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Posts Tagged ‘外国人才

话术

with one comment

李莫愁    2023-5-7

【哪根葱】

前阵子徐芳达在怡和轩第15届华文书籍奖颁奖仪式上,重申新加坡须坚持双语政策,并且帮助每一名学生把母语学好。徐芳达的演讲鼓励新加坡学生努力学好母语。“因为这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世界中,继续翱翔。”

这番讲话,莫愁理解为看场面而说的漂亮话,反正不会错到哪?因为自去年(2022)6月13日起,徐芳达卸下职总副秘书长的职务后,出任财政部和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他即不是掌管教育(陈振声),也不管华社(唐振辉),更不是内阁首长,所以这些话仅代表他个人观感。可是老吴(老番癫吴俊刚,下同)则捡了根鸡毛当令箭,兴奋地写了两千出字,好像是长夜漫漫,终见曙光。当然,对人民行动党政府原罪老吴只字不提,只是针对一小撮英文人,他说:

本来这些都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不过,现在看来有不少人已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进而也对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徐芳达的话是很适时的提醒: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新加坡唯一使用的语言,所以我们不是、也不能成为一个只用英语的西方社会。

报纸的老编还为他的文章加了小标题,认为要前进到双语社会,”家长学校和社群都要努力”,并为行动党政府脱罪:

双语政策的出发点至善,让我们的国民都能掌握双语,这对新加坡在国际上开拓发展空间是绝对有利的。如徐芳达所言,学好母语,“不仅有助于保存和加强我们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让我们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继续翱翔。”

问题是:小徐,他算哪根葱?

【绂冕鹰犬】

最近《网络公民》的一篇文章,对正老娘的胃口,文章针对副总理黄循财的五•一发言,题目是:《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提并论,却负担得起世界上最昂贵的内阁》(Can’t afford to match the competition but can afford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abinet)。

过去莫愁就认为这是个简单逻辑的问题:你行动党要求全世界的政治最高薪,比起排老二的美国还多出好几倍,不过我们老百姓也接受了你们的解释,并且也通过选票支持了你们的要求,那么你们是否也要争气,样样给我们拿第一,拿第二、第三都“杜兰”? 阅读更多 »

我们的主权财富

leave a comment »

梁文辉(新加坡前进党非选区国会议员) 2020-10-19
https://www.facebook.com/xinguozhi/posts/3375736029179485:0

使用我们3.9%(520亿新元)的金融资产把我们从新冠状病毒这样的巨大灾难里拯救出来的行为不算为过。实际上,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如何使用每年超过300亿新元净投资收益的一部分来更快地转变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培育更具有适应能力的新加坡人。现在存在严重的危险是,当前这一代新加坡人可能无法将更强大的新加坡传给下一代。例如,依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现行政策是一种误导的策略。

在上次国会会议上,我分享了我们新加坡人民共同拥有1.35万亿新元的金融资产的消息。我感到有必要提及这信息,因为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并且在这样的危机时刻,任何一条好消息都可以使人们安心,甚至感到鼓舞。以前,这些数字每年以“政府财务报表”的形式发布,并在国家图书馆提供了一些印刷本。但是政府从今年起在线提供了电子版,因此现在非常方便翻阅。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是好事,值得赞扬政府,也希望它再接再厉。

这些资产每年产生净投资回报,2020年度的数额估计约为372亿新元。自2月份的2020年预算案宣布以来,这种情况并未改变,因为今年金融市场表现良好,与被病毒大流行肆虐的实体经济形成鲜明对比。所以令人欣慰的是,尽管我们从金融资产中提取520亿新元来支付抗疫措施,我们的资产今年仍可能获得372亿新元的回报和增加。

在危机时期,当不安全感激增,焦虑在民众里抬头时,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国的财政状况良好。当我说520亿新元的提取仅占我们总金融资产的3.9%或148亿新元的净减少(从520亿减去372亿之后)仅占我们总金融资产的1.1%时,我只是根据数据报告,并没有丝毫轻视我们政府所付出的巨大和艰辛的努力的意思,反而是称赞他们这些年来的卓越财务管理成绩。

但在这之前,这成绩并没有被正确的报道。现在您应该意识到,前国会议员李美华所形容的穷困阿公,每天省吃省穿才能偶尔帮助他的孙子阿成的故事是多么不准确的。

我不建议因为我们有丰厚储备就应该掠夺我们的积蓄。我也相信,新加坡人也不会这样做。这是因为我们都非常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是一个城市国家,没有自然的资源或腹地保障我们的生存。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10月 24, 2020 at 3:50 下午

第二次独立时刻

leave a comment »

梁文辉(新加坡前进党助理秘书长) 2020-6-22
https://www.facebook.com/leongmwofficial/posts/142872007403504

梁文辉

我们对六位内阁成员的演讲的主要反对意见是它们缺乏具体思想和连贯的计划。因此,我们将提出计划,希望引发广泛的公众讨论,让我们对以后的进路有进一步的概念。

现在是我国历史上另一个绝对关键的时刻。也许我们可以称其为“第二次独立时刻”。在1965年的第一次独立时刻后,新加坡人选择了政府主导的政经模式,并在接下来的五十年里一直支持着它。

