林清祥人格的诋毁及其形象的丑化从未停止。2015年,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的古玛•拉马克里斯纳教授(Professor Kumar Ramakrishna)出版了一本题为《“原罪”?重审修正主义者对1963年新加坡冷藏行动的批评》(“Original Sin”? Revising the Revisionist Critique of the 1963 Operation Coldstore in Singapore)的书,旨在为冷藏行动的合法性背书。在没有出示任何确凿的档案记录之下,古玛声称林清祥在1984年“私下”向政治部“承认他的共产党关系”。他在书中含糊地说,林清祥曾向内政部人员承认,自己曾经与方壮璧会过面。知情者都知道,承认见过方壮璧与承认“他的共产党关系”,根本就是两码事。如果所言属实,为何不把相关档案公开?一切自当一目了然。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2月 8, 2020 at 1:49 下午

是非功过 由谁评说

with one comment

郑谦       2013-12-5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11286

operation coldstore book chinese最近新马两地出版了一本新书:《新加坡1963年的冷藏行动:50周年纪念》,分为中英两种版本,供中英文教育人士阅读。书里收录了傅树介、林福寿两位医生,陈仁贵律师以及赛查哈理的个人政治活动生涯,以及他们遭受人民行动党政府以内部安全法令长期拘留和恶劣对待的,颇为详细的经过。其中更重要的是提到他们和受华文教育的反殖领袖林清祥等一起与李光耀从事反殖民主义斗争,争取国家独立的经过。

从傅树介写的《生活在欺瞒之中》,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他内心充满了怨气,也对华文教育的左派人士感到不满,认为左派人士在那段时期把李光耀当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对他处处忍让,被他劫持。尤其在李光耀与王永元争权夺利,行动党将王永元开除出党,王永元提出十六提案,并辞去芳林区议席,参加芳林区补选,林清祥和他所领导的左翼工会、大学学生会、校友会以以及乡村居民团体,不但没有支持王永元所提的,基本上是左派人士和广大劳苦大众心声的十六提案,反而号召群众,要在反殖的前提下要维护左翼内部的团结,支持人民行动党旳候选人易润堂。结果王永元得胜。

傅树介认为林清祥和左派的作法是不根据原则,而是一种投机取巧的举动。不仅如此,他还提到吴庆瑞曽经为了新兴工业工友联合会一事,警吿林清祥不要插手,否则就要和左派决裂,同时也提到左派在林德宪制谈判,李光耀接受三•三•一制的内部安全委员会,允许联合邦和英国插手我国内部治安大权,没有坚持反殖立场,坚决反对,对李光耀一让再让。

说起傅树介和他所属的社会主义俱乐部以及《华惹报刊》的一群朋友们,众所周知,人民行动党1954年末筹备成立时,李光耀曾经大力争取他们,他们也积极参与,而且和李光耀过从甚密,但是始终未能被李光耀接纳。其中的原因是:首先李光耀是一个自命不凡、狂妄自大,领袖欲和权力欲很强的人。他相信的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他对栽培他的大英帝国的法律和政的治制度深信不疑,推祟备至。他之所以提出反殖和社会主义的口号,只不过是要以此争取人心和蒙骗群众。他认为英国人应将政权交给他们,由他们代替英国人统治新马,将英国人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传承下去,并将之发扬光大;二、他知道除非他和他的一伙人拥有群众支持,英国人是不会轻易的将政权交给他们的。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