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志

有关新加坡政治、社会、文化的报道、分析与评论

Archive for 7月 7th, 2017

的确令人大开眼界

leave a comment »

符懋濂     2017-7-7
http://www.sgwritings.com/24917/viewspace_158521.html

前天(7月4日)傍晚,在ASS (All Singapore Stuff)网站上,看到一则短文,题为《一位公民在国会里大开眼界》(A Citizen’s Eye Opening Experience in Parliament)。文章作者对于2017年7月3日国会开会情况,感到十分费解、吃惊。他或她很清楚地报道以下目睹情况:国会在上午11时准时开会,但在11时05分出席的议员(含部长?)还不到三分之一;有一些人在11时30分后才陆续进来。很多议员在12时20分前亮相,不过有位部长在下午3时30分才出现呢。总理是在12时25分左右抵达,并按时在12时30分发表演说。

除了以上场景,文章还提到同样令人大开眼界的情节:会议进行过程中,总是有人在发言,但议员们似乎并不感兴趣,并不专心聆听他人发言。有人在专心阅读,有人在滑动手机,有人在看网上杂志,还有人在……。此外,对于有议员穿着牛仔裤出席,很不得体,那位选民也颇有微词、意见。

以上两种情况,如果出现在那些由部落组成的非洲国家,也许不足为奇、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毕竟属于第一世界,继承了享誉全球的英式议会民主,所以似乎值得深思反省吧?

众所周知,国会是个庄严神圣的立法殿堂,所有法律都在那里诞生;国会议员是人民代议士,准时出席会议不仅是他们的特权(privilege),更是他们必须履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任何国会议员——包括总理、部长们在内,如果无故迟到、早退、缺席,或者国会开会时不严肃认真、不聚精会神、不积极发言,是否也属于不负责任(irresponsible)行为乃至于另类“政治腐败”?相信大家心中有数,老朽愚钝,不敢妄下结论。

Written by xinguozhi

7月 7, 2017 at 9:20 下午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Tagged with , ,

新加坡“小国大外交”面临新考验

leave a comment »

任南岭(中国东南亚研究学者)    2017-7-6
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7/07/06/449355.html

虽然新加坡在某些方面具备“大国的角色”,但这并不能改变新加坡作为一个“狮城”本身具有的脆弱性。

新加坡第一家庭的纷争尘埃未落,该国外交界多名资深外交官的隔空大论战又罕见上演。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报道,该国资深外交官、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1日在《海峡时报》刊登文章,称新加坡应以中东国家与卡塔尔断交为前车之鉴,牢记“小国应有小国的作为”。他认为,随着新加坡进入后李光耀时代,外交行为也应改变。随后,这番言论引发了新加坡巡回大使比拉哈里、新加坡前外长、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等人的批驳。随后该国多名资深外交官学者卷入其中,论战“小国外交”。

笔者虽无意涉入此次论争,但窃以为,新加坡外交在步入后李光耀时代以来“风波不断”的现实应引致新加坡外交界人士的深思。

新加坡并非典型的“小国”

众所周知,新加坡在国际政治中素来以“小国大外交”闻名,而“小国大外交”的关键无疑在于软硬兼具、阴阳平衡。这里的软硬兼具、阴阳平衡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也有所不同。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新加坡这个国家,也即在国际政治中,新加坡到底算不算典型的“小国”?

如果仅从国土面积、人口等因素来看,新加坡作为“狮城”仅仅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小红点”,自然属于小国。在这一语境下,新加坡“小国大外交”的软硬兼具、阴阳平衡则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李光耀时代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战略及“毒虾策略”,其二是李光耀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广受尊重的地位及其与中美等大国领导人的私谊,这二者作为新加坡外交的软硬两面使新加坡外交在李光耀时代保持着大体的阴阳调和。基于此,李光耀时代新加坡的“小国大外交”取得了显着的成功。 阅读更多 »