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Archive for 4月 9th, 2024

“汪派”与“蒋派”在新加坡的斗争——从晚晴园与同德书报社谈起

leave a comment »

许剑虹      2024-4-7
https://www.storm.mg/article/5074336

同德書報社在政府遷台初期充當國民黨在新加坡的白手套角色,自然以蔣中正為精神領袖。(圖:作者提供)

同德书报社在政府迁台初期充当国民党在新加坡的白手套角色,自然以蒋中正为精神领袖。(图:作者提供)

今年新加坡航展,笔者除了前往樟宜中心了解东南亚乃至于全球的航空工业发展趋势外,也趁机走访了晚晴园与同德书报社两个在历史上和中华民国有密切关联的机构,希望对新加坡华人的国族以及两岸认同有更深刻的了解。为什么晚晴园和同德书报社能帮助我们了解新加坡华人的国族与两岸认同呢?因为这两个机构与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都有紧密的历史渊源。

1902年落成的晚晴园,本是新加坡华人橡胶业巨子张永福买来给母亲养老的别墅,在1906年被借给孙中山做为同盟会的南洋总支部。张永福本身也参加了同盟会,并成为党证第003号的国民党党员(孙中山为001号),换言之晚晴园是中国国民党在东南亚活动的历史开端。同德书报社则成立于1910年,由孙中山本人在新加坡创立,目的是向华侨子弟传递革命思想。

两个组织的历史都比中华民国还要悠久,也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同盟会或者国民党支部的身份于新加坡活动,为国民政府效力。尽管有相同的历史渊源,且在政治光谱上都是亲国民党的组织,可晚晴园与同德书报社却在1937年或者1941年以后走上了分道扬镳的局面。晚晴园的屋主张永福,在抗战爆发后与蒋中正决裂,投效了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出任侨务委员职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晚晴园为日本昭南宪兵队征用,成为日军搜捕与迫害抗日华侨的重要据点。同德书报社则继续追随蒋中正领导的重庆国民政府,因此成为日军重点的肃清对象,甚至就连国父亲笔撰写的牌坊都差点被毁。幸有爱国社员冒着生命危险与以保护,才使此一国宝被保存下来,如今继续被悬挂于同德书报社的大门之外。

这一次的分道扬镳,也使晚晴园与同德书报社面对海峡两岸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晚晴园传承了国共合作时代以汪精卫为代表的联俄容共思想,属于不折不扣的“汪派”。在被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接管后,以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名义同时与中国大陆还有台湾打交道。同德书报社则从国民党的海外党部转型为支持中华民国的新加坡民间团体,坚决只与台湾方面来往,非常有趣。

(图:作者提供)

(图:作者提供)

晚晴园其实是汪精卫的招魂所,如此公然挂出汪精卫的照片,在当前的两岸都很难想象。(图:作者提供)

晚晴园其实是汪精卫的招魂所,如此公然挂出汪精卫的照片,在当前的两岸都很难想象。(图:作者提供)

秉持“汪派”思想的晚晴园

笔者是2018年第一次造访晚晴园的,后来又分别于2020年还有2024年造访两次,前后共前往三次。整体而言,晚晴园是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在南洋领导革命的历史为主轴。其中潮州黄冈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以及云南河口起义等三场起义都是在晚晴园所筹划,证明了这栋建筑物乃至于整个新加坡和中华民国历史的特殊渊源。

占领马来半岛的英国殖民者,为了压制马来人的独立思想,大量从华南以及印度引入外来人口,反而使新加坡成为汉民族主义者躲避追捕的世外桃源。同盟会与国民党的支部,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在马来半岛各地开花。早期的国民党人将焦点摆在中国的革命上,对新加坡与马来亚的未来不感兴趣,可这一切在孙中山先生采取“联俄容共”的政策后出现改变。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