这种旧的自上而下的模式最初很成功,但后来引发了思考僵化,政府相关公司对私营部门的欺凌,关键信息透明度的缺乏,以及因失业,高房价和昂贵的间接税(COE,ERP,印花税,征费,公用事业,Careshield等)而产生的国人的焦虑和不安感。经常有争议的消费税也是另一种间接税,但它不是最大税种,仅占政府总收入的10%。所以可想而知,间接税的负担是多重。

这些政策的累积影响导致国人技能不足或技能不匹配,和私营部门不仅财务上薄弱,而且核心能力和技术上也很薄弱。自2000年代以来,宽松的移民政策加剧了这种情况,以至当冠状大流行袭击我们时,立刻引起了一个“完美风暴”。

这是我们选择自下而上的方法(相对于旧模型的自上而下方法),创造百花齐开的第二次独立时刻。我们的方法包含以下主要思想和组成部分:

1. 立即停止经济社会的腐烂,采取外国人才政策的紧急转弯,以便为本地PMET讨回一些之前失去的工作岗位,减轻因为冠状病毒大流行所造成的工作流失问题。

2. 提高国家储备的透明度,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我们有多少储备以及还可以支出多少。通过汇总不同的信息来源,我们可以估计我们的国家储备约为1万亿新元,但我们希望政府正式宣布让我们安心。此外,我们不希望未来通过增加税收,而是应该是以自更高水平的经济活动来填补储备金。 阅读更多 »

Written by xinguozhi

6月 23, 2020 at 6:51 下午

大马政治海啸会否引发新加坡余震?

leave a comment »

当今大马    2018-7-10
https://www.malaysiakini.com/news/433587

大马政治变天或引发新加坡政治海啸;政治生态与处境与纳吉相似,李显龙恐惧失政权

今年5月9日,马来西亚政治海啸淹没了国阵60年政权。如今,与柔佛一水之隔的南方小岛也感受到了这股余震。

美国政治学者碧利洁(Bridget Welsh)今天在《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撰文指出,希盟在马来西亚取得的大选胜利,已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率领的人民行动党(PAP)拉响警报。

她指出,随着国阵在马来西亚败北,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如今已成为东南亚掌权最久的政党。

“它不再有一个不民主的邻国。希盟在马哈迪领导下取得的胜利,反映了人民行动党最深沉的恐惧,即他们有可能吞败仗。

“更糟的是,国阵败选的一些因素同样出现在新加坡。首先是,领导层世代交替的挑战。过去30年,人民行动党一直深陷在第4代领袖中,谁应取代66岁的李显龙出任总理之争斗。”

不接地气的第四代

碧利洁(见图)目前在约翰卡波特大学担任政治学副教授。

她分析,三名呼声最高的领袖为贸工部长兼前陆军部队总长陈振声、财政部长兼前金融管理局局长王瑞杰、以及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王乙康。

不过,她说,众领袖的问题在于他们属于“不接地气”的第四代。

“他们身处高度精英化的政党,多半跟新加坡平民脱节。国阵面对的问题,同样缠绕着这批第四代领袖,即他们均身在体制内。

“由于他们从党和政府,尤其军队内部崛起,他们不仅来自体制,也被视为替体制服务。人民行动党和官僚政府之间的交缠造就了单一的议程,而与选民渐行渐远。” 阅读更多 »

新加坡大尺度“筑巢引凤”引民众抗议

leave a comment »

云南信息报/吴珊      2013-6-3
http://news.ynxxb.com/content/2013-6/3/N10788117726.aspx

2030年,新加坡要在仅有7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计划将人口增加到690万。且这一方案最大焦点是引进国外人才,在新加坡民众眼里,却不是那么情愿,因此,这个方案的执行又谈何容易?

这是新加坡政府新近出台的《人口白皮书》中提到的重点问题,而近年来,新加坡由于人口大增影响房价、就业机会、薪资增长并造成公共交通过度拥挤,该国民众对此感到不满。

今年2月,新加坡大批民众举行罕见大规模集会,反对政府将人口增至690万的计划,要求政府先解决“交通拥堵”“贫富悬殊”等问题。

这个题目怎么解?就连在国外生活过4年的中国云南籍留学生李新晨,也不得不当“逃兵”,将新加坡留学、工作近四年的体会进行总结,认为他要成为“新加坡永久市民”是很难的事情,还是回国就业吧。

新加坡民众冒雨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人口白皮书》。CFP供图

4年前,24岁的李新晨到新加坡学习企业管理。在校期间,也耳闻同学们讲过移民计划,不少人都希望能在新加坡就业,更希望能成为新加坡的永久性居民。

“新加坡的管理很先进,我学到了不少新东西。起初去新加坡留学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认真学,学成后如果可以留在新加坡就业,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在新加坡买房,争取成为永久性居民。”在父亲敞亮的办公室里,李新晨告诉记者。

可是计划总是在变的,新加坡的移民政策也修改多次。去年8月,李新晨毕业后,便应聘到新加坡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他了解到不少关于新加坡移民政策,听后很兴奋,因为历年来新加坡对外国人才非常重视,他也非常盼望能当上新加坡“永久性居民”。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